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鱼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6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鲢鳙鱼养殖装置,包括鱼池、滑轨、第一过滤网和连接杆;鱼池为柱体,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均相同;在鱼池的两侧沿其轴向平行设置两个滑轨,连接杆横跨鱼池与两个滑轨活动连接;在连接杆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靠近鱼池的的侧壁和内底壁;鱼池沿其轴向方向分为养鱼区和捕鱼区,捕鱼区设置在远离第一过滤网的一端;养鱼区分为第一池室和第二池室上下两个区域,第一池室的顶部与第二池室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池室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的宽度。设置第一过滤网和捕鱼区,便于对成熟期的鲢鳙鱼进行快速捕捞;设置第二池室侧底壁和凹槽,有利于提升鲢鳙鱼的繁殖效率,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

Culture equipment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鲢鳙鱼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鲢鳙鱼养殖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鲢鳙鱼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因此可以进行商业大范围养殖。现有的鲢鳙鱼养殖多不上规模,且主要为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散养,养殖设施落后,尤其在鲢鳙鱼的快速捕捞上,无法满足现有养殖需求,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鲢鳙鱼养殖装置,大大方便了成熟鲢鳙鱼的快速捕捞,同时有利于鲢鳙鱼鱼池水位的实时管控,提升了鲢鳙鱼的产业化养殖效益。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鲢鳙鱼养殖装置,包括鱼池、滑轨、第一过滤网和连接杆;鱼池为柱体,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均相同;在鱼池的两侧沿其轴向平行设置两个滑轨,连接杆横跨鱼池与两个滑轨活动连接;在连接杆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靠近鱼池的的侧壁和内底壁;鱼池沿其轴向方向分为养鱼区和捕鱼区,捕鱼区设置在远离第一过滤网的一端;养鱼区分为第一池室和第二池室上下两个区域,第一池室的顶部与第二池室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池室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的宽度;第一池室的两侧壁为第一池室侧底壁,第二池室的底部侧壁为第二池室侧底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室侧底壁倾斜向下,且指向第一池室侧底壁。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池室侧底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进一步地,在所述鱼池的外侧设置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的底部与鱼池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第一排水管的高度低于鱼池的高度;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封闭,在第一排水管的顶部设置第二排水阀。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排水管与鱼池连通处设置第二过滤网。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上部设置第三排水阀,第三排水阀的高度高于第二池室侧底壁的高度。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水阀。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中部设置第四排水阀,第四排水阀的高度低于第二池室的最低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设置第一过滤网和捕鱼区,便于对成熟期的鲢鳙鱼进行快速捕捞。2、设置第二池室侧底壁,有利于提升鲢鳙鱼的繁殖效率,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3、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及多个排水阀,可以有效控制鱼池内的水位,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鱼池;11-第一池室;111-第一池室侧壁;12-第二池室;121-第二池室侧底壁;13-捕鱼区;3-第一排水管;31第一排水阀;32-第二排水阀;33-第三排水阀;34-第四排水阀;4-第二排水管;41-第二过滤网;5-滑轨;6-第一过滤网;7-连接杆;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鲢鳙鱼养殖装置,包括鱼池1、滑轨5、第一过滤网6和连接杆7;鱼池1为柱体,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均相同;在鱼池1的两侧沿其轴向平行设置两个滑轨5,连接杆7横跨鱼池1与两个滑轨5活动连接;在连接杆7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滤网6,第一过滤网6靠近鱼池1的的侧壁和内底壁;鱼池1沿其轴向方向分为养鱼区和捕鱼区13,捕鱼区13设置在远离第一过滤网6的一端;养鱼区分为第一池室11和第二池室12上下两个区域,第一池室11的顶部与第二池室121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池室12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11的宽度;第一池室11的两侧壁为第一池室侧底壁111,第二池室12的底部侧壁为第二池室侧底壁121。