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级可燃油气发生装置,包括油气罐、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A、所述油气罐、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分体独立设置; B、所述油气罐为1个以上专供存放油气的罐体并联组成,每个油气罐顶部一侧的压力阀口上设有导管并相互并联,每个油气罐底部的油气管相互并联并与产气槽的油气输出口连通; C、它还包括一个卧圆柱形储油槽,储油槽底部的出油口通过一条输油管与产气槽底部的进油口相连通; D、所述供气机构还包括一个卧圆形柱空气储气槽,储气槽的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储气槽的出气口与一个三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两个分流端分别与产气槽顶部空气输入口和产气槽下部的导热管接口相连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燃油气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工业级油气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燃油气化作为良好燃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公知的醚类油气发生装置通过技术的改进,解决了诸如油料自动补充、油品气化温度下降、油气混合比例失调、油气压力稳定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一是装置的油气产量较小,由于装置是单一罐体,其内可存放的醚类液态油品量受罐体体积的限制,不能满足油气用量较大规模工业的需求;二是现有装置仅对输入空气进行加热,由于油品在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大量热量,仍然未解决气化率降低的问题,三是油气质量受外界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四是由于没有压力控制机构,影响了曝气槽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油气发生装置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分体构造技术,对现有单体油气发生装置进行了改造,提供一种可供较大油气需求量工业使用的可燃油气发生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本技术包括油气罐、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A、所述油气罐、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分体独立设置;B、所述油气罐为1个以上专供存放油气的罐体并联组成,每个油气罐顶部一侧的压力阀口上设有导管并相互并联,每个油气罐底部的油气管相互并联并与产气槽的油气输出口连通;C、它还包括一个卧圆柱形储油槽,储油槽底部的出油口通过一条输油管与产气槽底部的进油口相连通;D、所述供气机构还包括一个卧圆形柱空气储气槽,储气槽的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空气管相连通,储气槽的出气口与一个三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两个分流端分别与产气槽顶部空气输入口和产气槽下部的导热管接口相连通。2、在所述造气机构的产气槽内设有至少3块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交错排列形成S形油气通道。3、在所述产气槽内的水平隔板之间设有滤网。4、在所述造气机构的产气槽顶部设有压力开关、自动泄压阀和浓度计。5、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片设在产气槽外壁的中下部与导热管之间。6、所述储油槽上设有加油口、液位计、温度计、自动泄压阀、外部呼吸阀和压力开关。7、连通所述储油槽与产气槽之间的输油管上设有一个油泵、一个电磁阀和一个逆止阀。8、所述空气储气槽的三通管的两个分流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磁阀、一个流速调节阀和一个逆止阀。9、在所述供气机构的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输入口设有空气过滤器。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同一产气槽和多组油气罐并联的结构,利用罐内气体压力和油料自重给产气槽自动补充油料,可燃油气产量成倍提高,扩大了装置的工业应用规模和范围。