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58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电锅炉本体的内腔呈圆柱体形状,且圆柱体腔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加热腔,加热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铁质加热板,电磁线圈分别安装在铁质加热板的下方,加热腔内中心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叶片,且相邻的加热腔之间相互连通,电锅炉本体底部的加热腔与冷源介质入口连通,且电锅炉本体顶部的加热腔与热源介质出口连通;冷源介质进入底端的加热腔内被电磁感应加热,叶片受液体流动冲击而转动,使得液体介质更加均匀而充分的加热,经过初级加热后的液体向上依次经过上方的加热腔被多级加热后经热源介质出口排出,加热效率较高。

A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锅炉
,具体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即电磁感应加热,其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将含铁质的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目前,电锅炉就广泛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锅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目前,普遍采用电磁加热锅炉的加热方式为在炉体外围缠绕电磁线圈,冷源介质从炉体的底端进入内腔,冷源介质经过炉体内被电磁感应加热后经炉体顶端的出口排出,以获得热源介质;但是冷源介质在炉体内难以被充分、均匀地加热,加热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对冷源介质进行均匀而充分的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电锅炉本体,所述电锅炉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冷源介质入口和热源介质出口,且电锅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所述电锅炉本体的内腔呈圆柱体形状,且圆柱体腔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铁质加热板,所述电磁线圈分别安装在所述铁质加热板的下方,所述加热腔内中心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叶片,且相邻的加热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电锅炉本体底部的加热腔与所述冷源介质入口连通,且电锅炉本体顶部的加热腔与所述热源介质出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电锅炉本体内加热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热腔顶板,且加热腔顶板的直径等于加热腔的内径,所述叶片转动安装在所述加热腔顶板下表面的中心处。优选的,所述铁质加热板的直径等于所述电锅炉本体内加热腔的内径,且加热腔的外围与所述电锅炉本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热层;避免加热腔内的热量流失。优选的,所述电锅炉本体内位于下方的加热腔的出口端与位于上方的加热腔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绝热层内部;避免流体介质在加热腔之间通过导流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出现热量散失现象。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下方的电锅炉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电磁线圈嵌套在所述支撑盘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所述支撑盘的材质为隔热材质;使得电磁线圈的底部和周围处于隔热环境内,避免电磁线圈的底部和外周受热而影响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电锅炉本体内加热腔的出水端位于加热腔内侧壁的切线上;使得下方加热腔内的液体介质加热后被叶片更加顺畅地排出,以便液体介质经过导流通道进入上方的加热腔内进行再次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的电锅炉本体内沿竖直方向被分隔成多个加热腔,冷源介质由冷源介质入口进入底端的加热腔内被电磁感应加热,同时加热腔内的叶片受液体流动冲击而转动,使得液体介质更加均匀而充分的加热,经过初级加热后的液体向上依次经过上方的加热腔被多级加热后经热源介质出口排出,冷源介质经过多级加热后成为热源介质排出,加热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对应于冷源介质入口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锅炉本体;11-冷源介质入口;12-热源介质出口;13-绝热层;131-导流通道;14-支撑盘;15-铁质加热板;16-加热腔顶板;17-叶片;2-电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电锅炉本体1,电锅炉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冷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且电锅炉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2,电锅炉本体1的内腔呈圆柱体形状,且圆柱体腔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加热腔,加热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铁质加热板15,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铁质加热板15的下方,加热腔内中心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叶片17,且相邻的加热腔之间相互连通,电锅炉本体1底部的加热腔与冷源介质入口11连通,且电锅炉本体1顶部的加热腔与热源介质出口12连通,冷源介质经过冷源介质入口11进入电锅炉本体1最底部的加热腔内,并冲击叶片17使其旋转,叶片17的转动使得冷源介质能够充分、均匀的被电磁加热,初级加热后的液体介质向上依次经过上方的加热腔内被进行多级电磁加热后经热源介质出口12中排出,完成液体介质的加热过程。电锅炉本体1内加热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热腔顶板16,且加热腔顶板16的直径等于加热腔的内径,叶片17转动安装在加热腔顶板16下表面的中心处。铁质加热板15的直径等于电锅炉本体1内加热腔的内径,且加热腔的外围与电锅炉本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热层13,绝热层13的材质可以是保温隔热纸、聚氨酯发泡板、玻璃纤维棉板、微纳隔热板、气凝胶毡中的一种。电锅炉本体1内位于下方的加热腔的出口端与位于上方的加热腔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导流通道131,导流通道131位于绝热层13内部,液体介质在下方加热腔内完成加热后,由加热腔的出口端经导流通道131进入上方的加热腔内进行下一级加热。电磁线圈2下方的电锅炉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4,电磁线圈2嵌套在支撑盘14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支撑盘14的材质为隔热材质,支撑盘14的材质可以是聚氨酯发泡板、气凝胶毡中的一种。电锅炉本体1内加热腔的出水端位于加热腔内侧壁的切线上工作原理:电磁线圈2和铁质加热板15形成加热体,冷源介质经过冷源介质入口11进入电锅炉本体1最底部的加热腔内,液体介质冲击叶片17使其旋转,叶片17的转动使得冷源介质能够充分、均匀地被电磁加热,初级加热后的液体介质由加热腔的出口端经导流通道131进入上方的加热腔内进行下一级加热,经过多级电磁加热后的液体介质经热源介质出口12中排出,完成液体介质的加热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电锅炉本体(1),所述电锅炉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冷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且电锅炉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本体(1)的内腔呈圆柱体形状,且圆柱体腔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铁质加热板(15),所述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所述铁质加热板(15)的下方,所述加热腔内中心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叶片(17),且相邻的加热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电锅炉本体(1)底部的加热腔与所述冷源介质入口(11)连通,且电锅炉本体(1)顶部的加热腔与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电锅炉本体(1),所述电锅炉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冷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且电锅炉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本体(1)的内腔呈圆柱体形状,且圆柱体腔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铁质加热板(15),所述电磁线圈(2)分别安装在所述铁质加热板(15)的下方,所述加热腔内中心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叶片(17),且相邻的加热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电锅炉本体(1)底部的加热腔与所述冷源介质入口(11)连通,且电锅炉本体(1)顶部的加热腔与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本体(1)内加热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热腔顶板(16),且加热腔顶板(16)的直径等于加热腔的内径,所述叶片(17)转动安装在所述加热腔顶板(16)下表面的中心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垒张运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锐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