如图2所示,为便于第一过滤网6的放置及移动,鱼池1可以设置为自上而下宽度依次减小的形状。滑轨5可以为螺杆,第一过滤网可以为铁质滤网,连接杆7通过螺纹与滑轨5转动连接,当滑轨5转动时,带动连接杆7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过滤网6移动。由于第二池室12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11的宽度,因此,第二池室侧底壁121为倾斜或水平状态,使鱼池1中有一段处于较低水位的池边,便于鲢鳙鱼在此处进行产卵、繁殖。养殖时,将第一过滤网6移动至远离捕鱼区13的一端,并在鱼池1中准备好相应的养殖条件。养殖期,将鲢鳙鱼置于鱼池1内进行养殖,并控制鱼池1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池室侧底壁121的最高位20-40厘米,且第二池室侧底壁121上有较均匀的、厚度在30-40厘米厚度的池泥,便于发情的雄鱼在此处进行产卵,从而有利于鲢鳙鱼的自然繁殖,提升鲢鳙鱼数量;当大部分鲢鳙鱼处于成熟期时,通过移动第一过滤网6,迫使鱼池1中的大鱼向捕鱼区13处移动,最终将大部分成熟期的鲢鳙鱼聚集与捕鱼区13等待捕捞;较小的鲢鳙鱼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6的孔游离至远离捕鱼区13的一侧;从而将需要捕捞的鲢鳙鱼聚集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捕捞,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提升养殖效益。优选的,在进行捕鱼时,可以先将鱼池1内的水位降至第一池室11处时,再移动第一过滤网6,从而减小了第一过滤网6移动时,鲢鳙鱼的活动空间,提升了捕鱼效果。待捕捞完毕后,再将鱼池1内的水位恢复至正常。优选的,根据大多数鲢鳙鱼的成长期及尺寸,选择合适孔径的第一过滤网6,从而最大化提升鲢鳙鱼的利用价值。优选的,在捕捞时,提前在捕鱼区13处设置好渔网,待第一过滤网6将鲢鳙鱼驱赶至捕鱼区13时,直接将渔网收起,将鲢鳙鱼捕捞出来。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第二池室的结构。本装置中第二池室侧底壁121倾斜向下,且指向第一池室侧底壁111。考虑到,依照实施例1的方案实施,有可能在第二池室侧底壁121处形成凹形槽,无法进行排水,导致鲢鳙鱼停滞在此处,因此将第二池室侧底壁121设置为倾斜向下,捕鱼时,通过缓慢降低鱼池1内的水位,使的鲢鳙鱼依照鱼池1的侧壁缓缓落入第一池室11内,防止降低水位时,鲢鳙鱼被停滞在鱼池1的侧壁处,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鲢鳙鱼繁殖结构。本装置中在第二池室侧底壁1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8。凹槽8的的宽度在25-50厘米范围内,便于发情的雄鱼在凹槽8内进行做窝,提升鲢鳙鱼人工养殖的繁殖效率。优选的,凹槽8沿第二池室侧底壁121倾斜设置,防止排水、捕捞时,鲢鳙鱼被停滞在凹槽8内,而影响本装置的使用效果。实施例4: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防涝结构。本装置中在鱼池1的外侧设置第一排水管3,第一排水管3的底部与鱼池1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4连通;第一排水管3的高度低于鱼池1的高度;第一排水管3的两端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鲢鳙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1)、滑轨(5)、第一过滤网(6)和连接杆(7);鱼池(1)为柱体,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均相同;在鱼池(1)的两侧沿其轴向平行设置两个滑轨(5),连接杆(7)横跨鱼池(1)与两个滑轨(5)活动连接;在连接杆(7)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滤网(6),第一过滤网(6)靠近鱼池(1)的侧壁和内底壁;鱼池(1)沿其轴向方向分为养鱼区和捕鱼区(13),捕鱼区(13)设置在远离第一过滤网(6)的一端;养鱼区分为第一池室(11)和第二池室(12)上下两个区域,第一池室(11)的顶部与第二池室(12)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池室(12)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11)的宽度;第一池室(11)的两侧壁为第一池室侧底壁(111),第二池室(12)的底部侧壁为第二池室侧底壁(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鲢鳙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1)、滑轨(5)、第一过滤网(6)和连接杆(7);鱼池(1)为柱体,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均相同;在鱼池(1)的两侧沿其轴向平行设置两个滑轨(5),连接杆(7)横跨鱼池(1)与两个滑轨(5)活动连接;在连接杆(7)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滤网(6),第一过滤网(6)靠近鱼池(1)的侧壁和内底壁;鱼池(1)沿其轴向方向分为养鱼区和捕鱼区(13),捕鱼区(13)设置在远离第一过滤网(6)的一端;养鱼区分为第一池室(11)和第二池室(12)上下两个区域,第一池室(11)的顶部与第二池室(12)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池室(12)的宽度大于第一池室(11)的宽度;第一池室(11)的两侧壁为第一池室侧底壁(111),第二池室(12)的底部侧壁为第二池室侧底壁(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鲢鳙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室侧底壁(121)倾斜向下,且指向第一池室侧底壁(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鲢鳙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池室侧底壁(121)上均匀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银根
申请(专利权)人:墨江渔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