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145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反射镜、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配件之间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生产成本低,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成本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来激光雷达装配复杂调试难的问题;通过激光管组合使发射单元形成的激光网为环形激光网,锥形反射台可以接收360°激光并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水平视角小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各个零配件排布合理,合理利用空间以使得体积较小,特别是纵向高度上减少许多,降低了整个产品的高度,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

A lid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定位领域,尤其是一种激光雷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AI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在大型商场,医院,工厂,代替人的工作,目前智能机器人主要依靠激光雷达进行室内定位,现在固态激光雷达有机械式,MEMS机械/固态混合式,相控阵(矩阵)激光雷达三种类型,目前这些雷达都有一些缺点,比如机械式激光雷达主要依靠旋转马达驱动,激光管数量多,寿命短,可靠性,反应速度慢问题;MEMS型固态混合型雷达存在水平角度扫描小问题,相控阵固态激光雷达都存在结构复杂,内部干扰,水平扫描角度小问题,而且他们都存在成本高,装配效率慢,生产难度高问题。且现有激光雷达体积重量普遍较大,在结构上采用自左而右下的立体式结构,即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左右并排排列,既发射与接收分为两个光学天线,造成系统结构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设备体积笨重为单人携带测试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反应速度快,水平视觉大,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难度低、装配效率快、合理利用空间、体积小、方便携带的激光雷达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反射镜、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透明壳,所述光电感应器、锥形反射台依次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均收容在所述透明壳中,所述反射镜和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反射镜上,而后被反射镜反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反射台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露出所述光电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收容槽,所述激光管安装在对应的收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拼合成一个收容槽。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定位柱、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定位槽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配件之间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生产成本低,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成本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来激光雷达装配复杂调试难的问题;通过激光管组合使发射单元形成的激光网为环形激光网,锥形反射台可以接收360°激光并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水平视角小问题;且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各个零配件排布合理,合理利用空间以使得体积较小,特别是纵向高度上减少许多,降低了整个产品的高度,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立体图;图3-图4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图4,本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1、反射镜8、光电感应器3、透明壳4、锥形反射台5,所述发射单元1套接于所述透明壳4,所述光电感应器3、锥形反射台5依次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1的端部且均收容在所述透明壳4中,所述反射镜8和所述透明壳4固定连接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射单元1的一端,所述发射单元1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10,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5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5投射到所述反射镜8上,而后被反射镜8反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壳4可以通过红外光,过滤可见光。所述发射单元1发射出360°环形激光,当碰到障碍物后会产生漫反射,所述锥形反射台5可以接受这些漫反射激光并把它反射给光电感应器3。所述光电感应器33正对面向于锥形反射台5,以接收正向反射过来的激光,准确获取定位信息。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反射台5设有定位孔50,所述定位孔50用于露出所述光电感应器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定位孔50用于露出所述光电感应器3,不影响所述光电感应器3接收来自所述反射镜8的反射光,且使得所述光电感应套设在所述锥形反射台5中,所述锥形反射台5额外起到给所述光电感应器3遮光的作用,因此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设置遮光筒,从而降低整个产品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收容槽11,所述激光管10安装在对应的收容槽11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包括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2包括多个第一半圆槽15,所述第二支撑部13包括多个第二半圆槽16,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圆槽15和所述第二半圆槽16拼合成一个收容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收容槽11收容对应的激光管10,且将多个收容槽11之间设为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以使得安装在其中的激光管10也呈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10,从而形成360°环形激光网。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包括定位柱14、定位槽17,所述定位柱14安装在所述定位槽17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定位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14和所述定位槽17均为多个,所述定位柱14、所述定位槽17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上均有分布,一个所述定位柱14安装在一个对应的所述定位槽17中,通过定位柱14、定位槽17之间的配合,达到定位准确的目的,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部12、所述第二支撑部13之间可以快速装配固定。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配件之间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生产成本低,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成本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来激光雷达装配复杂调试难的问题;通过激光管10组合使发射单元1形成的激光网为环形激光网,锥形反射台可以接收360°激光并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水平视角小问题;且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各个零配件排布合理,合理利用空间以使得体积较小,特别是纵向高度上减少许多,降低了整个产品的高度,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单元、反射镜、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透明壳,所述光电感应器、锥形反射台依次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均收容在所述透明壳中,所述反射镜和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反射镜上,而后被反射镜反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单元、反射镜、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透明壳,所述光电感应器、锥形反射台依次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均收容在所述透明壳中,所述反射镜和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反射镜上,而后被反射镜反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反射台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露出所述光电感应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常站周逸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劲光电有限公司周常站周逸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