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9895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59
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路面结构领域。该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开设有胀缝及多个传力杆组件,胀缝内设有胀缝板;传力杆组件包括设于胀缝一侧的传力杆套筒及一端滑动插设于传力杆套筒内的传力杆,传力杆的另一端穿过胀缝板后贯穿至混凝土层内,混凝土层临近沥青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沿宽度方向延伸并连通胀缝,凹槽内设有钢盖板及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本申请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胀缝两端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和荷载传递,同时避免胀缝处病害向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路面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刚柔复合式路面是指路面面层由两种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一般是指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充分发挥了不同路面材料各自的优势,其中高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板作为刚性基础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重载、超载等交通荷载条件的要求,而沥青混凝土面层用于改善和提高混凝土路面表面的使用品质,能够满足汽车高速行驶性能要求,并且维修养护方便。这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能充分满足重载交通条件下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是我国目前环境和条件下长寿命路面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受热胀冷缩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设置胀缝,以减少对温度和湿度变形的约束,降低温度和湿度应力,并控制面层板开裂的位置。水泥混凝土板设置胀缝可有效缓解升温时拱起病害的发生,胀缝的宽度一般2~2.5cm,而缩缝的宽度一般0.3~0.8cm,由于胀缝的宽度较大,即使进行了填缝处理,在车辆荷载不断作用下,也很容易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裂缝,使胀缝位置上方沥青混凝土沉陷、破碎,同时沥青混凝土面层病害还会向胀缝两侧进一步延伸,急剧降低行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能够提高胀缝两端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和荷载传递,同时避免胀缝处出现错台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包括上下布置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设有至少一条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胀缝及多个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传力杆组件,胀缝内设有胀缝板;传力杆组件包括设于胀缝一侧的传力杆套筒及与传力杆套筒对应的传力杆,传力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传力杆套筒内,另一端穿过胀缝板后贯穿至混凝土层内,混凝土层临近沥青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沿混凝土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延伸并连通胀缝,凹槽的底壁铺设有钢盖板,凹槽内还铺设有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相邻的传力杆组件的传力杆套筒交错布置于胀缝的两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传力杆表面设有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沥青滑移层及至少三层塑料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钢盖板和胀缝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方面中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铺筑路面基层结构,在预设的位置安装模板、胀缝板和传力杆支架,随后将多个传力杆组件固定于传力杆支架上;利用模板在路面基层结构上浇筑得到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的表面开设凹槽,使胀缝板的顶部位于凹槽的底壁,在凹槽的底壁铺设钢盖板,在凹槽内依次铺设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在混凝土层的表面摊铺形成沥青混凝土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将多个传力杆组件固定于传力杆支架上时,使相邻的传力杆组件的传力杆套筒交错布置于胀缝板的两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凹槽内铺设钢盖板之后,利用多个连接件将胀缝板与钢盖板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浇筑得到所述混凝土层之前,在传力杆的表面表面涂覆沥青形成沥青滑移层并包裹至少三层塑料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橡胶沥青层中橡胶沥青的180℃表观粘度为2~4Pa·s,针入度为3~6mm,25℃弹性恢复在65%以上,现场加热温度为180~19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设有至少一条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胀缝及多个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传力杆组件,胀缝内设有胀缝板;传力杆组件包括设于胀缝一侧的传力杆套筒及与传力杆套筒对应的传力杆,传力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传力杆套筒内,另一端穿过胀缝板后贯穿至混凝土层内,混凝土层临近沥青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沿混凝土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延伸并连通胀缝,凹槽的底壁铺设有钢盖板,凹槽内还铺设有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本实施例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施工方法是铺筑路面基层结构,在预设的位置安装模板、胀缝板和传力杆支架,随后将多个传力杆组件固定于传力杆支架上;利用模板在路面基层结构上浇筑得到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的表面开设凹槽,使胀缝板的顶部位于凹槽的底壁,在凹槽的底壁铺设钢盖板,在凹槽内依次铺设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在混凝土层的表面摊铺形成沥青混凝土层。本申请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胀缝两端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和荷载传递,同时避免胀缝处出现错台病害,延缓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出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混凝土层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混凝土层;110、胀缝;120、胀缝板;130、传力杆套筒;140、传力杆;141、沥青滑移层;142、塑料层;150、凹槽;160、橡胶沥青层;170、碎石层;180、钢盖板;190、连接件;200、沥青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布置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设有至少一条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胀缝及多个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传力杆组件,所述胀缝内设有胀缝板;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胀缝一侧的传力杆套筒及与所述传力杆套筒对应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传力杆套筒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胀缝板后贯穿至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混凝土层临近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混凝土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延伸并连通所述胀缝,所述凹槽的底壁铺设有钢盖板,所述凹槽内还铺设有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布置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设有至少一条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胀缝及多个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传力杆组件,所述胀缝内设有胀缝板;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胀缝一侧的传力杆套筒及与所述传力杆套筒对应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传力杆套筒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胀缝板后贯穿至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混凝土层临近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混凝土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延伸并连通所述胀缝,所述凹槽的底壁铺设有钢盖板,所述凹槽内还铺设有从下至上交替布置的至少三层橡胶沥青层和至少三层碎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传力杆组件的所述传力杆套筒交错布置于所述胀缝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表面设有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沥青滑移层及至少三层塑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盖板和所述胀缝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复合式路面胀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铺筑路面基层结构,在预设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程小亮赵乾文赵宇王瑞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