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63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H型钢梁、连接件、螺栓和钢方管柱,H型钢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大腰板和小腰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垂直连接于大腰板和小腰板,且大腰板和小腰板之间也是垂直连接,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大腰板和小腰板四者间形成铲状簸箕型结构;上连接板的上表面至下连接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3小于等于上翼缘板的下表面至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4,且L3与L4之间差额小于等于10mm。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用到四种标准化组件就能完成钢框架结构体系房屋的骨架装配,结构牢固、实用性强,符合现代装配式建筑安装方便快捷且环保的需求。

A 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房屋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目前钢结构建筑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上的运用日益成熟,逐渐成为主流的建筑工艺,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传统的钢结构建筑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工地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污染严重,工人的工作环境差,还存在焊接质量标准不好把控的问题。目前国内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还很不完善,还需要更多安装方便快捷且环保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来充分凸显钢结构建筑的优越性。专利文献CN201610497605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摩擦型钢节点,包括钢管柱、H型钢梁和连接两者的上下两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垂直且一体成型,支撑板与钢柱外表面贴合,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通过紧固件与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上设置的与连接板相对应的通孔固定连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的H型钢梁的数量,每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连接件之间通过紧固件比如螺栓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凸缘,目的是使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卡接在凸缘内侧,这样使连接更牢固。但该专利对应的技术方案还不够方便,限制条件较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工地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污染严重,工人的工作环境差,还存在焊接质量标准不好把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所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H型钢梁、连接件、螺栓和钢方管柱,所述H型钢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在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大腰板和小腰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垂直连接于大腰板和小腰板,且大腰板和小腰板之间也是垂直连接,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大腰板和小腰板四者间形成铲状簸箕型结构,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大腰板和小腰板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栓的过孔,所述大腰板和小腰板统称为腰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上翼缘板之间、下连接板与下翼缘板之间,以及腰板与腹板之间均通过相应的孔以及螺栓连接;所述钢方管柱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端板、下端板和柱身,所述柱身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所述上端板与柱身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与柱身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均与柱身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均包含设置在柱身水平截面四条边的外侧的法兰板结构,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的法兰板结构上均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端板连接孔;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至下连接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3小于等于上翼缘板的下表面至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4,且L3与L4之间差额小于等于10mm;所述上端板和下翼缘板通过端板连接孔、通孔以及螺栓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下连接板的过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端板和上翼缘板通过端板连接孔、通孔以及螺栓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上连接板的过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H型钢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十六个通孔,其中上翼缘板的一端上包含六个通孔,腹板的一端上包含四个通孔,下翼缘板的一端上包含六个通孔;连接件上设置有十个过孔,其中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小腰板上均设置有两个过孔,大腰板设置有四个过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上各设置有八个端板连接孔,八个端板连接孔每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柱身水平截面四条边的外侧。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钢梁直线型节点连接结构、由三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钢梁十字形节点连接结构、钢梁直角型连接结构以及由两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两种以上连接结构,优选包含其中至少三种以上连接结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梁直线型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两根H型钢梁、两个连接件和螺栓,所述两根H型钢梁分别为第一H型钢梁和第二H型钢梁,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根H型钢梁的上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两根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第一H型钢梁的腹板和第二H型钢梁的腹板在同一平面内且两根H型钢梁的端部对应相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两根H型钢梁的腹板所在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分别贴在两根H型钢梁的腹板两侧的相对应位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两个过孔与第一H型钢梁腹板上的两个通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另两个过孔与第二H型钢梁腹板上的两个通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小腰板上的两个过孔不使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由三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三根H型钢梁、三个连接件和螺栓,所述三根H型钢梁分别为第三H型钢梁、第四H型钢梁和第五H型钢梁,所述三个连接件分别为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三根H型钢梁的上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三根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第三H型钢梁的腹板和第四H型钢梁的腹板在同一平面内且两根H型钢梁的端部对应相接,第五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其它两根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第三H型钢梁和第四H型钢梁之间的接缝与第五H型钢梁的腹板相接且在同一平面内,三根H型钢梁形成T字形排列;三个连接件分别用于第三H型钢梁与第四H型钢梁的连接、第三H型钢梁与第五H型钢梁的连接、以及第四H型钢梁与第五H型钢梁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四个过孔均通过螺栓与第三H型钢梁和第四H型钢梁的腹板上的两个通孔连接,而第三连接件的小腰板上的两个过孔均不需要使用;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两个过孔与第五H型钢梁腹板上的两个通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另外两个过孔不使用,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小腰板上的两个过孔分别与第三H型钢梁和第四H型钢梁的腹板上的两个通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梁十字形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三根H型钢梁、