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主壳体、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污水处理池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的隔板,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出水侧;各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防止短流,可避免水流死区,污水处理效果好,且可实现节能的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n energy-saving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乡镇生活污水引起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城乡结合带,在农村或城市污水管网难以到达的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般是直接排入河道,使得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建造设施型的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比较大,周期也很长,不能适应乡镇污水处理实际发展的需求。乡镇污水随意排放,已成为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乡镇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污染已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解决流域水质恶化以及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现有公告号为CN20547324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主体,污水处理罐主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初级过滤室、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初级过滤室中设有盖子,盖子上设有进水管接头,清水池中设有抽水管,抽水管连接有抽水泵;初级过滤室、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通过栅格孔连接,栅格孔包括通孔和过滤栅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盖子上的污水管接头进入初级过滤室,然后通过各个栅格孔一次流经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最终,抽水泵会通过抽水管将清水池中的清水抽走。但在实际使用中,污水在污水处理罐主体内各个腔室之间往往是通过最短的路径进行流动,使得污水在各个腔室内均得不到充分处理,且污水在流动过程中还容易产生水流死区,从而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分别设置于各个隔板上的导流结构,延长污水流动的路径,防止短流,避免产生水流死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主壳体、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污水处理池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的隔板,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出水侧;各所述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所述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主壳体,然后依次流经各个污水处理池,最终从出水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故污水在主壳体内会受重力作用而流动;借助这种推流结构,可减少动力源,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实现节能。同时,在污水依次流经各个污水处理池的过程中,污水需要通过前一导流结构才能进入后一污水处理池;此时,由于各导流结构上的进水层上下交替,故污水在流入任一污水处理池后,均需要流过比较长的路径才能流入下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此外,由于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故污水在经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排出后也需要通过比较长的路径才能流入下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延长水流的路径,避免水流以最小路径流动而出现短流,保证污水在各个污水处理池中均能得到充分净化,避免产生水流死区,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结构为贯穿开设于对应隔板上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靠近前一污水处理池的开口构成该导流结构的进水侧,而所述连通孔靠近后一污水处理池的开口构成该导流结构的出水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会依次通过各个连通孔流经各个污水处理池,从而实现污水净化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对应隔板上的连通孔以及固定于对应隔板靠近进水口一侧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对应隔板之间围成有呈一端开口结构的引水流道;所述引水流道的开口为用于连通对应污水处理池的引流口,所述引水流道远离引流口的一侧连通对应连通孔;所述引流口和对应连通孔分别构成对应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和出水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流入下一污水处理池的过程中,污水会先从引流口流入引水流道,然后通过对应连通孔排出,进而流入下一污水处理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隔板依次设置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最靠近所述进水口的隔板为一级隔板,所述一级隔板上的导流结构为一级导流结构;所述进水口和一级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部的上下两侧,且所述一级导流结构的进水侧与进水口在一级隔板上的投影分别靠近一级隔板相对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经进水口流入第一个污水处理池后,由于进水口和一级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上下两侧,且一级导流结构的进水侧与进水口在一级隔板上的投影分别靠近一级隔板相对的两侧,污水需要流经比较长的路径才能流入下一污水处理池,可防止污水在第一个污水处理池内发生短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包括与对应隔板呈平行间隔设置的竖板以及两块分别固定于竖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两所述侧板远离竖板的一侧均与对应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竖板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封闭引水流道一侧开口的端板,所述引流口成型于竖板远离对应端板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板、两侧板及对应隔板共同围成引水流道,而引流口位于竖板长度方向的一侧,方便污水流入引水流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口和连通孔处均设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能够对污水中体积相对较大的杂质起到过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污水处理池中至少有一个为厌氧池,且各所述污水处理池中还至少有一个为好氧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厌氧池可利用厌氧菌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好氧池能够加快污水中部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生态浮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生态浮球上的微生物会加快污水中部分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曝气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器能够持续为好氧池供氧,从而加快污水中部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进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借助各个导流结构依次连通各个污水处理池,同时将各个导流结构的进水侧设置成上下交替的结构形式,并将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和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设置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延长污水流动的路径,防止短流,避免产生水流死区,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2、借助设置于主壳体内的厌氧池和好氧池,配合设置于好氧池中的生态浮球和曝气器,进一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主要用于体现主壳体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各级导流结构;图4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各级导流结构;图5是实施例2主要用于体现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的主壳体(1)、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1)内的污水处理池(3)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3)的隔板(2),其特征在于,/n所述进水口(101)的高度大于出水口(102)的高度;/n所述隔板(2)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3)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3)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3)连通的出水侧;/n各所述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所述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1)内相对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的主壳体(1)、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1)内的污水处理池(3)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3)的隔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101)的高度大于出水口(102)的高度;
所述隔板(2)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3)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3)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3)连通的出水侧;
各所述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所述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1)内相对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贯穿开设于对应隔板(2)上的连通孔(6),所述连通孔(6)靠近前一污水处理池(3)的开口构成该导流结构的进水侧,而所述连通孔(6)靠近后一污水处理池(3)的开口构成该导流结构的出水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对应隔板(2)上的连通孔(6)以及固定于对应隔板(2)靠近进水口(101)一侧的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与对应隔板(2)之间围成有呈一端开口结构的引水流道(94);所述引水流道(94)的开口为用于连通对应污水处理池(3)的引流口(941),所述引水流道(94)远离引流口(941)的一侧连通对应连通孔(6);所述引流口(941)和对应连通孔(6)分别构成对应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和出水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国,陆健,张维,陈云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