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9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包括台架,台架上设置有直线气缸和旋转气缸,直线气缸的中心轴线与旋转气缸中心轴线垂直,直线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导气管针,导气管针的中心轴线与直线气缸的中心轴线平行,导气管针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载板,载板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杆类部件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底面加工有用于推出待测杆类部件的进气孔,定位槽的位置与导气管针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杆类部件的正反向的自动识别和旋转输送。

Positive and negative identification conveyor for bar parts with different shapes on both e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属于自动化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装配的不断普及,各类零部件的输送、装配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某些杆类部件,其可能存在两端面的形状不一致,如其一侧端面为水平面,另一侧端面上加工有凹槽或者凸台,此时由于普通的自动化装配中的输送装置不包括判断杆类部件的正反向的装置,故当杆类部件输送时,则需要增加人工调整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这一工序,人工方式显然降低了自动化装配线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够实现杆类部件的正反向的自动识别和旋转输送,人工只需将杆类部件放置于本专利技术即可,无需判断其置入的正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包括台架,所述台架上设置有直线气缸和旋转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气缸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导气管针,所述导气管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气缸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导气管针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载板,所述载板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杆类部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面加工有用于推出待测杆类部件的进气孔,所述定位槽的位置与所述导气管针的位置相对应。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当测试待测杆类部件时,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气管针的中心轴线的共线;当输送待测杆类部件时,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气管针的中心轴线的垂直。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气管针包括导气管本体和与导气管本体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导气管本体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强传感器的沉台。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气管本体为阶梯轴状。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的上端通过气管连接气压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气孔通过气管连接气压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槽的槽深大于测杆类部件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测杆类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压强传感器、所述旋转气缸和所述气压机均与逻辑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向杆类部件的端面吹气,利用压强传感器感应由于杆类部件不同端面形状造成的不同压强值从而实现杆类部件正反向的判断,然后通过旋转气缸配合气压机实现了杆类部件的排出,从而避免了人工判断杆类部件的正反向的工序,提高了杆类部件自动化输送的效率;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对导气管针和定位槽的结构设计,方便了测试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的剖视图;(识别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的主视图;(输送态)图中:1-台架;2-直线气缸;3-旋转气缸;4-导气管针;5-载板;6-压强传感器;7-定位槽;8-进气孔;4.1-导气管本体;4.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可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包括台架1,台架1沿竖直方向布置,台架1上间隔设置有直线气缸2和旋转气缸3,直线气缸2沿竖直方向布置,旋转气缸3沿水平方向布置,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与旋转气缸3中心轴线共面且垂直,直线气缸2的输出端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导气管针4,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与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平行,导气管针4在直线气缸2的作用下可以沿竖直方向上下自由移动,导气管针4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6,旋转气缸3的输出端固接有载板5,载板5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杆类部件的定位槽7,定位槽7沿其径向设置,定位槽7的底面加工有用于推出待测杆类部件的进气孔8,定位槽7和进气孔8共同构成一个阶梯状的通孔,定位槽7的位置与导气管针4的位置相对应,当测试待测杆类部件时,定位槽7的中心轴线与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的共线;当输送待测杆类部件时,定位槽7的中心轴线与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的垂直。优选地,本技术的导气管针4包括导气管本体4.1和与导气管本体4.1同轴设置的通孔4.2,导气管本体4.1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强传感器6的沉台,导气管本体4.1为阶梯轴状,导气管本体4.1的横截面形状与定位槽7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优选地,本技术的通孔4.2的上端通过气管连接气压机。优选地,本技术的进气孔8通过气管连接气压机。优选地,本技术的定位槽7的槽深大于测杆类部件的长度,定位槽7的横截面形状与测杆类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优选地,载板5为圆柱状。优选地,本技术的压强传感器6、旋转气缸3和气压机均与逻辑控制器电连接。若假设待测杆类部件的形状的一侧端面为平面(正向)、另一侧端面上加工有凹槽(反向),输送目标将待测杆类部件正向输送,即待测杆类部件的平端面朝向行进方向,则使用本技术时,操作员只需任意随意取出待测杆类部件放入载板5的定位槽7内,启动设备,直线气缸2工作带动导气管针4下移插入定位槽7至标定位置后,导气管针4通气,压强传感器6将气压信号传送至逻辑控制器并经其处理判断后将旋转信号发送至旋转气缸3,此时直线气缸2先上移保证直线气缸2导气管针4退出插入定位槽7复位后,旋转气缸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进气孔8送气吹出待测杆类部件,当待测杆类部件送料时其平端面朝上时,则顺时针旋转90度,若待测杆类部件送料时其平端面朝下时,则逆时针旋转90度。上述仅为一种实施例,具体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如若待测杆类部件送料时其平端面朝上时,则逆时针旋转90度,若待测杆类部件送料时其平端面朝下时,则顺时针旋转90度。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所述台架(1)上设置有直线气缸(2)和旋转气缸(3),所述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气缸(3)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线气缸(2)的输出端固接有导气管针(4),所述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导气管针(4)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6),所述旋转气缸(3)的输出端固接有载板(5),所述载板(5)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杆类部件的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的底面加工有用于推出待测杆类部件的进气孔(8),所述定位槽(7)的位置与所述导气管针(4)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所述台架(1)上设置有直线气缸(2)和旋转气缸(3),所述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气缸(3)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线气缸(2)的输出端固接有导气管针(4),所述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气缸(2)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导气管针(4)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6),所述旋转气缸(3)的输出端固接有载板(5),所述载板(5)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杆类部件的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的底面加工有用于推出待测杆类部件的进气孔(8),所述定位槽(7)的位置与所述导气管针(4)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测试待测杆类部件时,所述定位槽(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的共线;当输送待测杆类部件时,所述定位槽(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气管针(4)的中心轴线的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两端面形状不同的杆类部件的正反向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针(4)包括导气管本体(4.1)和与导气管本体(4.1)同轴设置的通孔(4.2),所述导气管本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俊沈霓邓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