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包括脱硫工艺水箱、凝汽器、射水箱和集水箱,射水箱通过溢流管与集水箱连通,凝汽器通过回收管与集水箱连接,集水箱上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抽水管连接至脱硫工艺水箱的工艺补水管,集水箱的内部设置有除污格栅,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放水管、回收管、溢流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装管路将射水箱的溢流水以及凝汽器的冷凝水汇集于集水箱再集中补充到工艺补水管中,增加了脱硫工艺水的补给途径,提高了各路水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性,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通过合理的布局还降低了改造管路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A kind of make-up device of circulating water in water tank of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电机组设备
,涉及脱硫设施,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其中,脱硫工艺水箱承担制做石灰石浆液、冲洗除雾器、冲洗皮带机滤布、冷却循环泵电机等多种用途,对水质的要求相对其他工艺上的水质要求比较低,不过用水量大使其显著的特点。现有的脱硫工艺水箱的补水来源较单一,无法满足用水需求,而在发电机组其它用水或产生水的设备上的水资源利用率却不高。如循环水在进入凝汽器时,尤其是在夏季因受到水温或水位的影响,在凝汽器水侧会产生空气,进而会影响凝汽器的冷凝效果和机组真空,因此每天需要频繁的对凝汽器水侧进行放空气、放水,放出来的水会直接排地沟,造成水源的浪费;再者如,射水抽汽器对工作温度有严格要求,为了降低射水箱水温,必须向射水箱内补充温度较低的工业水来冷却射水箱温度,因此导致射水箱出现溢流现象,溢流水也是直接排入地沟,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虽然在现有技术中有将射水箱的水在冷却系统中循环利用,但是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容易降低运行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脱硫工艺水在用水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节能减排效果且布局合理的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包括脱硫工艺水箱,所述脱硫工艺水箱上设置有工艺补水管,所述工艺补水管上设置有阀门,还包括凝汽器和射水箱,所述射水箱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设置有集水箱,所述凝汽器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的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输出端与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上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且延伸出集水箱连接至工艺补水管,所述抽水管为耐高温的橡胶管,所述集水箱的内部位于回收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以及溢流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除污格栅,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放水管、回收管、溢流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作为优选,所述集水箱的下半部分预埋在土中。作为优选,所述回收管与集水箱的连接端和溢流管与集水箱的连接端位于集水箱侧面上的对称位置。作为优选,所述除污格栅上设置有提升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通过改装管路将射水箱的溢流水以及凝汽器的冷凝水汇集于集水箱再集中补充到工艺补水管中,增加了脱硫工艺水的补给途径,提高了各路水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性,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将凝汽器的冷凝水以及射水箱的溢流水进行混合能够中和两者的温度,降低对抽水管的伤害,而且通过合理的布局还降低了改造管路成本。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脱硫工艺水箱;2、工艺补水管;3、阀门;4、凝汽器;5、射水箱;6、溢流管;7、集水箱;8、放水管;9、回收管;10、抽水管;11、除污格栅;12、温度计;13、提升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包括脱硫工艺水箱1,脱硫工艺水箱1上设置有工艺补水管2,工艺补水管2上设置有阀门3,还包括凝汽器4和射水箱5,射水箱5上设置有溢流管6,溢流管6的输出端设置有集水箱7,凝汽器4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8,放水管8的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回收管9,回收管9的输出端与集水箱7连接,集水箱7上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10且延伸出集水箱连接至工艺补水管2,放水管8、回收管9、溢流管6和抽水管1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3分别用来控制各路水源流量;其中,射水箱5中不断溢流的溢流水以及凝汽器4冷却的冷凝水汇集于集水箱7再集中补充到工艺补水管2中,增加了两路为脱硫工艺水补给的途径,既提高了各路水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性,还能达到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了降低本装置的技改成本,考虑到射水箱5与凝汽器4在实际生产中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采用集中水源再补给到工艺补水管中的方式,而且本装置中的抽水管10采用耐高温的橡胶管,相比其他采用进水管道或高分子聚合材料的管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有利于在生产区域内进行合理布局,进一步降低了技改成本,而且管道的使用寿命也比较长。为了减少集水箱7底部的污物以提高输水效率,本技术在集水箱7的内部位于回收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以及溢流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除污格栅11,使得两路水源进入集水箱中能够完成粗滤。为了有效清理除污格栅,本技术在除污格栅11上设置有提升杆13用来提升除污格栅以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保证设备连续有效运行。为了降低凝汽器中携带有一定温度气体的冷凝水,本技术提供的集水箱7也是溢流水和冷凝水的中和容器,而且在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12可以检测集水箱7中的混合水的温度,通过控制回收管上的阀门以及溢流管上的阀门能够实现高效中和的目的,从而降低水温对抽水管寿命的影响。为了提高水流输送效率,本技术提供的集水箱7的下半部分预埋在土中,这样通过增加水压差来提高回收水和溢流水进入集水箱的效率,同时,降低抽水管10上抽水泵的工作阻力,而且便于抽水管的铺设;同时,集水箱采用地埋式可对其内部的混合水起到降温的作用。进一步地,回收管9与集水箱7的连接端和溢流管6与集水箱7的连接端位于集水箱侧面上的对称位置,这样能够提高两路水源的混合效率,并且保证除污格栅上受力平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包括脱硫工艺水箱,所述脱硫工艺水箱上设置有工艺补水管,所述工艺补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汽器和射水箱,所述射水箱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设置有集水箱,所述凝汽器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的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输出端与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上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且延伸出集水箱连接至工艺补水管,所述抽水管为耐高温的橡胶管,所述集水箱的内部位于回收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以及溢流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除污格栅,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放水管、回收管、溢流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工艺水箱利用循环水的补给装置,包括脱硫工艺水箱,所述脱硫工艺水箱上设置有工艺补水管,所述工艺补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汽器和射水箱,所述射水箱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设置有集水箱,所述凝汽器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的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输出端与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上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且延伸出集水箱连接至工艺补水管,所述抽水管为耐高温的橡胶管,所述集水箱的内部位于回收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以及溢流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除污格栅,所述集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玉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