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835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进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料组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进料组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板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内底部,搅拌组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固定在第二池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双重消毒处理,消毒彻底,达标排放。

An advanced treatment system of medical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医疗废水来自医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需要特殊工艺处理。但目前各大医院并没有对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医疗废水进行合理处置,忽略了废水中病毒传染可能导致的水污染恶性事件。同时,国家的相关立法也需要及时跟进,对医疗废水的处理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级环保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相关资料与工业废水相比,医疗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危害也更大。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水,这些废水的来源决定了其成分复杂性,涉及多种生物性、化学性或放射性污染。目前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由于在消毒环节仅进行单一的消毒处理,没有消毒彻底,导致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双重消毒处理,消毒彻底,达标排放。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消毒池包括第一池体、连接管、流量控制阀、第二池体、搅拌组、进料组、隔板、进水管、进水阀门、紫外线灯组、出水管、以及出水阀门,进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上,进料组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进料组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出水阀门设置出水管上,隔板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内底部,搅拌组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固定在第二池体的内部。优选地,搅拌组包括L型安装架、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搅拌叶片,L型安装架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池体顶部的左侧,电机固定在L型安装架上,第一轴承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下方,第一转轴的顶端与电机底部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底端穿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一搅拌叶片位于隔板的左侧,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位于第一轴承座和电机之间,第二轴承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轴承座的右侧,第二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的顶端,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底端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位于隔板的右侧。优选地,紫外线灯组包括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第三紫外线灯管、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顶壁上,第一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左侧壁上,第一倾斜板位于第二池体的上部位置,且位于连接管的下方,第二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一倾斜板的底部,第二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右侧壁上,第二倾斜板位于第一倾斜板的下方,且位于出水管的上方,第三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二倾斜板的底部。优选地,第一倾斜板的右端和第二倾斜板的左端均固定有导流挡板。优选地,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以及第三紫外线灯管均为防水紫外线灯管。优选地,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的倾斜仰角均为12-45°。优选地,进料组包括料箱、进料管、以及进料阀门,进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料箱的底部,进料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进料阀门设置在进料管上。优选地,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与混凝池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消毒环节池依次经过消毒药剂的消毒处理和紫外线光消毒处理,并且通过搅拌组和隔板的设置能使得消毒剂和医疗废水充分混合,使得消毒更加彻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消毒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格栅井,2-调节池,3-混凝池,4-消毒池,41-第一池体,42-连接管,43-流量控制阀,44-第二池体,45-搅拌组,451-L型安装架,452-电机,453-第一齿轮,454-第二齿轮,455-第一轴承座,456-第二轴承座,457-第一转轴,458-第一搅拌叶片,459-第二转轴,4510-第二搅拌叶片,46-进料组,461-料箱,462-进料管,463-进料阀门,47-隔板,48-进水管,49-进水阀门,410-紫外线灯组,4101-第一紫外线灯管,4102-第二紫外线灯管,4103-第三紫外线灯管,4104-第一倾斜板,4105-第二倾斜板,4106-导流挡板,411-出水管,412-出水阀门,5-清水池,6-污泥浓缩池。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1、调节池2、混凝池3、消毒池4、以及清水池5,消毒池4包括第一池体41、连接管42、流量控制阀43、第二池体44、搅拌组45、进料组46、隔板47、进水管48、进水阀门49、紫外线灯组410、出水管411、以及出水阀门412,进水管48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水阀门49设置在进水管48上,进料组46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左侧壁,且进料组46位于进水管48的上方,连接管42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42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44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411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44的右侧壁的下方,出水阀门412设置出水管411上,隔板47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41内底部,搅拌组45固定在第一池体41的顶部,搅拌组45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41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41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47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410固定在第二池体44的内部,格栅井1的内部设有机械格栅,医疗废水通过格栅井1的处理过滤掉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随后医疗废水进入调节池2调节水质水量,然后进入混凝池3内与混凝剂混合,使得医疗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沉淀,混凝池3内的上清液进入消毒池4依次经过消毒药剂的消毒处理和紫外线光消毒处理后排入清水池5内进行收集后达标排放,本实施例选用的消毒剂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n所述消毒池包括第一池体、连接管、流量控制阀、第二池体、搅拌组、进料组、隔板、进水管、进水阀门、紫外线灯组、出水管、以及出水阀门;/n所述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n所述进料组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所述进料组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上方;/n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n所述出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出水阀门设置所述出水管上;/n所述隔板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内底部;/n所述搅拌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所述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n所述紫外线灯组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
所述消毒池包括第一池体、连接管、流量控制阀、第二池体、搅拌组、进料组、隔板、进水管、进水阀门、紫外线灯组、出水管、以及出水阀门;
所述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
所述进料组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所述进料组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上方;
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
所述出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出水阀门设置所述出水管上;
所述隔板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内底部;
所述搅拌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所述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紫外线灯组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组包括L型安装架、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搅拌叶片;
所述L型安装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顶部的左侧;
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L型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
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电机底部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位于所述隔板的左侧;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电机之间;
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右侧;
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韩业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