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67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水囊管,水囊管的一端与球囊连接,水囊管的一侧与中央管连接,水囊管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的一侧连接,水囊管的另一端与注射管连接,注射管的上端与挤压装置连接,其中,挤压装置包括两组固定杆,两组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盘连接,两组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支架内穿插设有挤压杆,挤压杆的一端与挤压盘连接,并且,挤压盘位于两组固定杆之间,固定支架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固定把手的一侧与活动把手连接,固定支架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一侧与挡片连接,并且,挡片的下端位于挤压杆上,挡片与固定支架之间且位于挤压杆上套设有弹簧一。

A local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hemosta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属于医疗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老年化、交通事业发展,因肿瘤、车祸、外伤等导致的脏器及肢体大出血越来越多见,此类大出血一旦发生,往往以迅速的出血性休克、止血困难为主要特点,然而现阶段对此类动脉系统干预手段单一,除了部分四肢远端结扎止血、术中结扎或动脉栓塞能提供有效止血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止血方式,然而上述方式均会对动脉壁造成一定程度不可逆的损伤。另一方面,对于动脉血供丰富的肿瘤,化疗药物往往用药需要大剂量,然而由于全身静脉用药,对人体损害大,因而如何局限性给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现在需要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新颖,能够节省大量安装时间,方便快捷,节约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水囊管,所述水囊管的一端与球囊连接,所述水囊管的一侧与中央管连接,所述水囊管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的一侧连接,所述水囊管的另一端与注射管连接,所述注射管的上端与挤压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两组固定杆,两组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盘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内穿插设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一端与挤压盘连接,并且,所述挤压盘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杆之间,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的一侧与活动把手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侧与挡片连接,并且,所述挡片的下端位于所述挤压杆上,所述挡片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上套设有弹簧一。另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把手的上端穿插设有挡杆,所述挡杆的一侧与拨片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拨片位于所述挤压杆上,所述拨片与所述固定支架内侧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上套设有弹簧二。另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把手与所述固定把手之间通过活动销连接。另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与所述注射管相配合的通孔。另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射管与压力监测表连接。另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囊管、所述中央管及所述局部药物注射管均与所述注射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包括中央管、水囊管、球囊以及局部药物注射管,通过影像学定位,将该装置放置供血动脉的合适部位或者出血动脉,从水囊管往球囊注入水或空气进行充填,获得该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获得瞬时止血,而不影响其他部位,同时保留动脉壁的活性;2.通过装置的局部药物注射管可以向阻断了血供区域内,进行药物注射,来获得局部更高的药物效应而减少对其他正常组织生理活动的干扰;3.在血管阻断附近,可以通过造影剂注射了解阻断效果,并通过抗凝剂应用防止涡流导致血栓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囊管、2-球囊、3-局部药物注射管、4-注射管、5-挤压装置、6-固定杆、7-固定盘、8-固定支架、9-挤压杆、10-挤压盘、11-固定把手、12-活动把手、13-限位柱、14-挡片、15-弹簧一、16-挡杆、17-拨片、18-弹簧二、19-通孔、20-压力监测表、21-活动销、22-中央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实施例1:这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水囊管1,所述水囊管1的一端与球囊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一侧与中央管2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3的一侧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另一端与注射管4连接,所述注射管4的上端与挤压装置5连接,其中,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两组固定杆6,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与固定盘7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8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内穿插设有挤压杆9,所述挤压杆9的一端与挤压盘10连接,并且,所述挤压盘10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杆6之间,所述固定支架8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11,所述固定把手11的一侧与活动把手1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一侧与挡片14连接,并且,所述挡片14的下端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挡片14与所述固定支架8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一15。实施例2:所述活动把手12的上端穿插设有挡杆16,所述挡杆16的一侧与拨片17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拨片17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拨片17与所述固定支架8内侧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二18。实施例3:所述活动把手12与所述固定把手11之间通过活动销2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活动把手12的运动。实施例4:所述固定盘7上开设有与所述注射管4相配合的通孔19。实施例5:所述注射管4与压力监测表20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限制生理盐水的过度注入,导致动脉的破裂。实施例6:所述水囊管1、所述中央管22及所述局部药物注射管3均与所述注射管4连接。实施例7:如图1至图2所示,这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水囊管1,所述水囊管1的一端与球囊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一侧与中央管2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3的一侧连接,所述注射管4的上端与挤压装置5连接,其中,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两组固定杆6,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与固定盘7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8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内穿插设有挤压杆9,所述挤压杆9的一端与挤压盘10连接,并且,所述挤压盘10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杆6之间,所述固定支架8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11,所述固定把手11的一侧与活动把手1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一侧与挡片14连接,并且,所述挡片14的下端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挡片14与所述固定支架8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一15,所述活动把手12的上端穿插设有挡杆16,所述挡杆16的一侧与拨片17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拨片17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拨片17与所述固定支架8内侧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二18,所述活动把手12与所述固定把手11之间通过活动销2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所述固定盘7上开设有与所述注射管4相配合的通孔19,所述注射管4与压力监测表20连接,所述水囊管1、所述中央管22及所述局部药物注射管3均与注射管4连接。工作原理:对于胸腔、腹腔活动性出血或四肢开放性血管损伤,通过影像学造影剂定位血管,局麻下经动脉穿刺技术,将该装置放置出血上级动脉,往球囊2注入水或空气进行充填,获得该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获得瞬时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囊管(1),所述水囊管(1)的一端与球囊(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一侧与中央管(2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3)的一侧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另一端与注射管(4)连接,所述注射管(4)的上端与挤压装置(5)连接,其中,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两组固定杆(6),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与固定盘(7)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8)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内穿插设有挤压杆(9),所述挤压杆(9)的一端与挤压盘(10)连接,并且,所述挤压盘(10)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杆(6)之间,所述固定支架(8)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11),所述固定把手(11)的一侧与活动把手(1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一侧与挡片(14)连接,并且,所述挡片(14)的下端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挡片(14)与所述固定支架(8)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一(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脉栓塞及止血的局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囊管(1),所述水囊管(1)的一端与球囊(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一侧与中央管(22)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外侧与局部药物注射管(3)的一侧连接,所述水囊管(1)的另一端与注射管(4)连接,所述注射管(4)的上端与挤压装置(5)连接,其中,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两组固定杆(6),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与固定盘(7)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8)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内穿插设有挤压杆(9),所述挤压杆(9)的一端与挤压盘(10)连接,并且,所述挤压盘(10)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杆(6)之间,所述固定支架(8)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11),所述固定把手(11)的一侧与活动把手(1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8)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一侧与挡片(14)连接,并且,所述挡片(14)的下端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所述挡片(14)与所述固定支架(8)之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杆(9)上套设有弹簧一(15)。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巍张长青周祖彬潘晨皓单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