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90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包括第一防落梁结构和第二防落梁结构;所述第一防落梁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四个耗能片和限位器,第一预埋底座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耗能片呈S形的板状,耗能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固定连接,上下两个相邻耗能片之间的夹角为90°‑150°;所述限位器包括两个限位座、两个限位塞和一根限位杆,限位座内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二滑孔的一端与第一滑孔联通,第二滑孔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座,第二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孔,限位塞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内,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二滑孔并与两个限位塞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意在解决同时进行耗能和限位的问题。

A synchronous limit device for preventing falling beam based on energy dissipa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落梁破坏是指桥梁的上部结构从下部结构脱离、坠落、损毁进而造成桥梁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落梁破坏是桥梁震害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产生落梁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桥梁上下部搭接长度太短、桥梁上部结构的伸缩缝过大等等。我国的防落梁研究刚起步,现有的防落梁装置一般是拉索式、阻尼器耗能式或单一刚性连接式。拉索式和单一刚性连接式都是将梁-墩或梁-梁固定连接,在梁-墩或梁-梁之间相对位移超出范围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梁-墩或梁-梁继续相对位移,从而防止落梁。阻尼器耗能式能够消耗能量、抗震,避免梁-墩或梁-梁发生位移。但由于其易产生漏油现象及其价格的昂贵,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以解决同时进行耗能和限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的第一防落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盖梁、第二主梁和盖梁上的第二防落梁结构;所述第一防落梁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四个耗能片和限位器,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第一预埋底座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耗能片呈S形的板状,耗能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采用高强度螺杆固定连接,上下两个相邻耗能片之间的夹角为90°-150°;所述限位器包括两个限位座、两个限位塞和一根限位杆,限位座一体成型在连接座的中心处,限位座内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二滑孔的一端与第一滑孔联通,第二滑孔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座,第二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孔,限位塞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内,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二滑孔并与两个限位塞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预埋座内部中空,且第一预埋座上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平行的侧壁开口,第一预埋座与限位座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座通过的侧壁槽,所述连接座嵌入到第一预埋座中并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孔中靠近限位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限位塞连接。可选地,耗能片采用C67S弹簧钢板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二防落梁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第一主梁或第二主梁上,第二固定座设置在盖梁上;第一固定座上铰接有第一转动座,第一转动座上设有塞杆,第二固定座上铰接有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上设有塞筒,塞筒远离盖梁的一端部上设有塞孔,塞杆间隙配合设置在塞孔中,塞孔内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塞杆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座上铰接有若干第一缓冲杆,第一缓冲杆环绕塞杆设置,第二转动座上铰接有若干第二缓冲杆,第二缓冲杆环绕塞杆设置,第二缓冲杆与其相邻的第一缓冲杆铰接。可选地,所述塞筒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卡槽,所述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上设有若干与卡槽配合的卡块。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1、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发生位移时,不仅仅是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相对位移,第一主梁与盖梁、第二主梁与盖梁之间也会相对位移,所以防落梁结构必须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第一主梁和盖梁、第二主梁和盖梁上,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脱落。2、本方案中的第一防落梁结构中设有耗能片和限位器,耗能片呈S形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连接,当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受振动影响时,耗能片能够吸收振动的能量,且S形的结构中心对称,耗能片中部受力均匀稳定,不易损坏且耗能效果好。限位器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向外相对位移,同时也能够避免两者对撞。限位器中设有限位塞和第一滑孔,限位塞在第一滑孔中移动的距离有限,当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相向位移或相对位移到最大安全距离时,限位塞与第一滑孔的内壁相抵而无法移动,此时限位器就能够防止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继续位移。3、耗能片采用S形结构,当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发生对撞时,耗能片的两端向内移动并与其中部相抵,进而导致耗能片无法再进行压缩,也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继续移动。4、本方案中的第二防落梁结构用于防止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与盖梁之间的相对位移。由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与盖梁之间呈90°,所以第二防落梁结构倾斜设置会更加容易。第二防落梁结构中设有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塞筒和塞杆,其中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铰接并形成夹角,当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受到振动时,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在振动作用下克服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发生相对转动,该过程中就能够吸收能力;同时,当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移动到最大安全距离时,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逐渐被拉直,卡块卡入到塞筒的卡槽中,此时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与塞筒固定,塞杆无法再继续移动,避免落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限位座和限位杆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的仰视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塞杆和塞筒的部分结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盖梁3、第一防落梁结构4、第一预埋座5、连接座6、耗能片7、限位座8、第一滑孔9、限位塞10、限位杆11、第一弹性件12、第二防落梁结构13、第一固定座14、第二固定座15、第一转动座16、第二转动座17、塞杆18、塞筒19、第一缓冲杆20、第二缓冲杆21、卡槽22、卡块23、第二弹性件24、塞孔25。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1和第二主梁2上的第一防落梁结构4、括设置在第一主梁1和盖梁3、第二主梁2和盖梁3上的第二防落梁结构13。结合图2、3第一防落梁结构4包括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四个耗能片7和限位器。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梁1和第二主梁2上。第一预埋座5内部中空,且第一预埋座5上与第一主梁1和第二主梁2平行的侧壁开口,第一预埋座5朝向第一主梁1和第二主梁2连接处的侧壁上设有侧壁槽。第一预埋座5中设有连接座6,连接座6嵌入到第一预埋座5中并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耗能片7采用C67S弹簧钢板制成,耗能片7呈S形的板状,耗能片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6采用高强度螺杆固定连接,上下两个相邻耗能片7之间的夹角为120°。限位器包括两个限位座8、两个限位塞10和一根限位杆11,限位座8一体成型在连接座6的中心处,限位座8能够穿过侧壁槽,限位座8内设有第一滑孔9和第二滑孔,第二滑孔的一端与第一滑孔9联通,第二滑孔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座8,第二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孔9,限位塞10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9内,限位杆1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二滑孔并与两个限位塞10固定连接。第一滑孔9中靠近限位杆1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弹性件12,第一弹性件12与限位塞10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12为弹簧。结合图4、图5和图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的第一防落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盖梁、第二主梁和盖梁上的第二防落梁结构;所述第一防落梁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四个耗能片和限位器,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第一预埋底座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耗能片呈S形的板状,耗能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采用高强度螺杆固定连接,上下两个相邻耗能片之间的夹角为90°-150°;所述限位器包括两个限位座、两个限位塞和一根限位杆,限位座一体成型在连接座的中心处,限位座内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二滑孔的一端与第一滑孔联通,第二滑孔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座,第二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孔,限位塞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内,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二滑孔并与两个限位塞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的第一防落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盖梁、第二主梁和盖梁上的第二防落梁结构;所述第一防落梁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四个耗能片和限位器,两个第一预埋底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上,第一预埋底座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耗能片呈S形的板状,耗能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采用高强度螺杆固定连接,上下两个相邻耗能片之间的夹角为90°-150°;所述限位器包括两个限位座、两个限位塞和一根限位杆,限位座一体成型在连接座的中心处,限位座内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二滑孔的一端与第一滑孔联通,第二滑孔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座,第二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孔,限位塞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内,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二滑孔并与两个限位塞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埋座内部中空,且第一预埋座上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平行的侧壁开口,第一预埋座与限位座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座通过的侧壁槽,所述连接座嵌入到第一预埋座中并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耗能式结构的同步限位防落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得璋张昊宇戴君武李思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