四个连接件和螺栓,所述三根H型钢梁分别为第六H型钢梁、第七H型钢梁和第八H型钢梁,所述四个连接件分别为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第八连接件和第九连接件,三根H型钢梁的上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三根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均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六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上还均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七H型钢梁和第八H型钢梁分别设置第六H型钢梁的腹板两侧,且第七H型钢梁和第八H型钢梁的一个端部与第六H型钢梁的中部相接,第七H型钢梁和第八H型钢梁的腹板在同一平面内且与第六H型钢梁的腹板垂直,三根H型钢梁形成十字形排列,第六连接件和第七连接件用于第六H型钢梁与第七H型钢梁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H型钢梁(1)、连接件(2)、螺栓(3)和钢方管柱(4),所述H型钢梁(1)包括上翼缘板(11)、下翼缘板(12)和腹板(13),在H型钢梁(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通孔(14);所述连接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所述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均垂直连接于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且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之间也是垂直连接,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四者间形成铲状簸箕型结构,所述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过孔(25),所述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统称为腰板,所述上连接板(21)与上翼缘板(11)之间、下连接板(22)与下翼缘板(12)之间,以及腰板与腹板(13)之间均通过相应的孔以及螺栓(3)连接;所述钢方管柱(4)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端板(41)、下端板(42)和柱身(43),所述柱身(43)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所述上端板(41)与柱身(4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42)与柱身(43)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均与柱身(43)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均包含设置在柱身(43)水平截面四条边的外侧的法兰板结构,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的法兰板结构上均设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端板连接孔(44);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至下连接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3小于等于上翼缘板的下表面至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4,且L3与L4之间差额小于等于10mm;所述上端板(41)和下翼缘板(12)通过端板连接孔(44)、通孔(14)以及螺栓(3)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下连接板(22)的过孔(25)通过螺栓(3)连接,所述下端板(42)和上翼缘板(11)通过端板连接孔(44)、通孔(14)以及螺栓(3)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上连接板(21)的过孔(25)通过螺栓(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H型钢梁(1)、连接件(2)、螺栓(3)和钢方管柱(4),所述H型钢梁(1)包括上翼缘板(11)、下翼缘板(12)和腹板(13),在H型钢梁(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通孔(14);所述连接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所述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均垂直连接于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且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之间也是垂直连接,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四者间形成铲状簸箕型结构,所述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过孔(25),所述大腰板(23)和小腰板(24)统称为腰板,所述上连接板(21)与上翼缘板(11)之间、下连接板(22)与下翼缘板(12)之间,以及腰板与腹板(13)之间均通过相应的孔以及螺栓(3)连接;所述钢方管柱(4)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端板(41)、下端板(42)和柱身(43),所述柱身(43)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所述上端板(41)与柱身(4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42)与柱身(43)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均与柱身(43)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均包含设置在柱身(43)水平截面四条边的外侧的法兰板结构,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的法兰板结构上均设有用于穿过螺栓(3)的端板连接孔(44);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至下连接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3小于等于上翼缘板的下表面至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4,且L3与L4之间差额小于等于10mm;所述上端板(41)和下翼缘板(12)通过端板连接孔(44)、通孔(14)以及螺栓(3)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下连接板(22)的过孔(25)通过螺栓(3)连接,所述下端板(42)和上翼缘板(11)通过端板连接孔(44)、通孔(14)以及螺栓(3)进行连接,或者还与上连接板(21)的过孔(25)通过螺栓(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梁(1)的两端均设置有十六个通孔,其中上翼缘板的一端上包含六个通孔,腹板的一端上包含四个通孔,下翼缘板的一端上包含六个通孔;连接件上设置有十个过孔,其中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和小腰板(24)上均设置有两个过孔,大腰板设置有四个过孔;所述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上各设置有八个端板连接孔(44),八个端板连接孔(44)每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柱身水平截面四条边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钢梁直线型节点连接结构(A)、由三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B)、钢梁十字形节点连接结构(C)、钢梁直角型连接结构(D)以及由两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E)中的至少两种以上连接结构,优选包含其中至少三种以上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直线型节点连接结构(A)包括两根H型钢梁(1)、两个连接件(2)和螺栓(3),所述两根H型钢梁(1)分别为第一H型钢梁(1a)和第二H型钢梁(1b),所述两个连接件(2)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根H型钢梁(1)的上翼缘板(11)均在同一平面内,两根H型钢梁(1)的下翼缘板(12)均在同一平面内;第一H型钢梁(1a)的腹板和第二H型钢梁(1b)的腹板在同一平面内且两根H型钢梁(1)的端部对应相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两根H型钢梁(1)的腹板(13)所在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23)分别贴在两根H型钢梁(1)的腹板(13)两侧的相对应位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两个过孔(25)与第一H型钢梁(1a)腹板上的两个通孔(14)通过螺栓(3)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另两个过孔(25)与第二H型钢梁(1b)腹板上的两个通孔(14)通过螺栓(3)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小腰板上的两个过孔(25)不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三根钢梁形成的T型节点连接结构(B)包括三根H型钢梁(1)、三个连接件(2)和螺栓(3),所述三根H型钢梁(1)分别为第三H型钢梁(1c)、第四H型钢梁(1d)和第五H型钢梁(1e),所述三个连接件(2)分别为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三根H型钢梁(1)的上翼缘板(11)均在同一平面内,三根H型钢梁(1)的下翼缘板(12)均在同一平面内;第三H型钢梁(1c)的腹板和第四H型钢梁(1d)的腹板在同一平面内且两根H型钢梁(1)的端部对应相接,第五H型钢梁(1e)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其它两根H型钢梁(1)的长度方向,第三H型钢梁(1c)和第四H型钢梁(1d)之间的接缝与第五H型钢梁(1e)的腹板相接且在同一平面内,三根H型钢梁(1)形成T字形排列;三个连接件分别用于第三H型钢梁(1c)与第四H型钢梁(1d)的连接、第三H型钢梁(1c)与第五H型钢梁(1e)的连接、以及第四H型钢梁(1d)与第五H型钢梁(1e)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大腰板上的四个过孔(25)均通过螺栓与第三H型钢梁(1c)和第四H型钢梁(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乐黄自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房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