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526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骨架、初级线圈、磁芯、第一铜环和第二铜环;所述骨架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绕线槽处;所述磁芯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外,并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均套设在所述磁芯外。本变压器通过将两铜环代替传统变压器中的次级线圈,使得在组装过程中省却了绕制次级线圈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铜环的线径比绕制完成后的线圈小,从而使得变压器也可以设计成更小的体积,降低成本。

A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通常电子设备的驱动电压要求较低,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较高,因此采用变压器转动电源供应电压为电子设备所需的电压。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在变压器骨架上缠绕固定。现有的变压器线圈一般采用人工绕制的方式组装,效率较低,而且线圈采用多股绞合圆形漆包铜线绕制,线径太粗,使变压器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骨架、初级线圈、磁芯、第一铜环和第二铜环;所述骨架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绕线槽处;所述磁芯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外,并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均套设在所述磁芯外。本变压器通过将两铜环代替传统变压器中的次级线圈,使得在组装过程中省却了绕制次级线圈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铜环的线径比绕制完成后的线圈小,从而使得变压器也可以设计成更小的体积,降低成本。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和安装板,所述绕线槽形成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得绕线槽稳定性高,方便进行初级线圈的绕制。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安装板的端面处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铜环或所述第二铜环套设在所述定位凸台外。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固定铜环。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设置有铜环引脚,所述铜环引脚卡入至所述安装孔中。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安装板的安装孔来固定铜环引脚,以增加变压器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侧边设置有磁芯定位台。磁芯定位台用于对磁芯形成限位,方便组装定位。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磁环,所述安装板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磁环卡设在所述安装槽中。这样的设置可以为磁环提供稳定的定位。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芯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磁芯部件,两个所述磁芯部件相对所述定位孔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加工制造部件,并且两个磁芯部件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变压器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芯部件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磁芯部件相对定位孔形成相对固定,同时方便工人组装。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芯部件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所述容置槽来定位磁芯。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铜环和/或所述第二铜环为冲压成型。这样的设置使得加工更加方便,而且铜环的稳定性更高。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次级线圈直接采用铜环代替,避免了绕制过程,提升了组装效率,同时体积较小;工人可以直接将铜环进行组装,省却了传统方式中的绕制过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组装时间,并且铜环的稳定性比传统绕制而成的线圈高,有利于提升变压器质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压器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骨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骨架的底部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指的部件名称:10-骨架,101-定位孔,102-绕线槽,11-限位板,111-限位板的定位凸台,12-安装板,1211、1212、1213-安装孔,122-安装槽,123-磁芯定位台,124-安装板的定位凸台,125-初级线圈引脚,20-初级线圈,31-第一铜环,311-连接孔,312-第一铜环的铜环引脚,32-第二铜环,321-第二铜环的铜环引脚,40-磁芯部件,41-凸柱,42-容置槽,43-磁芯壁,50-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其包括骨架10、初级线圈20、磁芯、第一铜环31、第二铜环32和磁环50;所述骨架10设置有定位孔101,所述骨架10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槽102;所述初级线圈20绕设在所述绕线槽102处;所述磁芯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所述定位孔101中;所述第一铜环31和所述第二铜环32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10的两端外,并且所述第一铜环31和所述第二铜环32均套设在所述磁芯外。本实施例的变压器通过将两铜环代替传统变压器中的次级线圈,使得在组装过程中省却了绕制次级线圈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铜环的线径比绕制完成后的线圈小,从而使得变压器也可以设计成更小的体积,降低成本。所述骨架10形成有一圆筒部,圆筒部内设置有所述定位孔101,所述定位孔101供磁芯卡入。所述初级线圈20绕设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圆筒部也可以替换为方筒部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限位板11和安装板12,所述绕线槽102形成于所述限位板11与所述安装板12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得绕线槽稳定性高,方便进行初级线圈的绕制。所述限位板11和所述安装板12与所述定位孔101轴线垂直,两块板体之间留有的间隙配合所述圆筒部表面以形成所述绕线槽102。所述限位板11和所述安装板12可用于安装铜环,同时,所述安装板12上设置有初级线圈引脚125。所述第一铜环31与所述第二铜环32的形状相似,均由扁平铜条弯曲形成圆圈状,以便套设在所述磁芯外。同时,两个铜环的端部均设置有铜环引脚,以方便与其它部件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环31与所述第二铜环32的区别点在于:两者的铜环引脚朝向有所不同,并且所述第一铜环31上设置有连接孔311;所述第一铜环31的两个铜环引脚朝向所述第二铜环32,而所述第二铜环32的两个引脚其中一个朝向所述第一铜环31并且插入至所述第一铜环31的连接孔311中,另一个背向所述第二铜环32。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11和所述安装板12的端面处均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铜环31或所述第二铜环32套设在所述定位凸台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11远离所述绕线槽102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定位凸台,所述第一铜环31套设在所述限位板11的定位凸台111外,所述安装板12远离所述绕线槽102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铜环32套设在所述安装板12的定位凸台124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为一圆环状,铜环可以套设在所述定位凸台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环31和/或所述第二铜环32为冲压成型,冲压成型的方式可以快速地制造铜环,省却了传统工艺中绕制线圈的时间,而且铜环的稳定性更高。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对所述第一铜环31和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初级线圈、磁芯、第一铜环和第二铜环;所述骨架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绕线槽处;所述磁芯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外,并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均套设在所述磁芯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初级线圈、磁芯、第一铜环和第二铜环;所述骨架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绕线槽处;所述磁芯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外,并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均套设在所述磁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和安装板,所述绕线槽形成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安装板的端面处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铜环或所述第二铜环套设在所述定位凸台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铜环和所述第二铜环设置有铜环引脚,所述铜环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从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