2、由于产气槽采用S形油气通道、滤网组和内外加热结构,从曝气管产生的气泡到油气输出口的路径延长数倍,油气加热效果大大提高,实现定温与节能效果,较大的气泡囊体经滤网过滤不断还原成微小气泡,提高了气化浓度比例,使可燃油气品质改善,油气压力更加稳定。3、由于采用空气过滤器,使进入曝气室的空气洁净,进一步提高了油气的品质。4、在产气槽采用压力控制开关,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5、采用分体结构,装置稳固实用,制造安装简单,与单体装置相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使用维护更加方便。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产气槽的具有水平隔板示意图。图3是产气槽中加过滤网结构示意图。图4是产气槽横剖图。图中1.空气储气槽,2.产气槽,3.储油槽,4.空气压缩机,5.输油泵,6.油气罐(LCG罐),7.压力开关,8.油气输出阀,9.电磁阀,10.节流阀,11.逆止阀,12.进气口,13.出气口,14.液雾滤网,15.内出气导管,16.油气输出口,17.压力连通阀口,18.排泄阀口,19.外部呼吸阀口,20.温度计,21.自动泄压阀,22.液位计,23.电子过程控制器,24.曝气管,25.电热片,26.导热铜管,27.过温侦测器,28.感温器,29.空气过滤器,30.浓度计,31.水平隔板,32.过滤网,33.进油口,34.手动泄压阀,35.平衡呼吸阀口,36.保温材料,37.加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装置结构1、本实施例包括油气罐6、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见图1。A、所述油气罐6、造气机构、加热机构、供气机构和控制机构分体独立设置。B、所述油气罐6为3个专供存放油气的罐体(LCG气体罐)并联组成,每个油气罐6顶部一侧的压力连通阀口17上设有导管并相互并联,每个油气罐6底部的油气管相互并联并与产气槽2的油气输出口13连通;每个油气罐6底部有排泄阍口18。C、它还包括一个卧圆柱形储油槽3,储油槽3底部的出油口通过一条输油管与产气槽底部的进油口33相连通。D、所述供气机构还包括一个卧圆形柱空气储气槽1,储气槽1的进气口12与空气压缩机4的空气管相连通,储气槽1的出气口13与一个三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两个分流端分别与产气槽顶部空气输入口12和产气槽下部的导热管26的接口12相连通。空气压缩机4上还装有手动泄压阀34。2、在所述造气机构的产气槽2内设有6块水平隔板31,水平隔板31交错排列形成S形油气通道。水平隔板31之间设有滤网32。产气槽2顶部设有压力开关7、自动泄压阀21和浓度计30,产气槽2底部设有过温侦测器27,侧壁上设有感温器28,见图2、图3。3、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片25设在产气槽2外壁的中下部与导热管26之间,见图4。4、所述储油槽3上设有加油口37、液位计22、温度计20、自动泄压阀21外部呼吸阀19和压力开关7。5、连通所述储油槽3与产气槽2之间的输油管上设有一个输油泵5、一个电磁阀9和一个逆止阀11。6、所述空气储气槽1的三通管的两个分流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磁阀9、一个流速调节阀10和一个逆止阀11。7、在所述供气机构的空气压缩机4的空气输入口设有空气过滤器29。二、装置工作原理1、供气与油气储存当系统工作起动时,产气槽2上的压力开关7首呈低压(Low)状态,因而由电子过程控制器23起动空气压缩机4,将常压空气压缩进入空气储气槽1内储存,当空气压缩储存到一预设压力时此空气储气槽1外设定的压力开关7将呈现高压(Hi)状态,空气压缩机4停止动作;又当空气储气槽1因空气输出后,此槽外设定的压力开关7将由现高压(Hi)状态转为低压(Low)状态,此时电子过程控制器23起动空气压缩机4,如此循环往复上述动作。当空气储气槽1上的压力开关7呈现高压(Hi)状态时,且气产气槽2上的压力开关7呈现常压(Low)状态时,电子过程控制器23激活打开产气槽2上的(A)支路的电磁阀9,致使空气储气槽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调节阀10、与逆止阀11和导热管26进入产气槽2的进气口12,再经产气槽2内的曝气管24曝气对油品进行气化;在产气槽2产生的油气(LCG气体)经出气口13输出,依序经油气管和各油气罐6底部的进气口12进入罐内储存;当油气输出阀13打开时,存放在各油气罐桶6内的油气(LCG气体)经由各液雾滤网14过滤后,再经由内出气导管15,引导至各油气输出口16输出,供工业燃烧装置使用。2、油料存放与补充藉由油罐车运来醚类液态油品后,将油品通过专用油管并藉由储油槽3顶部的加油口37与呼吸阀口19及接地处理等正确方式输送入储油槽3内存放,再藉由储油槽3体上端部设立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介崇,林宗德,石雅传,
申请(专利权)人:黄介崇,林宗德,石雅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