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120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恒压漏斗,所述恒压漏斗的一侧设有恒压管,所述恒压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两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恒压漏斗内远离所述恒压管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与所述恒压漏斗下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恒压漏斗的中心处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内部连通安装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流量显示器,所述流量显示器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壳体上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有压力表与流量计来测量放氢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数据,测量数据准确。

A constant pressure funnel device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hydrogen re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装置
,主要涉及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实验室对试验的精度及准确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合成反应的滴加实验过程,对其滴加控制精度要求也更高。目前大部分实验室使用的是梨形漏斗或或筒式恒压漏斗,梨形分液漏斗在滴加过程中不能密封,使试剂与空气接触,试剂可能发生反应或吸收水分,影响最终实验结果,且试剂扩散到空气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筒式恒压滴液漏斗外侧设有一根控制压力平衡的支管,但支管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破碎,导致滴液漏斗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实验的进度,且使用测量仪器等测量的精度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恒压漏斗,所述恒压漏斗的一侧设有恒压管,所述恒压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两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恒压漏斗内远离所述恒压管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与所述恒压漏斗下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恒压漏斗的中心处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内部连通安装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流量显示器,所述流量显示器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壳体上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力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密封盖的顶端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的顶端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压力表与所述压力检测器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导线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连通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为密封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处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抽气管的内部连通设有通气门阀。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密封垫圈,且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密封垫圈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启动驱动电机工作,使得真空泵通过抽气管将壳体内的多余气体抽出,保证了安全性以及对放氢量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在壳体的下端设有密封垫圈,保证壳体底部的密封性,使得其不会对测量造成影响;通过在进气管上设有密封盖以及密封圈,不仅保证了测量装置顶部的密封性,还可通过开关阀来控制进气管内的放氢量;通过导气管上的流量计可测出通过的氢气量,并将数据经导线传递至流量显示器上的显示屏显示出数据;进入内部的氢气会对恒压漏斗内的压力检测器产生压力,将检测的压力值传递至压力表上显示出来,再进行计算得出放氢量。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恒压漏斗剖视图;图3是图1中A区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壳体、11-密封盖、12-密封垫圈、13-凹槽、13a-压力表、2-进气管、21-密封圈、22-开关阀、3-真空泵、31-驱动电机、32-通气门阀、33-抽气管、4-流量显示器、41-显示屏、42-导线、5-恒压漏斗、51-恒压管、52-压力检测器、53-导气管、53a-流量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附图1-3,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恒压漏斗5,所述恒压漏斗5的一侧设有恒压管51,所述恒压管5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5两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恒压漏斗5内远离所述恒压管51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器52,所述压力检测器52与所述恒压漏斗5下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恒压漏斗5的中心处设有导气管53,所述导气管53的内部连通安装有流量计53a,所述流量计53a的输出端设有导线42,所述导线4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流量显示器4,所述流量显示器4上设有显示屏41;所述壳体1上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安装有压力表13a。请参照附图1,所述压力表11与所述压力检测器52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导线连接;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处设有真空泵3,所述真空泵3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抽气管33,所述抽气管3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抽气管33的内部连通设有通气门阀32。在本实例中,通过真空泵3工作,将壳体1内的多余气体经抽气管33抽出,保证了安全性以及对放氢量测量的准确性。请再次参照附图1,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有密封垫圈12,且所述壳体1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密封垫圈12内。在本实例中,通过在壳体1的下端设有密封垫圈12,保证壳体1底部的密封性。请参照附图1和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密封盖11,所述密封盖11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密封盖11的顶端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且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5的顶端内壁上;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设有开关阀22,所述开关阀22为密封装置。在本实例中,通过设有密封盖11以及密封圈21,保证了装置顶部的密封性;进一步的,通过开关阀22来控制进气管2内的放氢量。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启动驱动电机31工作,使得真空泵3通过抽气管33将壳体1内的多余气体抽出,然后打开开关阀22,氢气经进气管2进入恒压漏斗5内,恒压漏斗5内的氢气经导气管53向下输送,此时导气管53上的流量计53a可测出通过的氢气量,并将数据经导线42传递至流量显示器4上的显示屏41显示出数据;再者进入内部的氢气对恒压漏斗5内的压力检测器52产生压力,将检测的压力值传递至压力表13a上显示出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恒压漏斗(5),所述恒压漏斗(5)的一侧设有恒压管(51),所述恒压管(5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5)两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恒压漏斗(5)内远离所述恒压管(51)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器(52),所述压力检测器(52)与所述恒压漏斗(5)下端的内壁相接触;/n所述恒压漏斗(5)的中心处设有导气管(53),所述导气管(53)的内部连通安装有流量计(53a),所述流量计(53a)的输出端设有导线(42),所述导线(4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流量显示器(4),所述流量显示器(4)上设有显示屏(41);/n所述壳体(1)上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安装有压力表(13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恒压漏斗(5),所述恒压漏斗(5)的一侧设有恒压管(51),所述恒压管(5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恒压漏斗(5)两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恒压漏斗(5)内远离所述恒压管(51)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器(52),所述压力检测器(52)与所述恒压漏斗(5)下端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恒压漏斗(5)的中心处设有导气管(53),所述导气管(53)的内部连通安装有流量计(53a),所述流量计(53a)的输出端设有导线(42),所述导线(4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流量显示器(4),所述流量显示器(4)上设有显示屏(41);
所述壳体(1)上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安装有压力表(1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测量放氢量的恒压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密封盖(11),所述密封盖(11)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密封盖(11)的顶端相连接处设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峻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