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16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包括衬套和横板,所述衬套的上端固接有横板,所述衬套的外侧安装有补油机构,所述补油机构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油机构,所述排油机构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机构与外界减震器进行固定,所述衬套和横板的内部加工有竖槽。该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通过油管、衬套、横板、斜槽、竖槽、油槽、顶板、竖杆和底板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注油方式导致上方为主要注油点而下方的油量较少的问题,通过竖杆、凹槽、细杆、滑块、弹簧、滑槽和第一把手之间的配合,使向外移动第一把手并向上移动竖杆确定好位置,解决了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主要注油点改变的问题。

A lining component of shock absorption Bush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
本技术涉及减震衬套
,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
技术介绍
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阀门应用领域,衬套在阀盖之内,一般使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石墨等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虽然现有技术的衬套能够实现补油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存在注油方式导致上方为主要注油点而下方的油量较少的问题,同时仍存在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主要注油点改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注油方式导致上方为主要注油点而下方的油量较少的问题,同时仍存在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主要注油点改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包括衬套和横板,所述衬套的上端固接有横板,所述衬套的外侧安装有补油机构,所述补油机构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油机构,所述排油机构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机构与外界减震器进行固定,所述衬套和横板的内部加工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设有主轴,且竖槽与主轴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补油机构包括油管、斜槽、油槽和橡胶圈,两个所述油管固接在衬套的左右两侧,所述油管的内部加工有油槽,所述油槽的上方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衬套的左右两侧内部加工有多个斜槽,所述斜槽与油槽和竖槽均相互连通,所述主轴的下方外壁设有橡胶圈,且主轴与橡胶圈相贴合,所述橡胶圈与衬套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排油机构包括顶板、竖杆和底板和第二把手,所述底板位于油槽的内部下方,且油槽与底板相贴合,所述底板的上端通过竖杆与顶板固定相连,所述顶板与横板相贴合,所述顶板的上端固接有第二把手。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滑块、细杆、凹槽、橡胶块、滑槽和第一把手,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加工在横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内部,所述滑槽的内部内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滑槽的内部外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滑块和横板固定相连,所述滑块的上端固接有第一把手,且第一把手与横板间隙配合,所述滑块的内侧固接有细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加工有多个凹槽,所述细杆与凹槽和横板均间隙配合,所述细杆的外侧设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与横板固定相连,所述橡胶块与细杆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滑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垫片和螺钉,多个所述螺钉分别位于横板的外侧内部,所述螺钉与横板均螺纹相连,所述螺钉的下方外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螺钉与横板均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通过油管、衬套、横板、斜槽、竖槽、油槽、顶板、竖杆和底板之间的配合,使将顶板向上拉动不同高度而后对油槽进行注油即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主要注油工序,解决了现有注油方式导致上方为主要注油点而下方的油量较少的问题,通过竖杆、凹槽、细杆、滑块、弹簧、滑槽和第一把手之间的配合,使向外移动第一把手并向上移动竖杆确定好位置后松开第一把手即可对竖杆进行限位,解决了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主要注油点改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油槽、衬套和斜槽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横板、滑槽和滑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板、竖杆和凹槽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衬套,2、补油机构,201、油管,202、斜槽,203、油槽,204、橡胶圈,3、