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及板材压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48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与压型模具配合使用,压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压型模具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进料端外侧的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设于出料端外侧的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托举件和第一输送件,第一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一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二托举件和第二输送件,第二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二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加工过程中,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板材呈抛物线,且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

An auxiliary device and system of sheet metal 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及板材压型系统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及板材压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集装箱的顶板、侧板通常由波浪板板材制成,波浪板板材一般采用压型模具制成,压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至少一个浪凸起,下模具包括与该突出部位置相对应的浪凹槽,波浪板中的波谷或波峰形状与数量与上模具的浪凸起、下模具的浪凹槽相对应。传统的压型方式具体如图1中所示,侧板、顶板在采用传统压型方式的过程中,由于板材薄、刚性小,当板材通过较宽的多浪凹槽压型的下模具时,板材因自重下弯容易撞到下模具较后的浪凹槽201内,造成板材无法通过模腔,甚至使板材报废。另外,板材和模具相对滑动时板材也容易被模具划伤,也是容易造成板材报废的重要原因。冷藏集装箱的侧板和顶板因为这个原因而出现的报废的几率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与压型模具配合使用,所述压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且所述压型模具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进料端外侧的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设于出料端外侧的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托举件,所述第一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一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一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二托举件,所述第二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二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二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板材经过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后进入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和/或由压型模具输出的板材经过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板材呈抛物线,且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较佳地,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托举件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板材接触点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α1,所述第一预定夹角α1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和/或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托举件时,所述第二托举件和板材接触点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夹角α2,所述第二预定夹角α2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较佳地,所述第一输送件、第二输送件、第一托举件和第二托举件中的至少一个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节和/或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较佳地,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托举件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升起,和/或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托举件时所述第二托举件升起,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升起时的顶端高于所述下模具上表面预定高度,所述预定高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0mm;在板材被压型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下降,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顶端低于所述下模具上表面。较佳地,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托举件时,所述第一输送件顶端低于所述升起的第一托举件的顶端,和/或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托举件时,所述第二输送件顶端低于所述升起的第二托举件的顶端。较佳地,所述第一输送件顶端低于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输送件顶端低于所述下模具上表面。较佳地,所述第一托举件与所述第一输送件的水平距离为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00mm,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与所述第二输送件的水平距离为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00mm。较佳地,所述第一托举件的高度调节范围为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200mm,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的高度调节范围为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200mm。较佳地,当所述第一托举件包括第一托轮或第一托辊或第一托球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第二托举件包括第一托轮或第一托辊或第一托球中的任意一项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或第二托举件的直径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00mm;所述第一输送件包括第一输送轮或第一输送辊或第一输送球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第二输送件包括第二输送轮或第二输送辊或第二输送球中的任意一项时,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或第二输送件的直径为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00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板材压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板材压型辅助装置,还包括板材和压型模具,板材为冷藏集装箱侧板或顶板,所述压型模具与所述板材压型辅助装置配合使用,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具有至少两个浪凹槽。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通过在模具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而且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由第一托举件、第一输送件共同构成,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由第二托举件、第二输送件共同构成;在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的作用下,使得板材在模具内上翘并呈抛物线状,从而使得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避免板材的前端或者末端卡在模具的浪凹槽内,进而使得板材安全跨过下模具,解决了板材报废的问题,降低废品率、降低成本;同时,板材不贴到模具上,避免了板材被下模具划伤的问题,更进一步地降低废品率。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型模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与压型模具配合使用,压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且压型模具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进料端外侧的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设于出料端外侧的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托举件,第一托举件托举板材时,第一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一输送件,第一输送件位于第一托举件的外侧,第一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第二托举件,第二托举件托举板材时,第二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第二输送件,第二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板材经过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后进入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和/或由压型模具输出的板材经过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板材呈抛物线,且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上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压型模具配合使用,所述压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且所述压型模具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进料端外侧的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设于出料端外侧的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n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n第一托举件,所述第一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一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n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一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n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n第二托举件,所述第二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二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n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二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n板材经过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后进入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和/或由压型模具输出的板材经过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板材呈抛物线,且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压型模具配合使用,所述压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且所述压型模具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进料端外侧的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和/或设于出料端外侧的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
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
第一托举件,所述第一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一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
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一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
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包括:
第二托举件,所述第二托举件托举板材时,所述第二托举件的顶端与板材的下表面接触;
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二托举件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件的顶端与板材下表面接触,用于输送待压型板材;
板材经过所述进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后进入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和/或由压型模具输出的板材经过所述出料端板材压型辅助装置,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板材呈抛物线,且抛物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位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托举件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板材接触点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α1,所述第一预定夹角α1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和/或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托举件时,所述第二托举件和板材接触点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夹角α2,所述第二预定夹角α2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第二输送件、第一托举件和第二托举件中的至少一个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节和/或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托举件时所述第一托举件升起,和/或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托举件时所述第二托举件升起,所述第一托举件和/或所述第二托举件升起时的顶端高于所述下模具上表面预定高度,所述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净远陈根生顾庆华雷继忠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