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47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电容、光源以及电源正负极接口,所述电源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电源负极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电路的改进设计,能够极大的减少蜂鸣器谐振对自身电路影响;在PCB板的电压出现波动时,能保持蜂鸣器两端电压的稳定、避免蜂鸣器声音波动,使音频信号不会失真且不会产生异响,同时还具备声光报警功能。

An anti-interference acousto-optic integrated buzzer on PC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器制造用蜂鸣器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压电式或者电磁式蜂鸣器,如果其直接设置在PCB电路板上时,其一般是并联在板载电源上,与PCB其他的电路、元器件共用一个电源。在蜂鸣器自身工作时,其产生的谐振会对自身电路及PCB上的其他电路造成干扰,从而影响PCB各电路的正常工作;而且在传统的PCB各电路工作时,其板载电源的电压,往往会因为负载的变化而在DC15~30V之间波动。而现有的蜂鸣器因为并联在该板载电源上,蜂鸣器也会随着电路板提供的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导致其工况的变化,蜂鸣器发出的声音信号的频率、功率容易随着电压的波动而失真、产生异响,不能达到指示或者报警效果。同时现有的电式蜂鸣器也往往没有光电报警元件,报警效果不显著。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0904589.1G公开了一种蜂鸣器电路,参见附图1,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反相器和蜂鸣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为相同类型的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驱动信号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蜂鸣器的第二引脚;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蜂鸣器的第一引脚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反相器的一端以及电源连接;反相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信号连接。该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路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升压电路,可使蜂鸣器两端产生2倍电源电压的信号,且产生的信号与信号源频率保持一致。但是,上述电路仅解决了板载电源电压不稳定时的信号放大问题,没有解决蜂鸣器电路谐振干扰及板载电源电压波动时蜂鸣器发出的音频信号失真、产生异响的问题;同时也没有提供光电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能够实现对蜂鸣器谐振影响的隔离,当在电压变动时蜂鸣器音频信号不会失真且不会产生异响,同时还提供了光电报警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电容、光源以及电源正负极接口,所述电源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电源负极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光源为一LED灯珠,所述LED灯珠设置于第三电阻与电源负极端之间,其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负极端以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250~700Ω,优选为430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250~700Ω,优选为430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3KΩ,优选阻值为1.5K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容量为1~7μF,优选为2.2μF。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通过电路改进设计,能够实现对蜂鸣器谐振影响的隔离,能够极大的减少蜂鸣器谐振对自身电路及其他电路的影响;在PCB电压变动时,能保持蜂鸣器两端电压的稳定、避免蜂鸣器声音波动,使音频信号不会失真且不会产生异响,同时还具备声光报警功能,报警效果好。2、本技术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还提供了光电报警功能,可以同时发出声光指示或者报警信号,显著提高了指示或者报警效果,且体积小、功耗低,可广泛应用于自动扶梯及其他电梯、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2为现有技术的蜂鸣器的电路原理图;图1为本技术蜂鸣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包括第一电阻Q1、第二电阻Q2、第三电阻Q3、蜂鸣器BP1、电容C1、光源L1以及电源,所述电源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电阻Q1以及第三电阻Q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Q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BP1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C1,所述第三电阻Q3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BP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Q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Q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Q3的一端以及电源负极端。所述的光源L1是一LED灯珠,所述LED灯珠L1设置于第三电阻Q3与电源负极端之间,其一端与第三电阻Q3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负极端以及第二电阻Q2的一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Q1阻值为250~700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30Ω。所述第二电阻Q2阻值为250~700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30Ω。所述第三电阻Q3阻值为1~3KΩ,本实施例优选阻值为1.5KΩ。所述电容C1的容量为1~7μF,本实施例优选为2.2μF。蜂鸣器BP1可以是电磁式或者压电式之一。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实施例注明的范围内合理选择各元件的参数。本实施例中的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的设计重点是:1、本实施例中的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通过对电路的改进设计,能够极大的减少蜂鸣器谐振对自身电路及其他电路影响的影响;在PCB板的电压出现波动时,能保持蜂鸣器两端电压的稳定、避免蜂鸣器声音波动,使音频信号不会失真且不会产生异响,提高了蜂鸣器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具备声光报警功能,报警效果好。2、本实施例中的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其并联在PCB电源VCC上,可根据PCB其他电路的指令发出声光指示或者报警信号,可广泛用于自动扶梯及其他电梯等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电容、光源以及电源正负极接口,所述电源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电源负极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电容、光源以及电源正负极接口,所述电源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电源负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载抗干扰型声光一体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为一LED灯珠,所述LED灯珠设置于第三电阻与电源负极端之间,其一端与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宝金陈旭锥蔡克宏朱志华魏章敏邹翠华甘骐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本立工业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