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95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体,沉淀池体内设有多个分体式污泥斗,污泥斗内设有污泥腔,污泥腔腔底设有单向阀,污泥斗顶面对称设有提把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较高,污泥斗能方便的提拉,也能方便的放入。

A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for cleaning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由于水流速度缓慢,水中携带的泥沙等,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淀下来。泥沙等沉淀物一般堆积于池体的前半部。目前一般设计:在池的前半部,设有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这种方式通常要求池的前部深度比较大,以满足斗型污泥斗的埋设需要,另外还需要配套用于抽取污泥斗中的沉淀物的泥浆泵,成本高。在池的前半部,不设污泥斗,每隔一定时间采用人工进入池内清理。由于场地比较小,人员作业不方便,尤其是清渣时需要停止沉淀池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体,沉淀池体内设有多个分体式污泥斗,污泥斗内设有污泥腔,污泥腔腔底设有单向阀,污泥斗顶面对称设有提把杆。沉淀池体内多个分体式污泥斗的设置,使得污泥斗能够方便地从池内提起,倾倒斗内的沉渣后可以继续放入到池内,这种清理沉渣方式,人员不需要进入到池内,沉淀池也不需要停止运行,污泥斗的提拉可以通过提把杆来实现。单向阀的设置使得:当污泥斗往下放时,使池内泥水混合物进入斗内,减少污泥斗的浮力,使之更容易沉入池底;当污泥斗往上提时使池内泥水混合物不泄漏出去,保证将污泥斗内的泥沙顺利取出到池外,十分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较高。作为优选,提把杆上设有卡块。本技术中,卡块的设置方便提把杆的提拉。作为优选,沉淀池体两侧分别设有污水进口和排水沟。本技术中,污水进口和排水沟的设置方便沉淀池内进水和排水。作为优选,沉淀池体内设有多个挡板。本技术中,挡板的设置具有挡流的作用,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作为优选,挡板上设有溢出口。本技术中,溢出口的设置方便污水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污泥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污泥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体110,沉淀池体110内设有多个分体式污泥斗120,污泥斗120内设有污泥腔121,污泥腔121腔底设有单向阀130,污泥斗120顶面对称设有提把杆140。沉淀池体110内多个分体式污泥斗120的设置,使得污泥斗120能够方便地从池内提起,倾倒斗内的沉渣后可以继续放入到池内,这种清理沉渣方式,人员不需要进入到池内,沉淀池也不需要停止运行,污泥斗120的提拉可以通过提把杆140来实现。单向阀130的设置使得:当污泥斗往下放时,使池内泥水混合物进入斗内,减少污泥斗的浮力,使之更容易沉入池底。当污泥斗往上提时使池内泥水混合物不泄漏出去,保证将污泥斗内的泥沙顺利取出到池外,十分方便。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较高。本实施例中,提把杆140上设有卡块141。卡块141的设置方便提把杆140的提拉。本实施例中,沉淀池体110两侧分别设有污水进口111和排水沟112。污水进口111和排水沟112的设置方便沉淀池内进水和排水。本实施例中,沉淀池体110内设有多个挡板150。挡板150的设置具有挡流的作用,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挡板150上设有溢出口151。溢出口151的设置方便污水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区域,一般,相邻挡板150的溢出口151的位置越远越好。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体(110),沉淀池体(110)内设有多个分体式污泥斗(120),污泥斗(120)内设有污泥腔(121),污泥腔(121)腔底设有单向阀(130),污泥斗(120)顶面对称设有提把杆(1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体(110),沉淀池体(110)内设有多个分体式污泥斗(120),污泥斗(120)内设有污泥腔(121),污泥腔(121)腔底设有单向阀(130),污泥斗(120)顶面对称设有提把杆(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提把杆(140)上设有卡块(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富良贺红堂魏荣忠刘娇蕾张小莉廖明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