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87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16
一种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供预先组设于一电子电路基板后,一Cable连接线可快速插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一连接器座体、一第一阻隔片及一第二阻隔片所组成,其中,连接器座体上可插接多支端子,且第一阻隔片及第二阻隔片分别以扣接的方式,组设于连接器座体的两侧,第一阻隔片及第二阻隔片完成扣接后,完整的将连接器座体侧边包覆,由于第一阻隔片及一第二阻隔片分别由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可有效阻挡外部的高频信号对连接器座体内的端子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而产生杂讯(nois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oof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
一种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本技术尤指一种可防止外部高频信号造成电磁干扰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传输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是一般电子装置上所有电流与信号的传输桥梁,其设计及制作品质的好坏自然会对电流与信号的传输可靠度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也与各电子装置能否维持正常的运作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各式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数位相机等)上,根据其设计上的要求,均会配置对应类型的连接器,以期望各电子装置不仅能维持本身的正常地运作,尚能彼此连接相互交换资料,使各连接器能在元件与元件间、装置与装置间、或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流与信号的传输,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讯系统,因此,连接器是构成该电讯系统所需的最基础的元件;而连接器技术主要着重于各连接器内端子的机械结构设计,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数位信号的传输速度已迈向高速化及高频化的情势下,通过各电子连接器传输的数位信号本身也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损耗,或是连接器内部的端子在传输信号时,易受外部其他电子元件所产生的高频信号影响,造成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而产生杂讯(noise),因此,如何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即成为本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依据多年来从事连接器设计及相关行业的经验,针对连接器的结构进行研究及分析;据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电磁干扰的连接器。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其包括:一连接器座体,设置多个端子组设孔,且该连接器座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设件,该连接器座体通过两个该组设件组设于该电子电路基板;多支端子,组设于该端子组设孔中;一第一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一挡墙,两个该第一挡墙上分别设置一扣接部;一第二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二挡墙,该第二挡墙的外部相对于该扣接部设置一相对扣合部;以及该第一阻隔片设于该连接器座体外部后,该第二阻隔片通过该相对扣合部与该扣合部完成扣合,使该第一阻隔片及该第二阻隔片包覆于该连接器座体的外部。进一步地,该第一阻隔片由金属材质制成。进一步地,该第二阻隔片由金属材质制成。进一步地,该第二阻隔片相对于该卡扣部设置一凹槽。进一步地,该连接器座体外部设置一卡扣部,供与该Cable连接线的一相对卡扣部完成插接。进一步地,该扣接部成型为一勾扣块状。进一步地,该扣接部成型为一凸块状。进一步地,该相对扣合部成型为一扣孔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主要是在一连接器座体的外部侧边,分别组设有一第一阻隔片及一第二阻隔片,且两阻隔片完成组设后,可进一步完整包覆连接器座体的外部侧边,由于两阻隔片为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可有效防止连接器座体内部插接的多支端子受到外部高频信号的影响,而产生电磁干扰的状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四);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0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101连接器座体102第一阻隔片1011端子组设孔1021第一挡墙1012组设件1022扣接部1013端子1014卡扣部103第二阻隔片1031第二挡墙1032相对扣合部1033凹槽11电子电路基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的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10,其主要是由一连接器座体101、一第一阻隔片102以及一第二阻隔片103组成,其中,连接器座体101设置有多个端子组设孔1011,且连接器座体101的其中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设件1012,可供与一电路板完成组接,而多个端子组设孔1011可分别供多支端子1013插接;第一阻隔片102由金属材质制成,且第一阻隔片102的两侧分别弯曲成型有一第一挡墙1021,而两个第一挡墙1021上分别设置一扣接部1022,而所述的扣接部1022可成型为勾扣块状、凸块状等形态;第二阻隔片103也由金属材质制成,且第二阻隔片103的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二挡墙1031,而第二挡墙1031的外部相对于扣接部1022设置一相对扣合部1032,所述的相对扣合部可为一扣孔状。请参阅图2,图2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一),如图2中所示的连接器座体101,其设置有多个端子组设孔1011,可供多支端子1013分别组设于各端子组设孔1011内;再请搭配参阅图3,图3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二),承图2所述,本技术在进一步进行组装时,预先将第一阻隔片102套设于连接器座体101的外部;再请搭配参阅图4,图4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三),承上,第一阻隔片102套设于连接器座体101的外部后,再将第二阻隔片103的相对扣合部1032,进一步相对扣合于第一阻隔片102的扣接部1022,使第一阻隔片102及第二阻隔片103常态下扣合形成一体,并完整包覆于连接器座体101的外部;再请搭配参阅图5,图5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四),承上,连接器座体101的外部在受到第一阻隔片102及第二阻隔片103的包覆后,即可通过两侧的组设件1012进一步组设于一电子电路基板11上,而连接器座体101受到第一阻隔片102及第二阻隔片103的包覆,不仅能有效地区隔外部电子零组件所产生的高频信号,使连接器座体101内的端子1013不易受到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而产生杂讯(noise),确保本技术具备稳定且精准的信号传输表现。请参阅图6,图6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中所示的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10,其连接器座体101外部设置一卡扣部1014,可供Cable连接线的一相对卡扣部完成卡扣,以使连结更稳固,且第二阻隔片103相对于卡扣部1014设置一凹槽1033。由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其主要通过第一阻隔片及第二阻隔片的防护,有效阻挡外部的高频信号对连接器座体内的端子产生电磁干扰,使本技术可达到防止端子因受到产生电磁干扰而产生杂讯的目的。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供组设于一电子电路基板,以供一Cable连接线插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一连接器座体,设置多个端子组设孔,且该连接器座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设件,该连接器座体通过两个该组设件组设于该电子电路基板;/n多支端子,组设于该端子组设孔中;/n一第一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一挡墙,两个该第一挡墙上分别设置一扣接部;/n一第二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二挡墙,该第二挡墙的外部相对于该扣接部设置一相对扣合部;以及/n该第一阻隔片设于该连接器座体外部后,该第二阻隔片通过该相对扣合部与该扣合部完成扣合,使该第一阻隔片及该第二阻隔片包覆于该连接器座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供组设于一电子电路基板,以供一Cable连接线插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器座体,设置多个端子组设孔,且该连接器座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设件,该连接器座体通过两个该组设件组设于该电子电路基板;
多支端子,组设于该端子组设孔中;
一第一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一挡墙,两个该第一挡墙上分别设置一扣接部;
一第二阻隔片,两侧分别弯曲设置一第二挡墙,该第二挡墙的外部相对于该扣接部设置一相对扣合部;以及
该第一阻隔片设于该连接器座体外部后,该第二阻隔片通过该相对扣合部与该扣合部完成扣合,使该第一阻隔片及该第二阻隔片包覆于该连接器座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隔片由金属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禧
申请(专利权)人:频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