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通过试验苗木、嫁接口处理、整地与种植、数据采集与研究的步骤进行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将苗木嫁接口种植深度处理为5cm<H≤10cm,既能提高种植成活率,又能保证品种纯度,还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能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此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Planting method of grafting seedlings of Camellia oleifera cl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英文名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近年来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传统方法造林,平嫁接口覆土,结果发现有的苗木从嫁接口处被折断死亡,有的长成了油茶砧木品种的苗,还有的在一棵砧木上长了两个品种,种植成活率低,品质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既能提高种植成活率,又能保证品种纯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试验苗木选取,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苗高平均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且叶、茎、根部都无病虫害的壮苗;第二步,嫁接口处理,将嫁接口种植深度处理为5cm<H≤10cm;第三步,整地与种植,将苗木分成等量四份,分别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进行种植,油茶林地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杉木采伐迹地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山垅田直接挖穴,茶叶园地采用茶叶套种油茶立体经营,在茶叶林中挖穴,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每穴施复合肥250g,株行距220cm×300cm,种植密度1500株/hm2;第四步,数据采集与分析,在造林当年油茶树休眠期的12月份按照试验设计调查造林成活率、用200cm钢卷尺测量其苗高和新梢、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采用DPS软件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进一步的,第一步中苗木使用的基肥选用遂昌绿金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金肥科牌有机肥,其中N+P2O5+K20≥5.0%、有机质≥45%。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将苗木嫁接口种植深度处理为5cm<H≤10cm,既能提高种植成活率,又能保证品种纯度,还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能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此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试验苗木选取,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苗高平均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且叶、茎、根部都无病虫害的壮苗;第二步,嫁接口处理,将嫁接口种植深度处理为5cm<H≤10cm;第三步,整地与种植,将苗木分成等量四份,分别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进行种植,油茶林地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杉木采伐迹地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山垅田直接挖穴,茶叶园地采用茶叶套种油茶立体经营,在茶叶林中挖穴,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每穴施复合肥250g,株行距220cm×300cm,种植密度1500株/hm2;第四步,数据采集与分析,在造林当年油茶树休眠期的12月份按照试验设计调查造林成活率、用200cm钢卷尺测量其苗高和新梢、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采用DPS软件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进一步的,第一步中苗木使用的基肥选用遂昌绿金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金肥科牌有机肥,其中N+P2O5+K20≥5.0%、有机质≥45%。将苗木在不同地点、不同嫁接口种植深度、不同栽植地进行试验。试验区位于浙江西南部的遂昌县,地理坐标在28°35'~28°37'N,119°13'~119°15'E,根据该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7.1℃,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9.7℃,年降水量为1212.5mm,大于10℃年积温5273.3℃,无霜期223d,相对湿度7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试验地分别设在该县金竹、大柘、新路湾和北界4个乡镇,其基本概况见表1:试验地概况试验苗木,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苗高平均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且叶、茎、根部都无病虫害的壮苗;基肥选用遂昌绿金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金肥科”牌有机肥(N+P2O5+K20≥5.0%、有机质≥45%)。每年在金竹镇、大柘镇、新路湾镇和北界镇各设一个试验区,共计4个试验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区设嫁接口种植深度(H)0<H≤5cm(H1)、5<H≤10cm(H2)、H>10cm(H3)、平嫁接口(Hck)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4个试验区共64块(面积15m×20m)的长方形试验样地。油茶造林分别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进行。油茶林地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杉木采伐迹地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山垅田直接挖穴;茶叶园地采用茶叶套种油茶立体经营,在茶叶林中挖穴;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每穴施复合肥250g,株行距220cm×300cm,种植密度1500株/hm2。在造林当年茶树休眠期的12月份按照试验设计调查造林成活率、用200cm钢卷尺测量其苗高和新梢、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采用DPS软件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根据4个地类上获取的表观数值整理发现,油茶林地种植的油茶,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3<H≤17cm时,最高新梢生长量32cm,最低新梢生长量5cm;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的油茶,嫁接口种植深度在2<H≤13cm时,最高新梢生长量53cm,最低新梢生长量12cm;山垅田种植的油茶,嫁接口种植深度在1.8<H≤14cm时,最高新梢生长量52cm,最低新梢生长量7cm;茶叶园地套种油茶,嫁接口种植深度在1.2<H≤13cm时,最高新梢生长量40cm,最低新梢生长量6cm;为了验证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现将不同地类中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的数据作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油茶林地: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3<H≤17cm时,y=0.4531x+10.782,R2=0.0637;杉木采伐迹地: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2<H≤13cm时,y=1.6357x+17.888,R2=0.1598;山垅田: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1.8<H≤14cm时,y=0.4298x+25.999,R2=0.0306;茶叶园地: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1.2<H≤13cm时,y=0.4788x+18.935,R2=0.0213。这说明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4个不同地类中,嫁接口种植深度(H)在1.2<H≤17cm时,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相关关系不紧密,对当年新梢生长既不是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试验苗木选取,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苗高平均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且叶、茎、根部都无病虫害的壮苗;/n(2)、嫁接口处理,将嫁接口种植深度H处理为5cm<H≤10cm;/n(3)、整地与种植,将苗木分成等量四份,分别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进行种植,油茶林地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杉木采伐迹地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山垅田直接挖穴,茶叶园地采用茶叶套种油茶立体经营,在茶叶林中挖穴,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每穴施复合肥250g,株行距220cm×300cm,种植密度1500株/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试验苗木选取,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苗高平均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且叶、茎、根部都无病虫害的壮苗;
(2)、嫁接口处理,将嫁接口种植深度H处理为5cm<H≤10cm;
(3)、整地与种植,将苗木分成等量四份,分别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叶园地进行种植,油茶林地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杉木采伐迹地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山垅田直接挖穴,茶叶园地采用茶叶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智峰,钟子龙,唐昌贻,翁仙平,付红梅,傅志真,吴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周智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