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63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涉及钢结构领域,包括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根H型钢架和钢桁架梁,所述钢桁架梁设置在相邻两根H型钢架之间,所述H型钢架包括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钢桁架梁包括下弦杆、上弦杆、加强弦杆以及直腹杆,所述下弦杆的两端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架的下翼缘的顶部,所述加强弦杆设置在H型钢架的上翼缘的底部,所述上弦杆设置在H型钢架的上翼缘的顶部。该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将钢桁架梁端部设计成变截面伸入到H型钢架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实现了H型钢架与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设计在同一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梁整体高度,提升室内净空。

A connecting mechanism of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truss beam and H-shaped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体系具有抗震性能优、建造周期短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低层建筑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如1~3层低层别墅住宅、公寓楼、农村建筑及办公楼等;但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截面及壁厚较小,当因功能需要开设大空间时,如会议室,大门厅,仅依靠冷弯薄壁型钢构件难以满足受力及变形要求,影响了建筑功能的布置。因此在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体系中局部加入H型钢或矩形钢截面梁柱构件,与冷弯薄壁型钢形组合,实现室内大跨度,使得建筑空间布置更具个性化。现有H型钢截面与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连接技术中,通常是将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搁置在H型钢梁上,该节点因两个构件在截面高度上叠加,影响了室内净高,室内高度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了梁整体高度,提升室内净空的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包括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根H型钢架和钢桁架梁,所述钢桁架梁设置在相邻两根H型钢架之间,所述H型钢架包括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钢桁架梁包括下弦杆、上弦杆、加强弦杆以及直腹杆,所述下弦杆的两端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架的下翼缘的顶部,所述加强弦杆设置在H型钢架的上翼缘的底部,所述上弦杆设置在H型钢架的上翼缘的顶部,所述下弦杆、加强弦杆、上弦杆通过直腹杆联接。优选的,所述加强弦杆与下弦杆靠近H型钢架的一端通过边腹杆相连。优选的,所述边腹杆紧贴H型钢架。优选的,所述直腹杆与边腹杆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优选的,所述下弦杆与上弦杆之间设置有斜腹杆。优选的,相邻两个上弦杆之间通过槽型连接件相连。(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将钢桁架梁端部设计成变截面伸入到H型钢架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实现了H型钢架与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设计在同一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梁整体高度,提升室内净空,室内空间利用率较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过程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中:1H型钢架、2下弦杆、3上弦杆、4边腹杆、5加强弦杆、6直腹杆、7斜腹杆、8槽型连接件、11上翼缘、12下翼缘。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如图1-3所示,包括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根H型钢架1和钢桁架梁,钢桁架梁设计成变截面,钢桁架梁设置在相邻两根H型钢架1之间。将钢桁架梁端部设计成变截面伸入到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与下翼缘12之间,实现了H型钢架1与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设计在同一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梁整体高度,提升室内净空,室内空间利用率较大。H型钢架1包括上翼缘11和下翼缘12。钢桁架梁包括下弦杆2、上弦杆3、加强弦杆5以及直腹杆6。下弦杆2的两端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架1的下翼缘12的顶部,加强弦杆5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底部,下弦杆2与下翼缘12、加强弦杆5与上翼缘11采用大六角自攻螺钉连接。自攻螺钉数量每处不少于2颗,当H型钢架1的下翼缘12壁厚大于6mm时,需在自攻螺钉与H型钢架1翼缘连接位置处,在翼缘上提前预制孔,孔直径大于大六角自攻螺钉螺纹直径1mm。加强弦杆5与下弦杆2靠近H型钢架1的一端通过边腹杆4相连。边腹杆4将加强弦杆5与下弦杆2通过圆头华司自钻螺钉连接,增加了端部变截面段的刚度。边腹杆4紧贴H型钢架1。边腹杆4紧贴H型钢架1能够将钢桁架梁的竖向受力转移至H型钢架1上。上弦杆3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顶部,下弦杆2、加强弦杆5、上弦杆3通过直腹杆6联接。直腹杆6与边腹杆4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确保钢桁架梁受力传递的可靠性。下弦杆2与上弦杆3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斜腹杆7。斜腹杆7的两端采用过圆头华司自钻螺钉与下弦杆2、上弦杆3相连。相邻两根斜腹杆7呈V字形。当H型钢1为建筑内部跨中梁时,H型钢架1两侧桁架梁的两个上弦杆3之间通过槽型连接件8相连。使两侧上弦杆3在楼面上连续贯通。槽型连接件8与上弦杆3连接采用大六角自攻螺钉连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包括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根H型钢架(1)和钢桁架梁,所述钢桁架梁设置在相邻两根H型钢架(1)之间,所述H型钢架(1)包括上翼缘(11)和下翼缘(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梁包括下弦杆(2)、上弦杆(3)、加强弦杆(5)以及直腹杆(6),所述下弦杆(2)的两端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架(1)的下翼缘(12)的顶部,所述加强弦杆(5)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底部,所述上弦杆(3)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顶部,所述下弦杆(2)、加强弦杆(5)、上弦杆(3)通过直腹杆(6)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包括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根H型钢架(1)和钢桁架梁,所述钢桁架梁设置在相邻两根H型钢架(1)之间,所述H型钢架(1)包括上翼缘(11)和下翼缘(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梁包括下弦杆(2)、上弦杆(3)、加强弦杆(5)以及直腹杆(6),所述下弦杆(2)的两端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架(1)的下翼缘(12)的顶部,所述加强弦杆(5)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底部,所述上弦杆(3)设置在H型钢架(1)的上翼缘(11)的顶部,所述下弦杆(2)、加强弦杆(5)、上弦杆(3)通过直腹杆(6)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梁与H型钢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弦杆(5)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福利张伟康马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古口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力维钢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