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782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用于操纵多台绞车,每一台述绞车均配置有锁扣、离合件,所述操纵装置包括空压机、一操作面板、连接于操作面板上的且与所述空压机连接的多组操作部、多组气缸,每一组操作部对应一绞车,且每一组操作部均包括锁锚操作手柄、离合操作手柄及调压阀,每一组气缸均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锁锚操作手柄与离合操作手柄分别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第一、第二气缸,两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锁扣与离合件;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易于进行多台绞车动作,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率。

A winch control device for flat b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
本技术属于船舶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驳船一般在船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点上设置锚,然后船上对应设置四台绞车,每一台绞车均包括滚筒,滚筒上卷有缆绳,四台绞车的缆绳分别连接于一个锚,从而通过控制四台绞车的工作,即通过控制四台绞车套筒上的缆绳的收、放以及收放速度,从而控制控制平板驳船的移位、移位速度以及停止。每一绞车的控制装置均包括刹车装置、离合控制装置、锁锚控制装置,现有绞车中,该些装置均为机械传动控制方式,比如离合控制装置与锁锚控制装置,均是由对应的机械操作杆进行操作,然后由多根机械传动杆组成的传动装置进行传动,最后控制相关功能件(离合件、锁扣)进行动作,从而实现离合操作与锁锚控制操作。上述机械传动控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每一套传动机构是通过多根联动的机械传动杆的不断换向将力传递给最后的功能件,而各传动杆的转向连接为硬性连接,频繁的操作将会造成各连接件的磨损,从而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而发生故障时,需要整个船舶停止工作待维修,如此,使得整个船舶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即经济效益大大降低;2、机械传动方式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因为需要比较大的力气才能启动各操作杆,而且频繁的操作还会使得各传动杆连接件的游隙过大,如此更是需要操作人员加大操作幅度,从而进一步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加难以解决的是,因为一台绞车的控制装置都是通过多根机械传动杆组合的方式,从而使得需要很大的安装空间,而且为避免干涉,对应的,各机械操作杆也需间隔得特别远,从而一个人要操作四台绞车会特别费力,劳动强度特别大,工作不了多长时间就需换人操作,有时候甚至需多个人一起操作,而多个人一起操作难免存在配合不当而造成操作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易于进行多台绞车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用于操纵多台绞车,每一台所述绞车均配置有锁扣、离合件,所述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包括空压机、一操作面板、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且与所述空压机连接的多组操作部、与所述多组操作部对应设置的多组气缸,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对应一绞车,且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均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一锁锚操作手柄、一离合操作手柄以及一调压阀,每一组气缸均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锁锚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离合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第二述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一绞车的所述锁扣与离合件连接。所述绞车包括安装座、两侧旋转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主动轴、固定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滚筒。所述滚筒一侧外围设置有棘齿,所述锁扣朝向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为棘爪状,第一气缸工作时,其活塞杆带动所述锁扣旋转而与所述棘齿扣合或脱离扣合。所述离合件包括旋转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螺纹外套与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离合杆,所述离合杆一端位于所述螺纹外套内,且所述螺纹外套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离合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离合杆另一端朝向滚筒设置,所述滚筒朝向离合杆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槽;所螺纹外套上设置有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上枢接有主动件,所述主动件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每一所述绞车还设置有刹车皮,所述刹车皮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或驳船船板上,刹车皮的自由端绕过所述滚筒或主动轴。每一组所述操作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刹车操作手柄,对应的,每一组气缸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刹车操作手柄也与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刹车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该第三气缸与刹车皮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空压机设置为集成有气瓶的空压机。所述多台绞车由一动力单元驱动,所述动力单元包括主动力驱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所述主动力驱动装置与主传动装置连接,主传动装置与多台绞车连接,主动力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带动所述主传动装置动作,主传动装置带动多台绞车动作。所述主传动装置包括波箱和链箱,波箱的输入轴与主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波箱的输出轴与链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链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多台绞车的主动轴连接。所述主动力驱动装置设置为发动机。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气动传动方式,气缸直接作用到功能件,减少了中间机械传动杆传动环节,从而不但大大减少了安装所需要的空间,而且还能避免传动器件损坏,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进而减少维修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效益;2.多个操作手柄集成在一操作面板上,一个人即可很轻松地操作四台绞车,而且加上气动的传动方式,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而且操作也特别简单方便,从而操作人员在操作绞车的同时,还能兼顾船舶轨迹的信息,主动或提前操作相应绞车控制船舶的移位,根据铺砂量需求的大小控制绞车速度,进而控制船舶移动速度以确保铺砂的精度,提高生产效率;3.本技术的这种设置,只改变了系统的操作方式,但是设备传动原理未改变,从而不但设备的操纵简单易行且易于掌握,而且对应的功能件未改变,所以设备本身无需做出改变,即是说老旧落后的设备也能适应现代的施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用于平板驳船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与绞车的对应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与锁缆装置的连接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与离合装置的连接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用于操纵多台绞车1,每一台所述绞车1均配置有锁扣11、离合件12,所述平板驳船绞车1操纵装置包括空压机2、一操作面板3、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3上的且与所述空压机2连接的多组操作部4、与所述多组操作部4对应设置的多组气缸5,每一组所述操作部4对应一绞车1,且每一组所述操作部4均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3上的一锁锚操作手柄41、一离合操作手柄42以及一调压阀43,每一组气缸5均包括第一气缸51与第二气缸52,所述锁锚操作手柄41通过所述调压阀43连接所述第一气缸51,所述离合操作手柄42通过所述调压阀43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2,所述第一气缸51与第二气缸52的活塞杆分别与一绞车1的所述锁扣11与离合件12连接。所述空压机2、操作面板3以及气缸均设置于平板驳船上任意合适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绞车1设置有四台,对应的,所述操作部4设置有四组,每一组操作部4对应设置两气缸。四组操作部4均设置于一操作面板3上,从而形成集成式操作方式,如此,方便操作人员操作。为使得更方便操作,所述操作面板3上一排设置有两组所述操作部4。即是说,对于四台绞车的配置,四组操作部4以2排X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用于操纵多台绞车,每一台所述绞车均配置有锁扣、离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包括空压机、一操作面板、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且与所述空压机连接的多组操作部、与所述多组操作部对应设置的多组气缸,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对应一绞车,且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均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一锁锚操作手柄、一离合操作手柄以及一调压阀,每一组气缸均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锁锚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离合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第二述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一绞车的所述锁扣与离合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用于操纵多台绞车,每一台所述绞车均配置有锁扣、离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包括空压机、一操作面板、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且与所述空压机连接的多组操作部、与所述多组操作部对应设置的多组气缸,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对应一绞车,且每一组所述操作部均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一锁锚操作手柄、一离合操作手柄以及一调压阀,每一组气缸均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锁锚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离合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调压阀连接所第二述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一绞车的所述锁扣与离合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包括安装座、两侧旋转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主动轴、固定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滚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一侧外围设置有棘齿,所述锁扣朝向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为棘爪状,第一气缸工作时,其活塞杆带动所述锁扣旋转而与所述棘齿扣合或脱离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驳船绞车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包括旋转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螺纹外套与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离合杆,所述离合杆一端位于所述螺纹外套内,且所述螺纹外套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离合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离合杆另一端朝向滚筒设置,所述滚筒朝向离合杆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槽;所螺纹外套上设置有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上枢接有主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楠田路路杨文邦刘学勇陈辉轮王立彬杨忠慈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