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62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多个圆柱电芯、上镍排、下镍排以及加热膜,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圆柱电芯均设置在容置空腔内,上镍排盖设在上支架的背侧壁上,下镍排盖设在下支架的背侧壁上,且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与多个圆柱电芯电连接,多个圆柱电芯呈多排排列设置,加热膜依次缠绕于每两排圆柱电芯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且加热膜分别与多个圆柱电芯的外周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低温工况下对电芯进行加热,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且便于装配,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New energy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能量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纯电动汽车日益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和达到预定的电压与容量,需要将多个锂离子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组成动力电池模组。然而,目的的新能源电动车辆,在低温环境下(例如-20℃),锂离子动力电池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低温下,电池放电能力极差,即使满电情况,车辆的驱动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另一个,低温充电,已经被认为是是动力电池折损寿命最快途径。低温下,电池内部带电离子的传导能力差,电荷在负极材料结构内部的转移和嵌入能力也差。如果低温正常电流充电,大量锂离子堆积到负极表面无法嵌入,多种途径获得电子后沉积在电极表面,形成锂单质堆积;锂金属非常容易发生晶体不均匀生长的现象,枝晶生长到足够规模,就可能刺穿隔膜,造成正负极之间直接连通形成内短路。总之,低温启动电动汽车,后果很严重,因此需要发动之前,给动力电池先加热,且电池模组结构装配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旨在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寿命短,装配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多个圆柱电芯、上镍排、下镍排以及加热膜,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上镍排盖设在所述上支架的背侧壁上,所述下镍排盖设在所述下支架的背侧壁上,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电连接,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呈多排排列设置,所述加热膜依次缠绕于每两排所述圆柱电芯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且所述加热膜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的外周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内底部分别相对的凹设有多个电芯安装槽,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电芯安装槽内设置,且所述电芯安装槽的底部均凹设有电极连接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设有与所述电极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的前端部分别设有腰形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前端壁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通过所述腰型孔和螺钉孔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背侧壁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两所述电芯安装槽之间,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一一对应的第二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背侧壁分别凸设有多个定位柱,且多个所述定位柱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孔内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的周缘设有多个卡钩,所述上支架的周缘设有与所述卡钩一一对应的卡扣孔,所述卡钩分别与所述卡扣孔卡扣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所述卡钩和卡扣孔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的内底壁凸设有多个上连接套筒,所述下支架的内底壁凸设有多个与所述上连接套筒一一对应的下连接套筒,且所述上连接套筒的下端部均设有插槽,所述下连接套筒的上端部均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槽内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包括导电发热元件和包覆在所述导电发热元件上的绝缘层,且所述导电发热元件采用碳纳米管,所述绝缘层采用高分子绝缘材料。进一步地,还包括采集盖板,所述采集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前端壁。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电芯为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且所述圆柱电芯的数量为56颗。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圆柱电芯均设置在容置空腔内,上镍排盖设在上支架的背侧壁上,下镍排盖设在下支架的背侧壁上,且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与多个圆柱电芯电连接,多个圆柱电芯呈多排排列设置,加热膜依次缠绕于每两排圆柱电芯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且加热膜分别与多个圆柱电芯的外周壁抵接,通过加热膜对圆柱电芯均匀加热,便于低温工况下对电芯进行加热,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紧凑,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卡扣固定连接,装配简单快捷,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固定圆柱电芯,限制了圆柱电芯沿电芯排布方向窜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的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的圆柱电芯和加热膜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的圆柱电芯和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包括上支架100、下支架200、多个圆柱电芯300、上镍排400、下镍排500以及加热膜600,所述上支架100和下支架200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所述圆柱电芯300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上镍排400盖设在所述上支架100的背侧壁上,所述下镍排500盖设在所述下支架200的背侧壁上,且所述上镍排400和下镍排500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300电连接,多个所述圆柱电芯300呈多排排列设置,所述加热膜600依次缠绕于每两排所述圆柱电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多个圆柱电芯、上镍排、下镍排以及加热膜,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上镍排盖设在所述上支架的背侧壁上,所述下镍排盖设在所述下支架的背侧壁上,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电连接,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呈多排排列设置,所述加热膜依次缠绕于每两排所述圆柱电芯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且所述加热膜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的外周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多个圆柱电芯、上镍排、下镍排以及加热膜,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上镍排盖设在所述上支架的背侧壁上,所述下镍排盖设在所述下支架的背侧壁上,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电连接,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呈多排排列设置,所述加热膜依次缠绕于每两排所述圆柱电芯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且所述加热膜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的外周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内底部分别相对的凹设有多个电芯安装槽,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电芯安装槽内设置,且所述电芯安装槽的底部均凹设有电极连接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设有与所述电极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圆柱电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的前端部分别设有腰形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前端壁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通过所述腰型孔和螺钉孔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背侧壁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两所述电芯安装槽之间,所述上镍排和下镍排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宾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宇拓瑞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