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48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包括位于透镜表面的出光面和位于透镜底面的入光孔,所述透镜底面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圆环状的反射环,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与入光孔同心分布,每一组反射截面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边位于透镜底面之上,定义三角形内接近于入光孔的两边之间的夹角为θ,则每一组反射环的θ角取值均不相同;通过设置不同的反射环的反射角度,本背光透镜能将光源照射到透镜底部的光线加以利用并投向扩散板,使得扩散板上的光斑照度更加均匀,相较于传统的背光透镜,更容易形成有效光斑。

A reflective backlight lens with a toothed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
本技术属于光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
技术介绍
背入式反射形电视背光透镜通过自身特性将LED发出的光扩散后打在扩散板上,使得在扩散板上呈现出更加均匀的辉度分布;为了减少成本,灯条的数量将会减少,随之就是需要透镜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达到更大的光斑,和更均匀的照度分布,现有反射式背光透镜在此方面还具有如下缺陷:如申请号为201610025009.7,名称为“一种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背光模组”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透镜,其背光透镜底面设有反射环以减少菲涅尔反射的影响,但反射环的作用仅限于将LED灯珠照射到透镜底面的光束进行分割发散以减少菲涅尔反射效应,对于LED灯珠照射到透镜底面的光源如何充分利用却并未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其底部的齿形可将光束进行反射并加以利用,提高背光透镜的整体的反射量,使得照射出的光斑照度更加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包括位于透镜表面的出光面和位于透镜底面的入光孔,所述透镜底面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圆环状的反射环,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与入光孔同心分布,每一组反射环截面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边位于透镜底面之上,定义三角形内接近于入光孔的两边之间的夹角为θ,则每一组反射环的θ角取值均不相同。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射面和全反射曲面,其中全反射曲面位于透镜上端,第一折射面和第二折射射面位于透镜侧部构成透镜折射侧面,透镜折射侧面两端分别衔接全反射曲面和透镜底面。所述入光孔包括位于入光孔底部的第一入光面和位于入光孔侧壁的第二入光面,光源安装在该入光孔内。作为方案一: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均凹陷于透镜底面之上。作为方案二: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均凸出于透镜底面之上。最为方案三: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中任意相邻的两组反射环一组凹陷于透镜底面,一组凸出于透镜底面。进一步地,所述θ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表面均镀有反光层,反光层也可延伸到整个透镜底面。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底面四周还分别设有柱脚以固定透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背光透镜的底部设有多组反射环以将光源照射到透镜底部的光源进行反射,每组反射环对应的反射角度大小不一样使得反射的光线发散范围不一样;通过设置不同的反射环的反射角度,本背光透镜能将光源照射到透镜底部的光线加以利用并投向扩散板,使得扩散板上的光斑照度更加均匀,相较于传统的背光透镜,更容易形成有效光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透镜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透镜的半剖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透镜反射齿工作原理图A;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透镜反射齿工作原理图B;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透镜的半剖图;附图标记:1-反射环,1a-第三反射环,1b-第二反射环,1c-第一反射环,2-出光面,2a-第一折射面,2b-第二折射射面,2c-全反射曲面,3-入光孔,3a-第一入光面,3b-第二入光面,4-透镜底面,4a-柱脚,e-第一入射光线,f-第二入射光线,g-第三入射光线;N1-第一法线,N2-第二法线,N3-第三法线,α-第一入射角,β-第二入射角,γ-第三入射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包括位于透镜表面的出光面2和位于透镜底面4的入光孔3,所述入光孔3位于透镜底面4的中央并向透镜内凹陷形成,所述入光孔3包括位于入光孔底部的第一入光面3a和位于入光孔侧壁的第二入光面3b,第一入光面3a和第二入光面3b相互衔接。