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控制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14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负反馈电路、第二负反馈电路、电流维持电路以及第一电阻。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调整电流输入端流入调整电流时,调整电流与第一电阻的阻值无关,故对于不同阻值大小的第一电阻时,调整电流的大小不变。从而应用于LED驱动时,调整电流可以较小,减少电流浪费,提高效率,由于调整电流小于驱动电流,在驱动电流输入端流入驱动电流时,调整电流输入端无调整电流流入,从而可以避免电流浪费,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控制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
本申请涉及驱动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可控硅调光器(TRIAC)的LED控制电路中。对于大功率系统而言,内部电阻一般会设置较小电阻值的电阻,然而当应用于小功率系统时,电阻的设置则会选择电阻值较大的电阻。因此在使用上就容易造成产品应用兼容性不佳。同时如果要在适用各种功率时,维持电阻值不变,由于所需的负载电流不同,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以致于整体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以提高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一基准电压及第一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调整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调整电流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电流维持电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电压至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二基准电压及第二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驱动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驱动电流至驱动控制电路;第一电阻,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与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其中,所述调整电流小于所述驱动电流;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等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维持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二端;减法器,所述减法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减法器的反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的反向输入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法器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减法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减法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的阻值相等;第五电阻与第三电阻的比值等于第六电阻与第四电阻的比值。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入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入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包括: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电流输入端;可控硅调光器,分别耦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调整电流输入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电流大于所述可控硅调光器的维持电流。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还包括: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耦接所述可控硅调光器以及接收交流电;所述整流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分别耦接所述驱动电流输入端和所述调整电流输入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驱动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在发光二极管导通期间,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接收第二基准电压及第二输入电压,依据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驱动电流输入端流入驱动电流;所述电流维持电路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输出第一输入电压至第一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比较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和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依据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断开所述调整电流输入端流入调整电流。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发光二极管截止期间,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比较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和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依据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调整电流输入端流入调整电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调整电流输入端流入调整电流时,调整电流与第一电阻的阻值无关,故对于不同阻值大小的第一电阻时,调整电流的大小不变。从而应用于LED驱动时,调整电流可以较小,减少电流浪费,提高效率,由于调整电流小于驱动电流,在驱动电流输入端流入驱动电流时,调整电流输入端无调整电流流入,从而可以避免电流浪费,提高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VBUS电压、驱动电流输入端BL和调整电流输入端AL的电流波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法器的电路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光二极管照明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调光器51、发光二极管52以及驱动控制电路40。驱动控制电路40耦接可控硅调光器51以及发光二极管52。其中,耦接可以包含直接连接、间接连接、有线或无线电连接。驱动控制电路40可以包括驱动控制芯片41以及与驱动控制芯片41的CS管脚耦接的第一电阻42。驱动控制芯片41的调整电流输入端AL耦接可控硅调光器51,驱动电流输入端BL耦接发光二极管52。可控硅调光器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一基准电压及第一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调整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调整电流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n电流维持电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电压至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n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二基准电压及第二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驱动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驱动电流至驱动控制电路;/n第一电阻,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与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n其中,所述调整电流小于所述驱动电流;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等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一基准电压及第一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调整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调整电流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
电流维持电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用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电压至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
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接收第二基准电压及第二输入电压,并依据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比较结果,决定驱动电流输入端是否流入驱动电流至驱动控制电路;
第一电阻,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与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
其中,所述调整电流小于所述驱动电流;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等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维持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
减法器,所述减法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减法器的反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的反向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法器包括:
第三运算放大器;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减法器的反向输入端;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减法器的正向输入端;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的阻值相等;第五电阻与第三电阻的比值等于第六电阻与第四电阻的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具有正向输入端接,用以入第一基准电压,以及反向输入端,耦接所述电流维持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强贾有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