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件和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06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构件和连接组件。该连接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杆件,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二杆件;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缺口部,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缺口部;在通过连接构件将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一缺口部使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部分暴露于外界,第二缺口部使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部分暴露于外界。该连接组件包括该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和该连接组件,有利于提高钎杆的工艺处理的效率,并保证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和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工艺处理效果。

Connecting components and connect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构件和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构件和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对于杆件的工艺处理,尤其是出于提高工艺处理的效率等目的,需要同时对尽可能多的杆件进行工艺处理。一方面,当需要大量处理多个杆件的时候,通常没有专门的固定夹持工具,因而在工艺处理过程中,往往在固定夹持杆件的过程中耗时较长,同理在工艺处理完成后拆卸杆件的耗时也长,浪费人力,另一方面,杆件的被夹持位置通常会被夹持工件覆盖,进而导致杆件的被夹持位置的工艺处理效果十分不理想。因而,亟待提出一种新的连接构件,以缓解上述现有的杆件固定夹持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连接构件,以解决现有的杆件固定夹持方式导致的耗时较长、浪费人力及杆件的被夹持位置通常会被夹持工件覆盖,进而导致杆件的被夹持位置的工艺处理效果十分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连接组件,以现有的杆件固定夹持方式导致的耗时较长、浪费人力及杆件的被夹持位置通常会被夹持工件覆盖,进而导致杆件的被夹持位置的工艺处理效果十分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缺口部;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部使所述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部分暴露于外界,所述第二缺口部使所述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部分暴露于外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设置有内螺纹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用于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外螺纹适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用于与所述第二杆件的内螺纹适配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缺口部从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朝向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壁凹陷,所述第一缺口部贯通所述连接筒体的远离所述连接柱体的端面;所述第二缺口部从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朝向所述连接柱体的中央部分凹陷,所述第二缺口部贯通所述连接柱体的远离所述连接筒体的端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所述连接筒体的纵向方向,所述第一缺口部以遍及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的方式延伸;沿所述连接柱体的纵向方向,所述第二缺口部以遍及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的方式延伸。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连接基座,所述连接筒体设置在所述连接基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柱体设置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基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缺口部和所述第二缺口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缺口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缺口部沿所述连接筒体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连接基座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二缺口沿所述连接柱体的周向分布。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所述第一缺口部;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所述第二缺口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所述连接筒体的周向,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的弧长占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的假想周长的比例不小于30%且不大于50%;沿所述连接柱体的周向,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的弧长占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的假想周长的比例不小于30%且不大于5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杆件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第二杆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杆件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连接构件开设有贯通所述连接基座和所述连接柱体的第二通孔;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杆件的贯通孔和所述第二杆件的贯通孔连通。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均为钎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构件,可作为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专用连接件使用,有利于提高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连接便利性和操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工艺处理的效率。此外,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缺口部,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缺口部,因而能够保证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和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工艺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构件,便于同时将两个钎杆固定在一起进行工艺处理,有利于提高钎杆的工艺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构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第一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连接构件;10-连接筒体;100-第一缺口部;11-连接柱体;110-第二缺口部;111-第二通孔;12-连接基座;120-第一通孔;2-连接组件;20-第一杆件;21-第二杆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杆件;/n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缺口部;/n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部使所述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部分暴露于外界,所述第二缺口部使所述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部分暴露于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杆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缺口部;
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部使所述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部分暴露于外界,所述第二缺口部使所述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的部分暴露于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杆件的被连接区域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杆件的被连接区域设置有内螺纹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用于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外螺纹适配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用于与所述第二杆件的内螺纹适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缺口部从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朝向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壁凹陷,所述第一缺口部贯通所述连接筒体的远离所述连接柱体的端面;
所述第二缺口部从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朝向所述连接柱体的中央部分凹陷,所述第二缺口部贯通所述连接柱体的远离所述连接筒体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连接筒体的纵向方向,所述第一缺口部以遍及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螺纹的方式延伸;沿所述连接柱体的纵向方向,所述第二缺口部以遍及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螺纹的方式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基座,所述连接筒体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岭刘皓刘靖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迈锐钻探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