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92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包括用于定位上肢的第一可塑夹板和用于定位躯干的第二可塑夹板,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相连且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均配设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简单、轻便、有助于患者增强治疗效果等优点。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axillary burn and adh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
技术介绍
大面积烧伤以后由于腋下黏连,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躯体外观及其功能,也会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可一定程度缓解黏连,但是由于每次功能训练的时间有限,无法让患者自身保持已达到的角度,会影响功能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有助于患者增强治疗效果的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包括用于定位上肢的第一可塑夹板和用于定位躯干的第二可塑夹板,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相连且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均配设有固定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均为弧形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可塑夹板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小,且靠近所述第二可塑夹板的一端直径较大;所述第二可塑夹板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小,且靠近所述第一可塑夹板的一端直径较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第二可塑夹板均包括相匹配的凸字型分板和凹字型分板,所述凸字型分板和所述凹字型分板铰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可塑夹板和第二可塑夹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两端通过魔术贴或连接扣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设置有呈锐角布置的第一可塑夹板和第二可塑夹板,两块可塑夹板分别配设固定带,器具整体轻便、便携;两块可塑夹板一方面可以直接将腋下黏连部位隔开达到防黏连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辅助患者保持锻炼后已经达到的角度,增强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防止黏连,固定带可绕过患者上肢或躯干后将对应的可塑夹板固定;进一步地,可塑夹板采用弧形板,相比常见平板结构,一方面可确保可塑夹板与患者上肢、躯干更好地贴合、固定,不易发生移位;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包覆住需要隔开的部位,增加隔开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凹字型分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可塑夹板;11、凸字型分板;12、凹字型分板;2、固定带;3、第二可塑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包括用于定位上肢的第一可塑夹板1和用于定位躯干的第二可塑夹板3,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相连且夹角呈锐角,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均配设有固定带2。其中,固定带2两端可通过魔术贴或连接扣相连,从而实现第一可塑夹板1、第二可塑夹板3的固定。该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设置有呈锐角布置的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两块可塑夹板分别配设固定带2,器具整体轻便、便携,不会增加患者身体的负担;两块可塑夹板一方面可以直接将腋下黏连部位隔开,达到防黏连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辅助患者保持锻炼后已经达到的角度,增强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防止黏连,固定带2可绕过患者上肢或躯干后将对应的可塑夹板固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均为弧形板。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采用弧形板,相比常见平板结构,一方面可确保可塑夹板与患者上肢、躯干更好地贴合、固定,不易发生移位;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包覆住需要隔开的部位,增加隔开的面积。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塑夹板1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小,且靠近第二可塑夹板3的一端直径较大(附图1中远端直径较小、近端直径较大);第二可塑夹板3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小,且靠近第一可塑夹板1的一端直径较大(附图1中上端直径较大、下端直径较小)。该结构基本与人体上肢、躯干的变化接近,使得第一可塑夹板1、第二可塑夹板3能够更好地固定于上肢、躯干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均包括相匹配的凸字型分板11和凹字型分板12(附图1中以第一可塑夹板1为例),凸字型分板11和凹字型分板12铰接。可塑夹板采用凸字型分板11和凹字型分板12铰接构成,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第一可塑夹板1、第二可塑夹板3的弧度,以匹配不同的患者,保证使用时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为微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一可塑夹板1、第二可塑夹板3上设置透气孔,有利于保持被第一可塑夹板1和第二可塑夹板3覆盖部位皮肤的干燥。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上肢的第一可塑夹板(1)和用于定位躯干的第二可塑夹板(3),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相连且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均配设有固定带(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上肢的第一可塑夹板(1)和用于定位躯干的第二可塑夹板(3),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相连且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均配设有固定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和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均为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止腋下烧伤黏连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塑夹板(1)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小,且靠近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的一端直径较大;所述第二可塑夹板(3)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黎陆彦顼张文静易艳斌吴英何琼梁晴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