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29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涉及叉车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撑梁和后撑梁;前撑梁上并排装设有前撑柱;后撑梁上并排装设有后撑柱;前撑梁与后撑梁之间装设有中间梁;中间梁、前撑梁与后撑梁之间形成“工”字形结构;中间梁的一相对侧均设置有侧撑梁;两侧撑梁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前撑梁的两端相连接;两侧撑梁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撑梁的两端相连接;前撑梁、后撑梁与两侧撑梁之间形成框体结构;中间梁上并排内嵌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内嵌于两侧撑梁上;中间梁的上方设置有顶盖;顶盖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便捷,而且能够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Safety ceiling of forkli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
本技术属于叉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
技术介绍
叉车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中,叉车顶棚是保护驾驶员的重要部件。驾驶员利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当发生意外时,叉车顶棚可防止货物砸到驾驶员。因此,对叉车顶棚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叉车顶棚大多采用镂空框架结构,结构强度较低,抗撞击能力差;而且,并不能防止较小的物品掉落至驾驶室,会增加驾驶员的危险性,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撑梁和后撑梁;所述前撑梁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前撑柱;所述后撑梁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后撑柱;所述前撑梁与后撑梁之间装设有一中间梁;所述中间梁、前撑梁与后撑梁之间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中间梁的一相对侧均设置有一侧撑梁;两所述侧撑梁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前撑梁的两端相连接;两所述侧撑梁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撑梁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前撑梁、后撑梁与两侧撑梁之间形成框体结构;所述中间梁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内嵌有呈V型结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内嵌于两侧撑梁的上表面上;所述中间梁的上方设置有一相适配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撑梁的下表面装设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两前撑柱之间;所述固定块的一表面对称装设有一对加强杆;两所述加强杆与两前撑柱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加强杆的一端均连接于前撑柱的上端部上。进一步地,两所述后撑柱之间从上至下并排装设有呈X型结构的交叉连杆;两所述后撑柱之间通过交叉连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边沿设置有一下折边;所述下折边与前撑梁、后撑梁和两侧撑梁之间形成框体结构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橡胶柱或弹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平行设置带有前撑柱的前撑梁和带有后撑柱的后撑梁,利用中间梁和侧撑梁将前撑梁和后撑梁相连接,并利用支撑杆将中间梁与侧撑梁相连接,从而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同时利用弹性件将顶盖与支撑杆相连接,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便捷,而且能够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效果,提高了抗撞击能力,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撑梁、后撑梁与顶盖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杆装设于中间梁和侧撑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前撑梁,2-后撑梁,3-中间梁,4-侧撑梁,5-支撑杆,6-顶盖,7-弹性件,101-前撑柱,102-加强杆,201-后撑柱,202-交叉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撑梁1和后撑梁2;前撑梁1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前撑柱101;后撑梁2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后撑柱201;前撑柱101的下端和后撑柱201的下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于叉车的机壳上;前撑梁1的下表面装设有一固定块;固定块设置于两前撑柱101之间;固定块的一表面对称转动装设有一对加强杆102;两加强杆102与两前撑柱101一一对应,且每一加强杆10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前撑柱101的上端部上;两后撑柱201之间从上至下并排装设有呈X型结构的交叉连杆202;两后撑柱201之间通过交叉连杆202相连接;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装设有一中间梁3;中间梁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前撑梁1与后撑梁2的相对内侧面上;中间梁3、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形成“工”字形结构;中间梁3的一相对侧均设置有一侧撑梁4;两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前撑梁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两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撑梁2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前撑梁1、后撑梁2与两侧撑梁4之间形成框体结构;中间梁3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内嵌有呈V型结构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内嵌于两侧撑梁4的上表面上;支撑杆5与侧撑梁4过盈配合;中间梁3的上方设置有一相适配的顶盖6;顶盖6的下表面与支撑杆5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7相连接;弹性件7为橡胶柱;顶盖6的边沿设置有一下折边;下折边与前撑梁1、后撑梁2和两侧撑梁4之间形成框体结构相适配。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撑梁(1)和后撑梁(2);所述前撑梁(1)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前撑柱(101);所述后撑梁(2)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后撑柱(201);/n所述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装设有一中间梁(3);所述中间梁(3)、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中间梁(3)的一相对侧均设置有一侧撑梁(4);/n其中,两所述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前撑梁(1)的两端相连接;两所述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撑梁(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前撑梁(1)、后撑梁(2)与两侧撑梁(4)之间形成框体结构;/n所述中间梁(3)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内嵌有呈V型结构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内嵌于两侧撑梁(4)的上表面上;所述中间梁(3)的上方设置有一相适配的顶盖(6);所述顶盖(6)的下表面与支撑杆(5)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7)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的安全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撑梁(1)和后撑梁(2);所述前撑梁(1)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前撑柱(101);所述后撑梁(2)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装设有一对后撑柱(201);
所述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装设有一中间梁(3);所述中间梁(3)、前撑梁(1)与后撑梁(2)之间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中间梁(3)的一相对侧均设置有一侧撑梁(4);
其中,两所述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前撑梁(1)的两端相连接;两所述侧撑梁(4)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撑梁(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前撑梁(1)、后撑梁(2)与两侧撑梁(4)之间形成框体结构;
所述中间梁(3)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内嵌有呈V型结构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内嵌于两侧撑梁(4)的上表面上;所述中间梁(3)的上方设置有一相适配的顶盖(6);所述顶盖(6)的下表面与支撑杆(5)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候杏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