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固定安装有餐盒传动件,所述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罩,所述底座上端转动配合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活动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构成半球形容置空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底盘转动的转动机构;还包括支付模块,所述支付模块包括设置在餐盒外侧的二维码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转动机构电连接设置,所述控制芯片与支付终端通信连接。本餐盒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可以在装配之前进行转动速度选择,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高。
The dining box of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with no rail suspension and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
本技术涉及送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
技术介绍
餐饮设备,一般是指用于传送餐饮的装置。在餐饮行业中,一般采用自助餐等餐饮方式。但是现有的自助餐的食客在进食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取菜,以避免浪费,勤拿少取,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环境嘈杂、拥堵,降低进食体验度,并且,这样会造成食物不卫生,不健康,不新鲜,食品散落造成浪费的情况,甚至出现碰撞、抢菜的现象。所以,现在的进食方式,存在种种缺陷,无法解决。现有的可以实现传菜的自助餐,其设置有轨道,在运送过程中,油水撒落,难以清理,还会对电路造成损坏。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无轨悬浮自动送餐系统,包括餐架,所述餐架设置有两层,所述餐架的上层为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所述餐架的下层为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所述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用于带动餐盒循环转动,所述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用于带动餐盘单向往返移动,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餐架一侧,所述餐架一侧还设置有操作屏,所述操作屏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和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的动作。其中,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包括上层架体,所述上层架体呈矩形框体结构,所述上层架体内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上层台面,所述上层台面由不隔磁材料制得,所述上层架体下端固定安装有上层支撑座,所述上层支撑座位于所述上层台面下方,所述上层支撑座内设置有循环式传送机构,所述循环式传送机构上正对所述上层台面的表面间隔分布设置有磁性或者被磁性吸附的上层传动件,餐盒下端设置有磁性或者能够磁性吸附的餐盒传动件,所述上层传动件和餐盒传动件能够相互吸附,所述餐盒放置在所述上层台面上。但是如何设计一种餐盒,能够随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运动,同时对餐食进行保鲜,保证卫生,安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可靠性高的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固定安装有餐盒传动件,所述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罩,所述底座上端转动配合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活动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构成半球形容置空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底盘转动的转动机构;还包括支付模块,所述支付模块包括设置在餐盒外侧的二维码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转动机构电连接设置,所述控制芯片与支付终端通信连接。这样,设置有固定罩和活动罩,共同构成半球形容置空间,可以更好的对放置在底盘上的菜品进行保鲜,更好的保证其卫生清洁度。转动机构动作,带动底盘转动,使得活动罩转动至固定罩一侧,将菜品呈现出来,人们可以进行拿取。具体的,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芯片,餐盒外侧设置有二维码,顾客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费用后,控制芯片进行识别,控制转动机构动作。具体的,支付系统为现有技术,具体原理不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具体的,支付系统可以参照中国专利CN108197911A公开的支付系统进行。当然,支付系统可以为其他类型,能实现支付识别即可。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下表面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齿圈外侧,所述底座内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置有电池限位槽和电机限位槽,所述底座正对所述电池限位槽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限位槽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池限位槽内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电机限位槽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机限位槽内用于安装餐盒驱动电机,所述餐盒驱动电机设置有一个,所述餐盒驱动电机的电源线分别与电池限位槽的正极和负极通过电线连接,所述餐盒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餐盒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向上设置且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第一齿圈或第二齿圈啮合传动。这样,在顾客扫描二维码支付费用后,支付模块识别,通过控制芯片控制餐盒驱动电机动作,餐盒驱动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齿圈或第二齿圈转动,进而带动底盘转动,实现半球形容置空间的打开和关闭。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齿数不同,同样的餐盒驱动电机可以控制底盘不同的速度,满足使用要求。在餐盒组装时,即对餐盒驱动电机的安装位置进行选择。进一步的,所述餐盒传动件为呈板状的磁铁。接触面积大,吸附力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以及底盘均由塑料材料制得。质量轻,方便使用,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环槽,所述底盘转动配合在所述环槽内。可以更好的对底盘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与所述底座之间胶接,所述活动罩与所述底盘之间胶接。方便生产加工制造。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均为透明塑料材料制得。可以更好的对放置在底盘上的实物进行观看,给顾客直观的感受,方便顾客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采用本技术具体结构的一种无轨悬浮自动送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无轨悬浮自动送餐系统中去掉上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上层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上层动力输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公开的餐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底座的剖视图。图9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底座去掉底盘后的和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与第一齿圈啮合的齿轮安装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与第二齿圈啮合的齿轮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一种采用了本技术结构的一种无轨悬浮自动送餐系统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12,一种无轨悬浮自动送餐系统,包括餐架1,所述餐架1设置有两层,所述餐架1的上层为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所述餐架1的下层为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所述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用于带动餐盒2循环转动,所述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用于带动餐盘单向往返移动,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餐架1一侧,所述餐架1一侧还设置有操作屏11,所述操作屏11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和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的动作。这样,本系统包括两种送餐方式,其中一种为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其用于带动餐盒进行循环转动,在用户需要取食物时,只需要针对餐盒进行取食即可,餐盒一直处于循环转动状态,在错过该食物时,可以再等下次循环到之后取食,使用方便。另外一种为点餐式送餐,即采用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在点餐后,厨房做好餐食,将餐食放置餐盘上之后,将餐盘放置在无轨悬浮自动送餐装置上,利用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固定安装有餐盒传动件,所述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罩,所述底座上端转动配合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活动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构成半球形容置空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底盘转动的转动机构;还包括支付模块,所述支付模块包括设置在餐盒外侧的二维码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转动机构电连接设置,所述控制芯片与支付终端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固定安装有餐盒传动件,所述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罩,所述底座上端转动配合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活动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构成半球形容置空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底盘转动的转动机构;还包括支付模块,所述支付模块包括设置在餐盒外侧的二维码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转动机构电连接设置,所述控制芯片与支付终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悬浮循环式自动送餐装置的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下表面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齿圈外侧,所述底座内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置有电池限位槽和电机限位槽,所述底座正对所述电池限位槽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限位槽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池限位槽内用于安装电池,所述电机限位槽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机限位槽内用于安装餐盒驱动电机,所述餐盒驱动电机设置有一个,所述餐盒驱动电机的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西武,王玉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览汉缘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