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0 阅读:6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是于高枝剪本体的后端固设塑材制的套接件,再于套接件后端套接握杆,于所述套接件后端套接握杆的位置开设环面具开口的承置部,所述承置部内环设有卡合部,并于开口两侧向外延伸凸设具锁孔的面板,以供穿设螺栓螺帽组,另握杆于相对套接件卡合部的位置则环设有卡接部,而于握杆套置套接件并以螺栓螺帽组锁合压夹二面板时,可使二面板带动套接件的承置部向内压夹变形而紧夹握杆,并使卡合部与握杆的卡接部相互嵌合定位;藉此,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即可稳固且紧密的与握杆结合定位,以防止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于使用中晃动及脱落的情形,并达到易于组装的使用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易于制作、组装,并可稳固且紧密的与握杆结合定位,以防止高枝剪于使用中晃动及脱落的情形的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今,国人广泛应用高枝剪工具修剪树木高处的枝叶,使用方式是于地面握持高枝剪的握杆,并以绳索操控握杆另一端装设的高枝剪本体剪切枝叶,由于高枝剪本体上装设的刀具(如剪具、锯片等),于使用中必须以握杆施力带动进行锯切,因此必须有效防止高枝剪本体于使用操作中任意脱落而提升使用安全性,并且必须避免高枝剪本体于使用操作中晃动以增加修剪便利性,均为业者设计高枝剪的相当重要标准。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坊间高枝剪的示意图,包括高枝剪本体1及握杆2,所述高枝剪本体1是设有刀具,并于末端固设金属制的C型夹套3,所述夹套3具有承置部4及开口部5,并于开口部5的两侧延伸有二面板6,且于承置部4及二面板6上分别开设有锁孔7、8,使得高枝剪本体1可以夹套3装设握杆2,所述握杆2于相对锁孔7位置开设有穿孔9,握杆2套置于夹套3的承置部4中时,可以二螺栓12贯穿面板6的锁孔8,并锁设螺帽13,而利用螺栓12螺帽13压夹夹套3的面板6,令面板6带动夹套3内缩压夹握杆2,而使夹套3紧夹握杆2,为了确实防止高枝剪本体1及夹套3径向脱出握杆2,再以螺栓10套穿夹套3的锁孔7及握杆2的穿孔9,并以螺帽11锁合,而以螺栓10限位握杆2于夹套3中;这种组装结构于使用上具有如下缺失请参阅图2所示,高枝剪本体1的夹套3是以金属材质制成,其材质特性是不易作整体的弯折变形,导致螺帽13压抵夹套3的面板6时,仅可令受压的开口部5附近区域局部变形贴合压夹握杆2,并无法使夹套3整个变形而完全贴合压夹握杆2,以致对握杆2的夹持力不佳,造成高枝剪本体1及夹套3易于在握杆2上晃动,而影响剪切操作上的便利性。所述握杆2的穿孔9必须与夹套3的孔洞7对位,方可供螺栓10穿置,导致于制作握杆2时,必须精确开设穿孔9位置,若稍有偏差,即无法供螺栓10穿置而组装定位于夹套3中,造成握杆2的穿孔9不易制作的缺失。于组装握杆2时,使用者除了必须以螺栓12螺帽13使夹套3紧夹握杆2外,还需以螺栓10套穿夹套3的锁孔7及握杆2的穿孔9,并以螺帽11锁合,以限位握杆2于夹套3中,其两道的锁合程序造成组装上繁琐不便的缺失。因此,申请人先前遂研发一种高枝剪本体与握杆间毋须锁设数组螺栓螺帽组的组装结构,请参阅图3~图5所示,其为中国台湾第91209163号「高枝剪的组装结构」专利案,包括有高枝剪本体20及握杆21,所述高枝剪本体20的末端是固设具承置部23的连结件22,所述连结件22是于外周面相对应承置部23位置设有套置有弹簧25的插梢24,并以扳块26控制插梢24作动,且开设有孔洞27供插梢24伸缩于承置部23中,所述握杆21是于相对应连结件22插梢24位置开设有穿孔28,于组装握杆21时,是扳动连结件22的扳块26,令其压抵插梢24退入于孔洞27中,并压缩弹簧25,以供握杆21置入于承置部23中,而后释放扳块26,待握杆21的穿孔28对位于插梢24,所述插梢24即利用弹簧25的伸张弹力穿置于握杆21的穿孔28中,而将握杆21卡掣限位,以防止高枝剪本体20及连结件22脱出握杆21而完成组装作业;惟,所述高枝剪本体20与握杆21的组装设计上具有如下缺失高枝剪本体20的连结件22虽可利用插梢24防止径向脱出握杆21,但并无法使握杆21紧紧夹持于连结件22的承置部23内,由于握杆21与承置部23间具有组装间隙,此间隙易使高枝剪本体20于握杆21的上方晃动,进而影响操作的便利性。于组装握杆21时,使用者必须旋动握杆21,令穿孔28对位于连结件22的插梢24,方可供插梢24插入卡掣,造成组装不便的缺失。