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16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主框架门体设置为双层,中间填充保温棉,通过整体铰链与主框架连接,整体铰链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与主框架相连,整体铰链支撑门体可实现柜门0~1800的开合;主框架框口部分与门体接触处有防水槽结构,并设置双道密封;主框架顶部设有防护罩,主框架和防护罩之间填充保温棉,防止顶部漏水;防护罩与主框架顶部通过螺母连接,防护罩与主框架之间填充保温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柜体采用双层结构,实现了良好的保温效果,节能减排;柜体特有的防水结构和铰链结构,增强了防水防尘效果,轻松实现户外防护等级的要求;柜体采用人脸识别智能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An outdoor intelligent safe machine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机具的载体,具体涉及户外智能安具柜。
技术介绍
户外智能安具柜作为安全机具的载体,不但要为安全机具提供相应的安装方式,合理布置;在户外提供特殊的防护,满足安全机具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要求,例如户外防尘、防水;高低温、湿度等等。现市场上的安具柜基本只有室内柜。室内柜由于其使用的环境较为良好,因此在防护方面要求较低;而户外柜由于其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同时使用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对柜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使用的日益紧张,人们对智能化控制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国家电力行业,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安具柜智能化的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对安具柜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人性化设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内部设有各种内部安装结构,用来安装各种安机具,其特征在于:主框架门体设置为双层,中间填充保温棉,通过整体铰链与主框架连接,整体铰链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与主框架相连,整体铰链支撑门体可实现柜门0~1800的开合;主框架框口部分与门体接触处有防水槽结构,并设置双道密封;主框架顶部设有防护罩,主框架和防护罩之间填充保温棉,防止顶部漏水;防护罩与主框架顶部通过螺母连接,防护罩与主框架之间填充保温棉;底座与主框架通过螺钉连接;主框架内顶部设置RFID系统,柜内放置的机具均有与其特征一一对应的标签,通过RFID天线识别其身份,再结合人脸识别系统达到智能化管理目的。其中防护罩采用斜坡装置,以利于雨水排泄。其中吊环支柱为中间不通的机加件,与防护罩满焊,防止顶部漏水。其中右前门体设置显示屏;左前门体上设置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责任人的识别,控制门的开启闭合,实现安机具的各种功能管理。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本技术柜体安装空调装置,保证了柜内在极端环境下的温度要求,柜体采用双层结构,实现了良好的保温效果,节能减排;柜体特有的防水结构、特有的铰链结构,从设计源头增强了防水防尘效果,轻松实现户外防护等级的要求。二、本技术柜体结构实现户外IP54的防护等级要求;实现环境温度在-40℃至+45℃之间、环境相对湿度在95%时、柜内无结冰、无凝露,柜内温度保持在0℃至+45℃之间。三、本技术柜内设计布局合理,各种工机具装置设计人性化,方便操作人员快捷准确,取、还安机具;特色地线小车设计可方便维修操作人员,迅速有序将重约50~170KG地线移至工作区域,为电站的维修工作提供便利,节约时间;人脸识别系统和RFID系统的设置,为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解决了市场亟需解决的无人值守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局部I即防护罩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侧示图。图4-1是门体示意图。图4-2是图4-1的B-B放大示意图。图4-3是图4-2的局部C放大示意图。图5是主框架内顶部示意图。图6是图5的局部D放大图。图7是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包括主框架1、防护罩2、底座3、保温层4、显示屏5、人脸识别系统6、RFID系统7、地线小车8、空调9、门体10、侧板11、吊环支柱12。