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017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由针座、针尖保护套、保护封膜、安全保护套体和注射器管组成,针座上方一侧设置有上针座体,上针座体一侧设置有针栓,针栓上方一侧设置有针管,针栓外侧设置有针尖保护套,针尖保护套与针栓连接处设置有保护封膜,上针座体一侧设置有合页,合页另一侧连接有安全保护套体,上针座体一侧设置有捏柄,上针座体下方一侧设置有下针座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所提供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安全帽,起到双重作用;在未启用针时,对胰岛素注射针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为外力等作用引起针柄变形;胰岛素注射后,对针体进行锁死,减少意外针刺伤的风险。整个设计流线美观,同时具有方便操作的特点。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and safe insulin inject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各国领导人要采取行动优先对付的四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根据中国最新的全国性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10.9%,前驱糖尿病患病率为311.7%,这意味着约有11亿中国成年人可能患有前驱糖尿病2,而且患病率正在上升。胰岛素注射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中身体无法正常产生胰岛素患者均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笔是胰岛素治疗的常用注射工具,配合胰岛素针头使用,完成胰岛素注射。现在临床最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如图所示胰岛素则放置在针座保护套内,在开口处覆盖粘贴保护封膜。当患者或者护师注射完毕回套针座保护套时,容易发生针刺伤,给患者及护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且根据胰岛素注射标准要求中要求单手回套针座保护套,具有一定难度。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由针座、针尖保护套、保护封膜、安全保护套体和注射器管组成,所述针座上方一侧设置有针栓,所述针栓上方一侧设置有针管,所述针栓外侧设置有针尖保护套,所述针座顶部一侧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安全保护套体,所述上针座体一侧设置有捏柄,所述针座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注射器管顶部设置有与固定座内部一侧相契合的反螺纹,所述注射器管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底侧设置有保护封膜。所述安全保护套体长度比所述针管长mm,所述安全保护套体一侧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部下方三分之一处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一侧横向设置有加固条,所述安全保护套体末端一侧设置有手指推压垫。所述手指推压垫按照人体大拇指大小凹陷设置为斜体,其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所述合页底部一侧设置有移动卡板,所述合页下方一侧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固定在所述上针座体顶部一侧,所述移动架一侧设置有移动卡槽,所述合页通过移动卡槽固定在所述移动架上。所述安全保护套体上侧为流线型设计,其下方一侧设置有握柄。所述针管底部一侧设置有针管连接管,所述针管连接管穿过所述针栓并向下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所提供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安全帽,起到双重作用;在未启用针时,通过针尖保护套对胰岛素注射针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为外力等作用引起针柄变形;胰岛素注射后,通过安全保护套体对针尖进行锁死,减少意外针刺伤的风险。整个设计流线美观,安全可靠,同时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中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安全保护套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安全保护套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与注射器管连接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合页与移动架连接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针座;3、针尖保护套;4、保护封膜;6、针管;7、针栓;9、合页;10、手指推压垫;11、安全保护套体;13、卡扣;14、加固条;111、防滑螺纹;18、握柄;19、注射器管;20、固定座;24、U型槽;222、捏柄;25、移动卡板;26、移动架;27、移动卡槽;28、针管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技术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尖保护套3、保护封膜4、安全保护套体11和注射器管19组成,所述针座1上方一侧设置有针栓7,所述针栓7上方一侧设置有针管6,所述针栓7外侧设置有针尖保护套3,所述针座1顶部一侧设置有合页9,所述合页9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所述上针座体8一侧设置有捏柄222,所述针座1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内部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顶部设置有与固定座内部一侧相契合的反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与所述固定座2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20底侧设置有保护封膜4。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长度比所述针管6长2mm,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一侧设置有U型槽24,所述U型槽24内部下方三分之一处设置有卡扣13,所述卡扣13一侧横向设置有加固条14,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末端一侧设置有手指推压垫10。所述手指推压垫10按照人体大拇指大小凹陷设置为斜体,其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111。所述合页9底部一侧设置有移动卡板25,所述合页9下方一侧设置有移动架26,所述移动架26固定在所述上针座体8顶部一侧,所述移动架26一侧设置有移动卡槽27,所述合页9通过移动卡槽27固定在所述移动架26上。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上侧为流线型设计,其下方一侧设置有握柄18。所述针管6底部一侧设置有针管连接管28,所述针管连接管28穿过所述针栓7并向下延伸。在具体应用时,用手拿起上针座体8一侧设置的捏柄222处,将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通过座体8内侧设置的螺纹旋转固定在胰岛素注射笔的注射器管19上,提高稳定性,同时使针管连接管28进入注射器管19内部,取下保护封膜4后,再取下针尖保护套3,将安全保护套体11通过合页9从竖直方向旋转到水平方向,顺着移动架26将安全保护套体11缓缓向边缘处拉动远离针管6,通过合页9将其继续向下旋转到竖直方向,用一只手握住胰岛素笔体,另一只手直接拉下针尖保护套2,调整胰岛素剂量,按照标准用量进行注射,注射后立即通过合页9将安全保护套体11逆时针旋转到水平位置,通过移动架26将安全保护套体11推向靠近针管6的方向,直到合页9与针栓7贴近,将大拇指箱手指推压垫10一侧用力,手指推压垫10外侧设置的防滑螺纹111起到防滑保护作用,将安全保护套体11通过合页9逆时针旋转,直到听到或感觉其内侧设置的安全保护套体11下方三分之一处设置的卡扣13将针管6锁住,加固条14对其内部起到稳固结构的作用,目测确认针尖是否被覆盖,确认无误后可通过握柄18进行收集并按照医疗损伤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综上所述,本技术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所提供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尖保护套(3)、保护封膜(4)、安全保护套体(11)和注射器管(1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上方一侧设置有针栓(7),所述针栓(7)上方一侧设置有针管(6),所述针栓(7)外侧设置有针尖保护套(3),所述针座(1)顶部一侧设置有合页(9),所述合页(9)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上针座体(8)一侧设置有捏柄(222),所述针座(1)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内部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顶部设置有与固定座内部一侧相契合的反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与所述固定座(2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20)底侧设置有保护封膜(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尖保护套(3)、保护封膜(4)、安全保护套体(11)和注射器管(1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上方一侧设置有针栓(7),所述针栓(7)上方一侧设置有针管(6),所述针栓(7)外侧设置有针尖保护套(3),所述针座(1)顶部一侧设置有合页(9),所述合页(9)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上针座体(8)一侧设置有捏柄(222),所述针座(1)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内部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顶部设置有与固定座内部一侧相契合的反螺纹,所述注射器管(19)与所述固定座(2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20)底侧设置有保护封膜(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长度比所述针管(6)长2mm,所述安全保护套体(11)一侧设置有U型槽(24),所述U型槽(24)内部下方三分之一处设置有卡扣(13),所述卡扣(13)一侧横向设置有加固条(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世月李丽毛华进曾慧苟丽娟罗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