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61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及两个下模具;第一上模具和第二上模具均安装在上模升降装置,并通过该上模升降装置使两者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两个下模具均安装在下模换位装置,并通过该下模换位装置使两者的位置进行互换;第一上模具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一型腔;第二上模具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二型腔;其中一个下模具在与第一上模具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过下模换位装置携带其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到达与第二上模具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三注塑成型,提升汽车开关的稳定性。

A three color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automobile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开关包括外壳、内壳以及用以指示的导光体,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成型,即对外壳和内壳进行双色注塑成型,然后再将导光体安装至内壳中,这种常规做法虽然可以满足零件的设计和使用要求,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缺点:1、导光体人工后装,存在不牢固的风险和质量不稳定问题;2、汽车开关电镀后,导光体位置存在明显的断差现象,严重影响零件外观质量;3、导光体后装导致汽车开关存在不防尘,防水性较差的风险(水滴流入汽车开关内部而导致线路板短路,灰尘掉进间隙内影响工作指示区域的透光效果);4、需多开一套导光体模具,相应注塑成本增加,且后续需要人工安装导光体,流程较复杂,不符合公司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两个下模具,两个所述的下模具分别位于第一上模具和第二上模具的下方;上模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上模具和第二上模具均安装在上模升降装置,并通过该上模升降装置使两者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下模换位装置,两个所述的下模具均安装在下模换位装置,并通过该下模换位装置使两者的位置进行互换;所述的第一上模具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一型腔,该第一型腔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和导光体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所述的第二上模具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二型腔,该第二型腔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导光体及外壳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其中一个所述的下模具在与第一上模具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过下模换位装置携带其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到达与第二上模具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模换位装置为转盘,所述的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均固定安装在转盘上,且两者均随转盘同步转动来进行位置的互换。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模升降装置为顶板,所述的第一上模具和第二上模具均固定安装在顶板上,且两者随顶板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模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浇口和第三浇口,所述的第一浇口与第一上模具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一型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浇口与第二上模具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二型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上模具设置有与其内第一型腔相连通的第二浇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解决注塑时导光体和外壳粘合不牢固,以及后工序装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2、解决外观方面导光体和外壳熔体融合处电镀后存在明显断差的问题;3、解决外壳工作指示符号区域不防尘、防水性较差的问题,(水滴流入开关内部而导致线路板短路,灰尘掉进间隙内影响工作指示区域的透光效果);4、少开发一套导光体模具,相应注塑成本降低,导光体后工序装配省略,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3为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型腔注塑形成的具有内壳和导光体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型腔注塑形成的具有内壳、导光体及外壳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型腔注塑形成的具有内壳、导光体及外壳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1、第一上模具;110、第一型腔;12、第二上模具;120、第二型腔;21、第一下模具;22、第二下模具;3、顶板;4、转盘;5、第一浇口;6、第三浇口;7、第二浇口;81、内壳;82、导光体;83、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至图5,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具11;第二上模具12;两个下模具,两个下模具分别位于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的下方;上模升降装置,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均安装在上模升降装置,并通过该上模升降装置使两者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升降装置为顶板3,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均固定安装在顶板3上,由此当向上或向下拉动顶板3时,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会随着随顶板3同时运动。下模换位装置,两个下模具均安装在下模换位装置,并通过该下模换位装置使两者的位置进行互换;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换位装置为转盘4,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均固定安装在转盘4上,且两者均随转盘4同步转动来进行位置的互换。第一上模具11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一型腔110,该第一型腔11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和导光体82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第二上模具12与对应下模具之间形成第二型腔120,该第二型腔12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导光体82及外壳83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其中一个下模具在与第一上模具11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过下模换位装置携带其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到达与第二上模具12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工作原理参考附图2,为了方便对实施例进行阐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下模具分别定义成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第一上模具11和第一下模具21的位置相匹配,并由两者形成的第一型腔110来通过注塑得到具有内壳81和导光体82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过转动转盘4,来更换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的位置,此时,第一下模具21会携带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移动至第二上模具12的下方,并与第二上模具12匹配形成第二型腔120,通过注塑得到具有内壳81、导光体82及外壳83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工人通过抬起顶板3,取出第二型腔120内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即可,非常方便。上模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浇口5和第三浇口6,第一浇口5与第一上模具11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一型腔110相连通,第三浇口6与第二上模具12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二型腔120相连通,第一上模具11设置有与其内第一型腔110相连通的第二浇口7。通过第一浇口5、第二浇口7和第三浇口6进行三色注塑以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汽车开关。从模具成本上考虑,此种创新方式可少开发1套导光体82模具,且模具结构较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从注塑成本上考虑,此产品只需采用三色注塑即可一次成型,节约了导光体82注塑成本,目前注塑成型合格率达96%以上;从装配工艺上考虑,此种创新方式规避了后工序装配质量不稳定、防水防尘功能较差等问题,提升了按钮总成质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该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及生产成本,所以该创新极具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上模具(11);/n第二上模具(12);/n两个下模具,分别为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所述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分别位于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的下方;/n上模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均安装在上模升降装置,并通过该上模升降装置使两者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n下模换位装置,两个所述的下模具均安装在下模换位装置,并通过该下模换位装置使两者的位置进行互换;/n所述的第一上模具(11)与对应第一下模具(21)之间形成第一型腔(110),该第一型腔(11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和导光体(82)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n所述的第二上模具(12)与对应第二下模具(22)之间形成第二型腔(120),该第二型腔(12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导光体(82)及外壳(83)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n其中一个所述的下模具在与第一上模具(11)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过下模换位装置携带其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到达与第二上模具(12)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三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上模具(11);
第二上模具(12);
两个下模具,分别为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所述第一下模具(21)和第二下模具(22)分别位于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的下方;
上模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上模具(11)和第二上模具(12)均安装在上模升降装置,并通过该上模升降装置使两者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
下模换位装置,两个所述的下模具均安装在下模换位装置,并通过该下模换位装置使两者的位置进行互换;
所述的第一上模具(11)与对应第一下模具(21)之间形成第一型腔(110),该第一型腔(11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和导光体(82)的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
所述的第二上模具(12)与对应第二下模具(22)之间形成第二型腔(120),该第二型腔(120)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内壳(81)、导光体(82)及外壳(83)的汽车开关注塑完成品;
其中一个所述的下模具在与第一上模具(11)相匹配的位置进行注塑得到汽车开关注塑半成品之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胜义宋小尉胡光良张立新叶友体朱少军杨志必程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