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933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和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排水管道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雨水收集器中并安装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道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略高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中部连通负压管道,所述负压管道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并且所述负压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水管道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在施工现场临时排水施工过程中通过虹吸的方式在内负压管道形成负压,进而加速排水,可迅速排净积水,保持屋面及施工现场的洁净,保证施工安全,保护施工作业面不受雨水侵蚀。

An automatic siphon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装置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临时排水为散排至地下室或者施工现场组织排水。传统的排水方法,因施工作业面未完成,存在部分位置容易形成积水,或有组织排水效果差,容易在施工作业面、未完工屋面位置形成积水。上述传统排水方式,排水效率低,易形成积水,积水不仅影响文明施工面貌,影响施工安全,积水浸泡也会破坏施工作业面,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可通过虹吸原理实现对积水的快速抽吸和排放。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和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排水管道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雨水收集器中并安装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道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略高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中部连通负压管道,所述负压管道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并且所述负压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水管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器由铁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浮球阀,所述浮球阀包括阀体和浮球,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排水管道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浮球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磁铁。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管道连通有软管。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负压管道水平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在施工现场临时排水施工过程中通过虹吸的方式在内负压管道形成负压,进而加速排水,可迅速排净积水,保持屋面及施工现场的洁净,保证施工安全,保护施工作业面不受雨水侵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虹吸排水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雨水收集器;2、浮球;3、浮球阀;4、负压管道;5、软管;6、磁铁;7、排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1和排水管道7,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排水管道7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雨水收集器1中并安装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道7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略高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7的中部连通负压管道4,所述负压管道4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下方并且所述负压管道4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水管道7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器1由铁质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浮球阀3,所述浮球阀3包括阀体和浮球2,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排水管道7的上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球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磁铁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管道4连通有软管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道7竖直设置,所述负压管道4水平设置。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1、支腿、液位控制装置、负压管道4、软管5和排水管道7。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雨水收集器1中的液位。液位控制装置可以由浮球阀3、连接杆、磁铁6等构成,浮球阀3包括阀体和浮球2。当浮球随水位移动时,阀体开启,雨水收集器1中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7流出。液位控制装置也可以由电动阀、单片机、液位传感器等构成,当液位传感器感应到雨水收集器1中的水位达到设定值时,电动阀开启,雨水收集器1中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7流出。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实现移动,自动虹吸排水装置主要利用液体虹吸的原理,通过积水面(即积水的液面,呈不规则形)与排水管道高度所形成的水头压力来实现虹吸排水。当降雨来临时,在不利于排水的施工作业面,放置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当雨水收集器1收集雨水达到一定量时,雨水通过排水管道7流出,并使得排水管道7呈满流状态,当雨水通过负压管道4变径时产生负压,自动形成虹吸效应,使施工作业面处的积水得以自动排空,防止积水发生。排水管道7一方面用于排出雨水收集器1中的雨水,另一方面用于将施工作业面处的积水抽走,排水管道7的下端略高于支腿的底部,可使排水管道7的下端尽可能多的伸入至积水中,以减少积水的残留。具体使用时,在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器1收集一定量的雨水储备,同时由固定在雨水收集器内的磁铁6固定浮球2,保持浮球阀3不会因少量的雨水而开启,排水管道7处于锁闭的工作状况。随着降雨的持续,当雨水收集器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浮球2受到的浮力大于磁铁6的磁力,浮球2上浮,浮球阀3开启并控制进入排水管道7的雨水流量以及调整流态避免漩涡,从而防止雨水进入排水管道7时夹带空气,使得排水管道7呈满流状态。利用积水面的高度和软管5的高度所具有的势能,在雨水连续流经排水管道7并转入负压管道4跌落时形成虹吸作用,形成负压区,并在负压管道4内呈最大负压,当浮球阀3闭合,雨水收集器1中的雨水不再进入排水管道7时,负压管道4会使整个排水管道7呈负压状态,施工作业面处的积水在负压管道4内负压的抽吸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被排至与大气连通的软管5。在排水过程中雨水收集器1、浮球2、浮球阀3和磁铁6配合工作可防止空气和旋涡进入排水管道7,保持排水管道7呈满流状态,可以自动形成虹吸效果,同时避免了虹吸效果被打断。该自动虹吸排水装置体积小,可以随意布设在有需要的位置,负压管道4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同时因为有虹吸效果,排水效率高,受地形限制较小,安装完成以后自动形成虹吸效果排水,无需人为操作。综上所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施工现场临时排水施工过程中通过虹吸的方式在内负压管道形成负压,进而加速排水,可迅速排净积水,保持屋面及施工现场的洁净,保证施工安全,保护施工作业面不受雨水侵蚀。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器(1)和排水管道(7),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排水管道(7)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雨水收集器(1)中并安装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道(7)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略高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7)的中部连通负压管道(4),所述负压管道(4)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下方并且所述负压管道(4)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水管道(7)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器(1)和排水管道(7),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排水管道(7)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雨水收集器(1)中并安装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道(7)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略高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7)的中部连通负压管道(4),所述负压管道(4)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器(1)的下方并且所述负压管道(4)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水管道(7)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1)由铁质材料制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岚俊江滔刘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