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包括底座、外套筒和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底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套管的立柱,所述滑动板的上端与套管的内腔上端之间支撑有缓冲弹簧,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通过球头座结合弧形弹性板的设置,能够方便立柱相对底座进行多角度调节的方式,能够对各个方向来的震动进行缓冲作用,避免出现折断的情况;通过套管、滑动板、立柱和缓冲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立柱能够相对套管纵向移动,能够能够缓冲竖直方向上的震动作用;通过波纹气管的设置,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
A composite seismic building structur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参数和基础资料。现有的建筑结构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晃动和倾斜的现象,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组件的平稳性,抗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结构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晃动和倾斜的现象,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组件的平稳性,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包括底座、外套筒和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底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套管的立柱,所述滑动板的上端与套管的内腔上端之间支撑有缓冲弹簧,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立柱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性板,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弹性板位置对应的卡板,所述弧形弹性板远离立柱的一端卡接在卡板内。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螺圈,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圈相适配的螺接槽。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外壁上嵌入有滑动滚珠,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动滚珠支撑在套管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外壁上沿着立柱的轴向位置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管与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优选的,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支撑有波纹气管,所述波纹气管的底部支撑在外套筒的上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波纹气管的底部横向插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波纹气管的侧壁上通过粘接剂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弧形弹性板设置有四个,且相邻的两个弧形弹性板之间的角度呈直角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球头座结合弧形弹性板的设置,能够方便立柱相对底座进行多角度调节的方式,能够对各个方向来的震动进行缓冲作用,避免出现折断的情况;2)通过套管、滑动板、立柱和缓冲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立柱能够相对套管纵向移动,能够能够缓冲竖直方向上的震动作用;3)通过波纹气管的设置,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波纹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外套筒、3上顶板、4套管、5滑动板、6立柱、7缓冲弹簧、8滑动滚珠、9固定套环、10弧形弹性板、11卡板、12球头座、13波纹气管、14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包括底座1、外套筒2和上顶板3,底座1与上顶板3分别连接在两个需要连接的建筑结构上;上顶板3的底部设置有套管4,套管4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板5,滑动板5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套管4的立柱6,滑动板5的上端与套管4的内腔上端之间支撑有缓冲弹簧7,立柱6通过滑动板5在套管4内移动,通过缓冲弹簧7的缓冲作用,使得立柱6与套管4之间的重力作用和弹力作用能够缓冲和复位的作用;立柱6的底端连接有球头座12,球头座1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通过球头座12的连接,使得立柱6能够相对底座1进行多种角度的转动作用,从而底座1能够进行多角度摆动,从而在多个角度冲击震动作用均不会将立柱6折损的情况;立柱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套环9,固定套环9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性板10,套管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弹性板10位置对应的卡板11,弧形弹性板10远离立柱6的一端卡接在卡板11内,弧形弹性板10采用弹簧钢为材料冲压成型,使得当立柱6竖直状态时,固定套环9为自由状态,不受到立柱6或底座1内壁的作用力,当立柱6向一侧倾斜时,该侧的弧形弹性板10受到压缩形变产生对立柱6运动反向作用的作用力,同时对应反侧的弧形弹性板10受到拉伸同样变产生对立柱6运动反向作用的作用力,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圈,外套筒2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圈相适配的螺接槽,方便连接与拆卸作用。滑动板5的外壁上嵌入有滑动滚珠8,滑动板5通过滑动滚珠8支撑在套管4的内壁上,通过滑动滚珠8的设置,使得立柱6相对外套筒2移动时较为顺滑。立柱6的外壁上沿着立柱6的轴向位置上开设有滑槽,套管4与立柱6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作用,避免出现套管4相对立柱6转动的情况,避免连接在底座1和上顶板3上的建筑结构件发生松动或者损坏的情况。上顶板3的下表面支撑有波纹气管13,波纹气管13的底部支撑在外套筒2的上表面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波纹气管13的底部横向插接有出气管14,出气管14与波纹气管13的侧壁上通过粘接剂密封连接,出气管14的孔径较小,使得波纹气管13的进气与排气较慢,从而对底座1的位置变动具有减缓的作用,从而能够起到吸震的效果。弧形弹性板10设置有四个,且相邻的两个弧形弹性板10之间的角度呈直角安装。工作原理:将需要连接的两个建筑构件分别连接在底座1和上顶板3上,当两个建筑构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出现受到到冲击时,两个建筑构件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当套管4和立柱6通过球头座12相对底座1出现倾斜的情况时,弧形弹性板10和波纹气管13起到缓冲、吸震、复位的作用;当底座1和上顶板3之间发生高度上相对移动时,通过缓冲弹簧7起到缓冲的作用,且立柱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包括底座(1)、外套筒(2)和上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3)的底部设置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套管(4)的立柱(6),所述滑动板(5)的上端与套管(4)的内腔上端之间支撑有缓冲弹簧(7),所述立柱(6)的底端连接有球头座(12),所述球头座(1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所述立柱(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套环(9),所述固定套环(9)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性板(10),所述套管(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弹性板(10)位置对应的卡板(11),所述弧形弹性板(10)远离立柱(6)的一端卡接在卡板(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包括底座(1)、外套筒(2)和上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3)的底部设置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腔设置有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套管(4)的立柱(6),所述滑动板(5)的上端与套管(4)的内腔上端之间支撑有缓冲弹簧(7),所述立柱(6)的底端连接有球头座(12),所述球头座(1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所述立柱(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套环(9),所述固定套环(9)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性板(10),所述套管(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弹性板(10)位置对应的卡板(11),所述弧形弹性板(10)远离立柱(6)的一端卡接在卡板(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圈,所述外套筒(2)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圈相适配的螺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钟爱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