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翻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22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主架和折流板支撑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好,装配、拆卸方便,灵活性高,在管板与管束进行焊接工序之前,能够平稳完成管束组件的翻身操作,达到将管束组件竖立的目的。

An auxiliary turning device of tube bundle assembly and its turn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翻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管束组件与壳体组件立式装配时管束组件的辅助翻身装置,特别是核电领域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组件与壳体组件装配时管束组件的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应用范围极广,主要包含在核电、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在管壳式换热器生产制造过程中,尤其在核电项目中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管束组件与壳体组件的装配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内容,对于产品的清洁度以及产品零部件表面质量上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在进行管束组件与壳体组件装配的过程中,由于管板与管束之间未进行管子管板焊接工序,而且管束组件具有柔性特点,因此管束组件与壳体组件的立式套装工序难度很大。因此,需研究设计一种能够在满足核级产品生产制造要求,并且在管板与管束未进行管子管板焊接工序前提下,完成管束组件与壳体立式套装的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架、折流板支撑组件、折流板固定组件和支撑梁。该装置利用主架、折流板支撑组件和折流板固定组件固定管束组件,利用支撑梁扩大起吊时钢丝绳的夹角,实现了管束组件平稳的翻身操作,安全性好,装配、拆卸方便,灵活性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括主架和折流板支撑组件,所述主架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同侧的长管12。<br>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辅助翻身装置进行管束组件翻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主架套装到管束组件上;步骤2,将折流板支撑组件和折流板固定组件连接到主架上;步骤3,连接支撑梁,进行翻身操作;步骤4,拆除翻身装置。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结构简单,制造难点低,可根据实际待使用产品进行改造,不易损坏,能够重复利用;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折流板支撑组件和折流板固定组件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主架上,使得该翻身装置在使用时,容易进行安装和拆卸,能够重复利用;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短管和隔离垫板的设置,能够减少不锈钢的用量,降低制造成本;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进行管束组件翻身的方法,翻身稳定,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示出主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主架的主视图;图3示出图2中主架的侧视图;图4示出示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耳轴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6示出耳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8示出折流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折流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折流板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图11示出连接组件的主视图;图12示出连接组件的俯视图;图13示出连接组件的侧视图;图14示出图2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15示出折流板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16示出折流板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17示出折流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支撑梁的主视图;图19示出支撑梁的俯视图;图20示出图19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21示出管束组件的翻身示意图;图22示出管束组件与翻身装置的装配图。附图标号说明:11-底板;12-长管;13-斜管;14-连接环;15-短管;16-挡环;17-吊轴;18-吊轴固定板;21-支撑板;211-立板;212-横板;2121-左板;2122-平板;2123-右板;22-支撑板固定座;23-隔离垫板;31-连接板固定座;32-连接板;41-固定头;411-夹持槽口;42-顶杆;421-调节孔;43-顶杆固定板;44-弯管;45-连接头;51-支撑杆;52-吊耳;53-固定螺栓;54-固定螺母;6-管板;7-换热管管束;8-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管板组件包括管板6、换热管管束7和折流板8。在ACP1000核电项目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生产工序中,需要先将管板、换热管管束和折流板装配好之后,在进行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在焊接之前,需要对管束组件进行翻身操作,将水平放置的管束组件转变为竖直放置。按照以往的经验,在进行管束组件翻身的操作中,多采用装焊吊耳或者绳索捆绑的方式进行翻身操作。但是,在核电领域,对换热管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上述两种翻身方式,都会对管束组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折流板上装焊吊耳进行翻身操作时,由于管板与换热管之间并未进行焊接工序,在翻身过程中换热管容易从管板内脱落,而且在吊耳拆除的过程产生的飞溅及烟尘容易落入管束组件,不仅会增大清洁的工作量,而且容易留下安全隐患。采用绳索捆绑方式进行翻身操作时,由于管束组件自身重力大,而且具有柔性的特点,在与绳索接触时,存在割伤换热管的风险。为了在不损伤管束组件的前提下,实现管束组件的翻身操作,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架、折流板支撑组件、折流板固定组件和支撑梁,如图7所示。其中,主架、折流板支撑组件和折流板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管束组件,避免在翻身过程中换热管和管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支撑梁用于扩大起吊时钢丝绳的夹角,防止钢丝绳与管束组件接触,造成管束组件的损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架包括底板11和长管12,其中,所述长管12包括多个,彼此平行设置,优选为4至8个,设置在底板11的上表面,在底板11上组成长方体框架。优选地,所述长管12为长方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长管12包括4个,在长方体框架中,由4个长管所围成的侧面依次记为长方形框架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相对,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向对。更优选地,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的面积比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面积大,如图1-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当彼此平行的四个长管构成长方体框架时,可以认为由上下各一个长管组成一组,则上述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是由构成长方体框架的二组长管中,每组的上下长管所形成的侧面。也即当将长方体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包括主架和折流板支撑组件,所述主架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同侧的长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组件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包括主架和折流板支撑组件,所述主架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同侧的长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12)为多个,彼此平行设置,优选为4至8个,更优选为4个,上下各一个长管(12)组成一组,在底板(11)上构成长方体框架;
优选地,在构成长方体框架的两组长管(12)中,每组的上下长管(12)之间(即在长方体框架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长管(12)上)设置有多个斜管(13),优选为2至5个,更优选为3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上还设置有吊轴组件,包括挡环(16)、吊轴(17)和吊轴固定板(18);
优选地,吊轴组件通过吊轴固定板(18)连接在长方体框架中带有斜管(13)的那两侧长管(12)上(即在长方体框架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长管(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组件包括支撑板(21)和任选的支撑板固定座(22);
其中,所述支撑板(21)由横板(212)和垂直设置在横板(212)两端的立板(211)组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21)通过支撑板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影金刚白海永王立辉王健王永明姜憧
申请(专利权)人: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