主框架1是柜体的核心部分,承重性良好,内部装有各种安装结构,用来安装安机具,安装方式的设计方便取还机具,布局紧凑、合理,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检修人员工作劳动负荷。参见图1~3,主框架1采用焊接加工成型,焊接完成后,除锈除油,主框架1上装有空调9,通过空调实现柜内温湿度的要求;主框架1框口部分与门体10接触处有独特的防水槽结构,如图6所示,并在门体10和主框架1之间设置双道密封,双道密封和特殊的防水结构使柜体满足户外恶劣环境下使用的种种要求,使柜体有良好的户外防护效果;主框架1顶部设有防护罩2,防护罩2采用斜坡装置,以利于雨水排泄,吊环支柱12为中间不通的机加件,与防护罩2满焊,满足顶部防水、防尘要求。主框架1和防护罩2之间填充保温棉4,减少辐射热对柜体的影响,使恒温效果更加良好。防护罩2与主框架1通过螺母连接,主要起吊装和防护作用。底座3对主框架1起支撑作用,与主框架1螺钉链接。主框架1门体上设置人脸识别系统6和显示屏5,内部设置RFID系统7,通过人脸识别系统6和RFID系统7实现对安机具的智能化管理,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多功能智能柜体。参见图1~5,钣金加工主框架门体10,再由焊工焊接成型,门体10设置双层,中间填充保温棉,通过整体铰链与主框架1连接,实现门体10的开启与闭合,起到吊装作用,整体铰链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与主框架1相连,整体铰链支撑门体10可实现柜门0~1800的开合,承重性能良好,外形美观,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左前门体上设置人脸识别6装置,通过对责任人的识别,控制门的开启闭合,实现安机具的各种功能的管理。右前门体设置显示屏5,以显示柜内机具的存储及使用信息。参见图1、图5、图6、图7,主框架1内顶部设置RFID系统7,内部安装结构设计独特,合理布局,极大限度的存储各种安机具;独特的地线小车8设计,减少了操作人员的负重工作,尤其在处理突发紧急事件时,可单人快速将重约50~70KG地线移至工作区域,为维修工作提供便利,节约时间;倒置式支架13为雨靴手套提供支撑,方便取用和归还,底部设置接水盘14,避免雨靴手套上的水排至柜内影响柜体使用。所有工机具均贴有身份标签,工机具的拿出与送还,均通过RFID系统7识别其身份标签进行自动记录管理,无需专人负责记录,信息传递后台软件,相关人员可随时查阅,方便快捷。本技术相同结构柜体已通过以下实验:高温试验:参照标准GB/T2423.24-1995试验要求:环境温度+45℃、日照1120W/m2、柜内有200W模拟发热载荷时,环境湿度95%,柜内温度不高于55℃,柜内无凝露,柜内温度越限告警正常。低温试验:试验要求:环境温度最低为-40℃,柜内有200W模拟发热载荷时,柜内温度在-10℃以上;柜内无凝露和结冰。湿度试验:试验方法:将控制柜放入高低温、湿度综合环境模拟箱中,高低温、湿度综合环境模拟箱内环境温度8小时内由高温下降到低温,温差不小于15℃,柜内有200W模拟发热载荷时,环境相对湿度维持在95%,持续8小时,柜内无凝露。户外智能控制柜外壳防护等级性能测试按照标准GB4208-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技术要求:在使用时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功能,防护等级达到IP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主框架门体(10)设置为双层,中间填充保温棉,通过整体铰链与主框架(1)连接,整体铰链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与主框架(1)相连,整体铰链支撑门体(10)可实现柜门0~1800的开合;主框架(1)框口部分与门体(10)接触处有防水槽结构,并设置双道密封;主框架(1)顶部设有防护罩(2),主框架(1)和防护罩(2)之间填充保温棉,防止顶部漏水;防护罩(2)与主框架(1)顶部通过螺母连接,防护罩(2)与主框架(1)之间填充保温棉(4);底座(3)与主框架(1)通过螺钉连接;主框架(1)内顶部设置RFID系统(7),柜内放置的机具均有与其特征一一对应的标签,通过RFID天线识别其身份,再结合人脸识别系统(6)达到智能化管理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智能安全机具柜,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主框架门体(10)设置为双层,中间填充保温棉,通过整体铰链与主框架(1)连接,整体铰链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与主框架(1)相连,整体铰链支撑门体(10)可实现柜门0~1800的开合;主框架(1)框口部分与门体(10)接触处有防水槽结构,并设置双道密封;主框架(1)顶部设有防护罩(2),主框架(1)和防护罩(2)之间填充保温棉,防止顶部漏水;防护罩(2)与主框架(1)顶部通过螺母连接,防护罩(2)与主框架(1)之间填充保温棉(4);底座(3)与主框架(1)通过螺钉连接;主框架(1)内顶部设置RFID系统(7),柜内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李建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