所述出光面2包括第一折射面2a、第二折射射面2b和全反射曲面2c,其中全反射曲面2c位于透镜上端且向透镜内凹陷形成,第一折射面2a和第二折射射面2b位于透镜侧部构成透镜折射侧面,透镜折射侧面上端衔接全反射曲面2c,透镜折射侧面下端衔接透镜底面4,整个透镜的出光面2以入光孔3的轴线为中心呈螺旋体结构,透镜底面4为一个矩形结构且与整个透镜一体成型,透镜底面4的四个顶角分别各设有一组柱脚4a以便于使用时将透镜安装固定到支撑体上。所述透镜底面4上开设有三组圆环状的反射环1,三组反射环1与入光孔3同心分布,即三组反射环1的轮廓与入光孔3的轮廓为同心圆结构,每一组反射环1截面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边位于透镜底面4之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组反射环4均由透镜底面4向透镜内凹陷形成,由透镜底面4中心由内向外的三组反射环1分别命名第一反射环1c、第二反射环1b和第三反射环1a。定义任意一组反射环1内三角形中接近于入光孔3的两条边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每一组反射环1的θ角取值均不相同,即第一反射环1c对应的角θ、第二反射环1b对应的角θ′和第三反射环1a对应的角θ″取值均不相同。将LED装在入光孔3内,由LED发出的光线照射到三角形的反射环1上,因θ取值的差异,第一反射环1c、第二反射环1b和第三反射环1a的反射面法线角度也存在差异,如图3所示,LED照射到第一反射环1c的反射面、第二反射环1b的反射面和第三反射环1a的反射面上的法线分别命名为N1、N2和N3,那么以整个透镜的半剖面所在平面建立坐标系,N1、N2和N3对应的角度也不一样。将LED照射到第一反射环1c的反射面、第二反射环1b的反射面和第三反射环1a的反射面上的光线分别命名为第一入射光线e、第二入射光线f和第三入射光线g,第一入射光线e与法线N1的夹角为α,第二入射光线f与法线N2的夹角为β,第三入射光线g与法线N3的夹角为γ,根据反射原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4所示,第一入射光线e经第一反射环1c的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与未经反射的第一入射光线e关于法线N1对称且两条光线与法线N1之间的夹角均为α。如图3和图4所示,以第一反射环1c示例,当角θ变化量为△θ时,此时LED光源发出的第一入射光线e角度未变,穿透透镜后投射到扩散板上的的第一入射光线e与透镜轴线(即入光孔3的轴线)之间角度将会产生2倍△θ的变化,即在扩散板上形成与透镜轴线之间距离为D的圆形照度区,通过设置不同的θ取值,来调整到达透镜底面4再经反射环1反射的光线在扩散板上的投射面积,通过设置不同θ取值的反射环1(即第一反射环1c、第二反射环1b和第三反射环1a)以控制整个光斑的照度均匀性,使得相较于传统的背光透镜,由于增加了对透镜底部光线的反射利用,在扩散板上形成的光斑照度更高,形成的有效光斑面积更大。为了增强每一组反射环1的反射面的有效反光强度,以以第一反射环1c示例,将第一反射环1c的横截面加工成等腰直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包括位于透镜表面的出光面(2)和位于透镜底面(4)的入光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底面(4)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圆环状的反射环(1),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1)与入光孔(3)同心分布,每一组反射环(1)截面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边位于透镜底面(4)之上,定义三角形内接近于入光孔(3)的两边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每一组反射环(1)的θ角取值均不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包括位于透镜表面的出光面(2)和位于透镜底面(4)的入光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底面(4)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圆环状的反射环(1),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1)与入光孔(3)同心分布,每一组反射环(1)截面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边位于透镜底面(4)之上,定义三角形内接近于入光孔(3)的两边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每一组反射环(1)的θ角取值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1)均凹陷于透镜底面(4)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1)均凸出于透镜底面(4)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反射环(1)中任意相邻的两组反射环一组凹陷于透镜底面(4)之上,一组凸出于透镜底面(4)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带齿形的反射式背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韵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派斯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