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68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导体、压接套、六角螺套和六角螺母。通过在外壳的第一连接端插入压接套,并在压接套内安装有密封套压紧套,使得防水连接器防水效果大大的提升,同时,通过在压接套与外壳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在拧紧六角螺母时,通过作用力挤压密封圈,进一步的提高防水连接器的防水效果,使得水不容易进入防水连接器内,防止了内导体由于遇水导致出现短路的情况,提高了防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的通信效果。

A new waterproof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内导体进水的新型防水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防水连接器作为众多电连接器中的一种,主要应用到带水的环境当中、并在承受一定的水压情况下,能保证通讯设备之间的信号及能源传输。但是,现有的防水连接器仅仅通过在外壳与内壳的接触面灌胶来实现防水的效果较差,很容易导致防水连接器内的内导体进水短路,影响产品寿命,也会影响产品的通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可以解决现有防水连接器存在的防水效果差导致的通信效果差和寿命短等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导体、压接套、六角螺套和六角螺母,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螺纹所述与六角螺母配合连接,所述内壳包括第三连接端、第一固定端和用于防止六角螺套脱落的定位圈,所述第三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三连接端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导体通过防脱落结构固定在所述内壳内壁上,所述压接套包括插入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开口处,所述压紧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固定端内装有密封套。作为所述新型防水连接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卡圈,所述安装板通过卡圈固定在所述内壳内。作为所述新型防水连接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圆柱状的塑胶体,并有可供内导体插入的孔。作为所述新型防水连接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端的前端设有密封垫套。作为所述新型防水连接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内导体铜合金机加成型,其表面电镀二元合金。作为所述新型防水连接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端为16瓣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壳的第一连接端插入压接套,并在压接套内安装有密封套压紧套,使得防水连接器防水效果大大的提升,同时,通过在压接套与外壳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在拧紧六角螺母时,通过作用力挤压密封圈,进一步的提高防水连接器的防水效果,使得水不容易进入防水连接器内,防止了内导体由于遇水导致出现短路的情况,提高了防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的通信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组装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的下半部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的外壳组成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的内壳组成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的压接套组成图;图中:1、外壳;2、内壳;3、内导体;4、压接套;5、六角螺套;6、六角螺母;7、卡圈;8上安装板;9、下安装板;10、密封垫套;101、第一连接端;102、第二连接端;103、第一螺纹;201、第三连接端;202第一固定端;203、定位圈;204、第二螺纹;205、密封垫圈;401、插入端;402、第二固定端;403密封圈;404密封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5,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1、内壳2、内导体3、压接套4、六角螺套5和六角螺母6,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所述第一连接端101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103,第一连接端101通过第一螺纹103所述与六角螺母6配合连接,所述内壳2包括第三连接端201、第一固定端202和用于防止六角螺套5脱落的定位圈203,所述第三连接端201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204,所述第三连接端201通过第二螺纹204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02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20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02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垫圈205,所述第三连接端201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导体3通过防脱落结构固定在所述内壳2内壁上,所述压接套4包括插入端401和第二固定端402,所述插入端401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10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端402固定在第一连接端101开口处,所述压紧套4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01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403,所述第二固定端402内装有密封套404。简单地说,组装时,首先将内导体3通过防脱落结构固定在所述内壳2内壁上,再将六角螺套5从内壳的第三连接端201处套入,通过内壳的定位圈203,使得六角螺套5固定在内壳2上,不会向后脱落,然后,通过第三连接端201上的第二螺纹204与第二连接端102配合连接,并在第三连接端20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02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垫圈205,将外壳1固定在内壳2上,从而六角螺套5也不会向前脱落,压接套4插入端插入外壳的第一连接端内,并通过装有密封套404的第二固定端402将压接套4固定在第一连接端101的开口处,在压紧套4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01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403,最后六角螺母6通过与第一连接端101上的第一螺纹103配合连接,组成一个防水性能更好的防水连接器。优选的,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卡圈7,所述卡圈7高度比所述凹槽高,所述安装板通过卡圈7固定在所述内壳内,具体为:将安装板从第一固定端201插入内壳2,当安装板插入到卡圈7的位置时,卡圈7会顶住安装板,防止安装板在内壳内脱落。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8和下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为圆柱状的胶体,并有可供内导体插入的孔,具体为:由于内导体3两端的形状大小不一样,通过将内导体3的一端插入上安装板8内,将内导体3的另一端插入下安装板9内,可以使内导体3受力效果更佳,从而更好地固定在内壳2内,不会轻易脱落。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端201的前端设有密封垫套10。优选的,所述内导体3由铜合金机加成型,其表面电镀二元合金,能达到800小时中性盐雾要求,相当于自然环境下,产品外壳可达到30年不腐蚀生锈,可以延长防水连接器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端402为16瓣结构,由于六角螺母6有弧面结构,当六角螺母6向下拧紧时,通过作用力将压紧套4的16瓣结构向内挤压,使其与线缆锁紧防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导体、压接套、六角螺套和六角螺母,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六角螺母配合连接,所述内壳包括第三连接端、第一固定端和用于防止六角螺套脱落的定位圈,所述第三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端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导体通过防脱落结构固定在所述内壳内壁上,所述压接套包括插入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开口处,所述压接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固定端内装有密封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导体、压接套、六角螺套和六角螺母,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六角螺母配合连接,所述内壳包括第三连接端、第一固定端和用于防止六角螺套脱落的定位圈,所述第三连接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端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导体通过防脱落结构固定在所述内壳内壁上,所述压接套包括插入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开口处,所述压接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固定端内装有密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武唐秀张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烽启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