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36963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具体涉及二倍木脂素和单倍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领域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Lignans and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油桐种壳中的二倍木脂素和单倍木脂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油桐(Verniciafordii)又称三年桐,油桐树,桐油树,桐子树,光桐,是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性寒,味甘、微辛,有毒。其根,叶,种子均可入药。全世界共3个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在我国有2种,主产于湖南,四川,贵州等省。油桐近期最早在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其叶,根,种子均具有抗炎作用。1990年,文献报道《福建民间草药》,《草木便方》均记载油桐叶有消肿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痢疾,肠炎。近些年来对油桐提取物或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甚少。据文献记载,早期除桐油有治疗癌症的报道外,其余的主要与其它中药一起作复方使用来治疗各种烧伤,烫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等。目前,对油桐中木脂素类抗神经炎症以及抗肿瘤活性方面尚未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系列二倍木脂素和单倍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新的医药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具有如下结构:R1、R2、R3、R4为羟甲基或3,4-二羟基苯基;本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如下5个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三个新的二倍木脂素1,2,3和两个新的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油桐(Verniciafordii)种壳用70%~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2)步骤(1)所得乙醇粗提物经水溶解后,用有机溶剂萃取,所述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以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比1:1依次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3)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100:10~1:1、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0~1:1、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100:15、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100:15、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100:1~100:15、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100:1~100:15梯度洗脱;(4)上述步骤(3)中所得100:1~100:25流分经ODS色谱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5)上述步骤(4)中所得甲醇和水1:9~9:1、乙腈和水1:9~9:1流分经制备型HPLC-UV色谱进一步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2:8~7:3,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1:9~4:6为流动相洗脱,得到二倍木脂素1,2和3。(6)上述步骤(4)中所得流份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1:9~3:7,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1:9~3:7为流动相洗脱,得到单倍木脂素4和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或加热超声提取1-3次,所用溶剂为:70%~95%的乙醇,优选75%~95%乙醇。药材:溶剂重量体积比为1:5~1:15g/mL,优选1:8~1:12g/m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萃取法,采用水溶解粗提物,按照体积比1:1,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3-6次,优选5次,减压回收以上有机溶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所述洗脱溶剂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00:10~1:1,优选10:1~10:4;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或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00:1~100:15,优选100:1~1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所述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为1:9~9:1,优选1:9~5:5;乙腈和水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9~9:1,优选1:9~6: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5)中所述流动相甲醇和水混合溶剂的比例为2:8~7:3,优选2:8~3:7;乙腈和水混合溶剂的比例为1:9~4:6,优选1:9~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二倍木脂素1,2,3和单倍木脂素4,5的制备方法,步骤(6)中所述流动相甲醇和水混合溶剂的比例为1:9~3:7,优选2:8~3:7;乙腈和水混合溶剂的比例为1:9~3:7,优选1:9~2:8。本专利技术以体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模型,对制备得到的新的二倍木脂素1,2,3和新的单倍木脂素4,5的抗神经炎症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2,3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新二倍木脂素可在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方面应用。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以油桐种壳为原料,制备、鉴定三个新的二倍木脂素合两个新的单倍木脂素的方法,并系统评价了其神经保护方面的活性,阐明了其在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油桐种壳1kg用75%乙醇提取3次,每次2h(每次用量:12L),减压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2)步骤(1)所得乙醇提取物经水溶解,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提取液与萃取溶剂的体积比为1:1,每个溶剂萃取5次,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萃取物;(3)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100:2,100:4,100:6,100:10洗脱;(4)上述步骤(3)中所得的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100:4流分经ODS色谱分离,以甲醇/水10:90,20:80,40:60,60:4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5)上述步骤(4)中所得甲醇:水(2:8~8:2)流分经HPLC-UV色谱分离,210nm检测,流速为4mL/min,以甲醇:水(78:32)为流动相洗脱得到化合物1(tR=34.0min),2(tR=45.2min),3(tR=56.8min)(收率各为0.00005%);(6)上述步骤(4)中所得的亚流分经HPLC-UV色谱分离,210nm检测,流速为4mL/min,以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洗脱得到化合物4(tR=35.0min)和5(tR=55.0min)(收率各为0.00005%)。根据二倍木脂素1,2和3和单倍木脂素4和5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其结构。二倍木脂素1的结构鉴定数据如下:黄色油状物(甲醇)。二倍木脂素1的HR-ESI-MS谱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681.1942[M+Na]+(calcd.681.1940forC36H34NaO12)。不饱和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化或溶剂化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化或溶剂化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R1、R2、R3、R4为羟甲基或3,4-二羟基苯基。


2.如下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特征在于,其为以下结构中的一个或几个,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植物油桐(Verniciafordii)用乙醇溶剂提取,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2)步骤(1)所得粗提物经水溶解,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
(3)步骤(2)中所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溶剂、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或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4)上述步骤(3)中所得流分经ODS色谱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或以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5)上述步骤(4)中所得甲醇和水3:7~9:1、乙腈和水1:9~6:4经HPLC-UV进一步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或以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二倍木脂素1,2和3。
(6)上述步骤(5)中所得流分经HPLC-UV进一步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或以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单倍木脂素4和5。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陈刚周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