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901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节流管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包括节流管汇,节流管汇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平行于节流管汇的底端,且固定底座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弧形杆,固定底座的顶端四角处均设有定位筒,弧形杆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弧形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以及固定底座螺栓连接固定,定位筒均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上,且定位筒的内部均套接设有旋转体,有益效果为:本实用在节流管汇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其中固定底座和节流管汇之间设置有旋转体和升降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旋转手轮,带动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间接带动升降杆上升,用于提高节流管汇的高度,有利于装置整体的安装。

A choke and kill manifold with lifting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
本技术涉及节流管汇
,具体为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
技术介绍
节流管汇即具有节流功能的多根管道结构的组合体,其在石油开采、钻井等领域内较为常见。现有的节流管汇普遍都是整体结构,不具有升降功能,这导致其在安装过程中较为不便,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和其它管道对接时,高度不够,给安装带来麻烦。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带升降底座的节流管汇,但是其在升降过程中不够稳定,缺少支撑结构,尤其在使用过程中,当节流管汇内部流体的流速较高时,管汇将产生剧烈的震动,不利于装置的长期使用,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包括节流管汇,所述节流管汇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平行于节流管汇的底端,且固定底座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弧形杆,固定底座的顶端四角处均设有定位筒,所述弧形杆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弧形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以及固定底座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定位筒均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上,且定位筒的内部均套接设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旋转体的外侧固定套接从动齿轮,旋转体的内部套接设有升降杆,旋转体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节流管汇的底端上,且升降杆的外侧壁均与旋转体螺纹连接,所述节流管汇和固定底座之间垂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以及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支撑杆的外侧固定套接主动齿轮和旋转手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旋转手轮的下方,且主动齿轮同时与四块从动齿轮啮合设置。优选的,所述定位筒的内侧设有环形鼓包,所述旋转体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鼓包呈环状结构,且环形鼓包与定位筒为一体成型结构,环形鼓包均嵌入在旋转体外侧的环形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是由外支撑管和内支撑管相互套接构成,所述内支撑管位于外支撑管的内侧,且内支撑管的顶端和节流管汇连接,所述外支撑管的底端和固定底座连接,且主动齿轮和旋转手轮均套接在外支撑管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旋转体和升降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弧形杆的长度,且升降杆的外侧而开设有外螺纹,升降杆的顶端和节流管汇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在节流管汇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其中固定底座和节流管汇之间设置有旋转体和升降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旋转手轮,带动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间接带动升降杆上升,用于提高节流管汇的高度,有利于装置整体的安装;2.本实用在节流管汇和固定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旋转体、升降杆以及弧形杆,其中支撑杆、旋转体和升降杆均可以起到升降作用,用于固定节流管汇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而弧形杆为弹性结构,当节流管汇震动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也有利于节流管汇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动齿轮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节流管汇、2固定底座、3弧形杆、4定位筒、5旋转体、6升降杆、7内螺纹、8从动齿轮、9支撑杆、10主动齿轮、11旋转手轮、12环形鼓包、13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包括节流管汇1,节流管汇1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平行于节流管汇1的底端,且固定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弧形杆3,固定底座2的顶端四角处均设有定位筒4,弧形杆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弧形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螺栓连接固定,弧形杆3为延展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其位置如图1所示,因此,弧形杆3具有向上推动节流管汇1的趋势。定位筒4均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2上,且定位筒4的内部均套接设有旋转体5,旋转体5为中空管状结构,旋转体5的外侧固定套接从动齿轮8,旋转体5的内部套接设有升降杆6,旋转体5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7,升降杆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节流管汇1的底端上,且升降杆6的外侧壁均与旋转体5螺纹连接,节流管汇1和固定底座2之间垂直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转动连接,支撑杆9的外侧固定套接主动齿轮10和旋转手轮11,主动齿轮10位于旋转手轮11的下方,且主动齿轮10同时与四块从动齿轮8啮合设置,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四块从动齿轮8位于主动齿轮10的四角,同时,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8啮合二者,而从动齿轮8又固定套接在旋转体5的外侧,因此,当旋转主动齿轮10时,四根旋转体5将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一致。定位筒4的内侧设有环形鼓包12,旋转体5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槽13,环形鼓包12呈环状结构,且环形鼓包12与定位筒4为一体成型结构,环形鼓包12均嵌入在旋转体5外侧的环形槽13内,如图3所示,环形鼓包12嵌入在环形槽13内,因此,旋转体5和定位筒4之间的位置被固定,旋转体5只能在定位筒4的内部转动。支撑杆9是由外支撑管和内支撑管相互套接构成,内支撑管位于外支撑管的内侧,且内支撑管的顶端和节流管汇连接,外支撑管的底端和固定底座2连接,且主动齿轮10和旋转手轮11均套接在外支撑管的外侧,即支撑杆9的长度可调,具有稳定节流管汇1的作用。旋转体5和升降杆6的长度之和大于弧形杆3的长度,且升降杆6的外侧而开设有外螺纹,升降杆6的顶端和节流管汇1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节流管汇1和固定底座2的最大间距为弧形杆3的长度。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在节流管汇1和固定底座2之间设置有旋转体5、升降杆6、支撑杆9以及弧形杆3,其中,旋转体5螺纹连接在升降杆6的外侧。当用户需要提升节流管汇1的高度时,可手动转动旋转手轮11,则主动齿轮10转动,同时带动各从动齿轮8以及旋转体5转动,由于旋转体5和升降杆6螺纹连接,因此,升降杆6将推动节流管汇1上升(反向转动旋转手轮11,则节流管汇1下降)。其中,弧形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连接,因弧形杆3自身处于弯曲状态,因此其可作为减震机构,当节流管汇1自身产生震动时,弧形杆3具有保护、减震作用,用于提高节流管汇1的稳定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包括节流管汇(1),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管汇(1)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平行于节流管汇(1)的底端,且固定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弧形杆(3),固定底座(2)的顶端四角处均设有定位筒(4),所述弧形杆(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弧形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定位筒(4)均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2)上,且定位筒(4)的内部均套接设有旋转体(5),所述旋转体(5)为中空管状结构,旋转体(5)的外侧固定套接从动齿轮(8),旋转体(5)的内部套接设有升降杆(6),旋转体(5)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7),所述升降杆(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节流管汇(1)的底端上,且升降杆(6)的外侧壁均与旋转体(5)螺纹连接,所述节流管汇(1)和固定底座(2)之间垂直设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转动连接,支撑杆(9)的外侧固定套接主动齿轮(10)和旋转手轮(11),所述主动齿轮(10)位于旋转手轮(11)的下方,且主动齿轮(10)同时与四块从动齿轮(8)啮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升降底座的节流压井管汇,包括节流管汇(1),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管汇(1)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平行于节流管汇(1)的底端,且固定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弧形杆(3),固定底座(2)的顶端四角处均设有定位筒(4),所述弧形杆(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弧形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定位筒(4)均螺栓连接在固定底座(2)上,且定位筒(4)的内部均套接设有旋转体(5),所述旋转体(5)为中空管状结构,旋转体(5)的外侧固定套接从动齿轮(8),旋转体(5)的内部套接设有升降杆(6),旋转体(5)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7),所述升降杆(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节流管汇(1)的底端上,且升降杆(6)的外侧壁均与旋转体(5)螺纹连接,所述节流管汇(1)和固定底座(2)之间垂直设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节流管汇(1)以及固定底座(2)转动连接,支撑杆(9)的外侧固定套接主动齿轮(10)和旋转手轮(11),所述主动齿轮(10)位于旋转手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必春陈国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欧瑞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