高枝剪本体20的连结件22是利用插梢24、弹簧25及扳块26等组件,方可将握杆21限位,不仅组件繁多而增加成本,亦需费时组装,而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易于制作、组装,并可有效防止高枝剪本体脱出握杆而提升使用安全性,及避免高枝剪本体晃动而增加操作便利性的组装结构,即为申请人研发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所述高枝剪本体是以套接件组装握杆,其中,所述套接件后端套接握杆的位置开设一环面具开口的承置部,所述承置部内环设有卡合部,并于开口两侧向外延伸凸设具锁孔的面板,以供穿设螺栓螺帽组,另握杆于相对套接件卡合部的位置则环设有卡接部,而于握杆套置套接件并以螺栓螺帽组锁合压夹二面板时,可使二面板带动套接件的承置部向内压夹变形而紧夹握杆,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即可稳固且紧密的与握杆套接装设,以防止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于使用中晃动的情形,进而达到有效提升高枝剪操作便利性的实用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所述握杆套置于套接件内并以螺栓螺帽组锁合压夹二面板时,不仅可使二面板带动套接件的承置部向内压夹变形而紧夹握杆,且同时可使套接件卡合部与握杆的卡接部相互嵌合定位,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即可稳固且紧密的与握杆结合定位,以防止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于使用中径向脱出于握杆的情形,进而达到有效提升高枝剪使用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的实用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所述握杆套置于套接件内并以螺栓螺帽组锁合压夹二面板时,不仅可使二面板带动套接件的承置部向内压夹变形而紧夹握杆,且同时可使套接件卡合部与握杆的卡接部相互嵌合定位,防止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于使用中径向脱出于握杆,进而达到易于组装的实用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四,是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所述握杆套置于套接件内并以螺栓螺帽组锁合压夹二面板时,不仅可使二面板带动套接件的承置部向内压夹变形而紧夹握杆,且同时可使套接件卡合部与握杆的卡接部相互嵌合定位,防止高枝剪本体及套接件于使用中径向脱出于握杆,而毋须于承置部另设防止径向脱出的螺栓螺帽组或插梢、弹簧及扳块等组件,达到结构简单且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实用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枝剪本体其是设有刀具;套接件是设于高枝剪本体的后端,所述套接件是设有具开口的承置部,并于开口的两侧凸设供装设螺栓螺帽组的面板,而承置部的内环面则设有卡合部;握杆是套置于套接件的承置部内,并设有与套接件卡合部相互嵌合的卡接部。所述套接件的承置部内环面是环设有呈凸状的卡合部。所述握杆是环设有呈凹状的卡合部。所述套接件是于其中一面板的锁孔侧方设有多边形沉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枝剪本体其是设有刀具,并于后端固设有具开口的夹套,其开口的两侧设有二具锁孔的供装设螺栓螺帽组的面板;套接件是装设于高枝剪本体的夹套内,所述套接件是设有具开口的承置部,并于开口的两侧凸设供装设螺栓螺帽组的面板,而承置部的内环面则设有卡合部;握杆是套置于套接件的承置部内,并设有与套接件卡合部相互嵌合的卡接部。所述套接件的承置部内环面是环设有呈凸状的卡合部。所述握杆是环设有呈凹状的卡合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高枝剪本体与握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高枝剪本体与握杆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另一现有高枝剪本体与握杆的外观图;图4为另一现有高枝剪本体与握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枝剪本体:其是设有刀具;套接件:是设于高枝剪本体的后端,所述套接件是设有具开口的承置部,并于开口的两侧凸设供装设螺栓螺帽组的面板,而承置部的内环面则设有卡合部;握杆:是套置于套接件的承置部内,并设有与套接件卡合部相互嵌合的卡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枝剪本体其是设有刀具;套接件是设于高枝剪本体的后端,所述套接件是设有具开口的承置部,并于开口的两侧凸设供装设螺栓螺帽组的面板,而承置部的内环面则设有卡合部;握杆是套置于套接件的承置部内,并设有与套接件卡合部相互嵌合的卡接部。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的承置部内环面是环设有呈凸状的卡合部。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是环设有呈凹状的卡合部。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剪握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是于其中一面板的锁孔侧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昆洽
申请(专利权)人: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