限位机构,301、弹簧,302、滑块,303、细杆,304、凹槽,305、橡胶块,306、滑槽,307、第一把手,4、排油机构,401、顶板,402、竖杆,403、底板,404、第二把手,5、安装机构,501、垫片,502、螺钉,6、竖槽,7、横板,8、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包括衬套1和横板7,衬套1的上端固接有横板7,可通过横板7对衬套1进行支撑固定,衬套1的外侧安装有补油机构2,补油机构2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油机构4,排油机构4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机构3,横板7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机构5与外界减震器进行固定,衬套1和横板7的内部加工有竖槽6,竖槽6的内部设有主轴8,且竖槽6与主轴8间隙配合,主轴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汽车和减震器的内部减震结构固定相连,主轴8可在竖槽6的内部转动或升降,补油机构2包括油管201、斜槽202、油槽203和橡胶圈204,两个油管201固接在衬套1的左右两侧,衬套1可对油管201进行支撑,油管201的内部加工有油槽203,油槽203的上方与外界相连通,可从外界对油管203注入润滑油,衬套1的左右两侧内部加工有多个斜槽202,斜槽202与油槽203和竖槽6均相互连通,油槽203内的润滑油可从斜槽202处流进竖槽6的内部,主轴8的下方外壁设有橡胶圈204,且主轴8与橡胶圈204相贴合,橡胶圈204不影响主轴8的移动,且能保证主轴8表面的润滑油密封,橡胶圈204与衬套1固定相连,衬套1可对橡胶圈204进行支撑,排油机构4包括顶板401、竖杆402和底板403和第二把手404,底板403位于油槽203的内部下方,且油槽203与底板403相贴合,底板403可在油槽203的内部移动,且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相对密封,底板403的上端通过竖杆402与顶板401固定相连,顶板401可通过竖杆402带动底板403进行移动,顶板401与横板7相贴合,保证顶板401和横板7处的相对密封,顶板401的上端固接有第二把手404,第二把手404可带动顶板401进行移动,限位机构3包括弹簧301、滑块302、细杆303、凹槽304、橡胶块305、滑槽306和第一把手307,两个滑槽306分别加工在横板7的上方左右两侧内部,滑槽306的内部内侧均设有滑块302,限制滑槽306和滑块302的相对位置,滑槽306的内部外侧均设有弹簧301,弹簧301的弹性系数K为500N/m,弹簧301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滑块302和横板7固定相连,滑块302向外移动即可挤压弹簧301,滑块302的上端固接有第一把手307,第一把手307带动滑块302进行移动,且第一把手307与横板7间隙配合,第一把手307可在横板7的内部进行移动,滑块302的内侧固接有细杆303,滑块302可带动细杆303进行移动,竖杆402的内部加工有多个凹槽304,细杆303与凹槽304和横板7均间隙配合,通过细杆303与凹槽304之间的配合实现控制竖杆402的多个位置,细杆303的外侧设有橡胶块305,橡胶块305与横板7固定相连,橡胶块305与细杆303相贴合,保证细杆303与橡胶块305处的相对密封,滑槽306与滑块302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使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包括衬套(1)和横板(7),所述衬套(1)的上端固接有横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的外侧安装有补油机构(2),所述补油机构(2)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油机构(4),所述排油机构(4)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机构(3),所述横板(7)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机构(5)与外界减震器进行固定,所述衬套(1)和横板(7)的内部加工有竖槽(6),所述竖槽(6)的内部设有主轴(8),且竖槽(6)与主轴(8)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包括衬套(1)和横板(7),所述衬套(1)的上端固接有横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的外侧安装有补油机构(2),所述补油机构(2)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油机构(4),所述排油机构(4)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机构(3),所述横板(7)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机构(5)与外界减震器进行固定,所述衬套(1)和横板(7)的内部加工有竖槽(6),所述竖槽(6)的内部设有主轴(8),且竖槽(6)与主轴(8)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机构(2)包括油管(201)、斜槽(202)、油槽(203)和橡胶圈(204),两个所述油管(201)固接在衬套(1)的左右两侧,所述油管(201)的内部加工有油槽(203),所述油槽(203)的上方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衬套(1)的左右两侧内部加工有多个斜槽(202),所述斜槽(202)与油槽(203)和竖槽(6)均相互连通,所述主轴(8)的下方外壁设有橡胶圈(204),且主轴(8)与橡胶圈(204)相贴合,所述橡胶圈(204)与衬套(1)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衬套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机构(4)包括顶板(401)、竖杆(402)和底板(403)和第二把手(404),所述底板(403)位于油槽(203)的内部下方,且油槽(203)与底板(403)相贴合,所述底板(403)的上端通过竖杆(402)与顶板(401)固定相连,所述顶板(401)与横板(7)相贴合,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利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杰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