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率吹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99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于将清理流体的高压蒸气输送到炉中蒸气发生管的吹灰装置,包括: 一个自靠近所述炉外壁的位置延伸到清理流体源的细长护罩; 一根在所述护罩内并大致沿所述护罩长度延伸的导轨; 一个由所述导轨支承的并大致沿所述护罩长度可往复移动的滑座; 一个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滑座内的装套管的轴套; 一根以其第一端端连于所述轴套并以其第二端伸入所述炉内的喷管,所述喷管靠近其第二端具有至少一个喷咀; 一个以其第一端连于清理流体源并穿过所述轴套而处于所述喷管内的输送管; 一个处在所述喷管和所述输送管之间防止清理流体逸出的密封装置; 一根安装在所述护罩内并大致沿所述护罩长度延伸的齿杆; 一个旋转安装在所述滑座上并与所述齿杆啮合的小齿轮; 一个当滑座处于其预定的纵向移动位置时用以颠倒其纵向移动方向和由滑座操纵的喷管的纵向移动方向的换向装置,所述位置限定了所述喷管和所述喷咀在所述炉内的纵向位移; 一个用连杆连于所述小齿轮的换向马达装置,使滑座沿所述护罩作往复运动从而使喷管穿过所述炉作往复运动; 连于换向马达装置的驱动传输装置用以同时将转动和纵向移动沿至少一个主要的纵向位移部件传递到喷管,从而使喷咀沿炉内的螺旋轨迹移动; 在驱动传输装置内的接合装置,用以将喷管的旋转运动保持在同一方向,不管滑座和喷管的纵向移动方向或换向马达装置的旋转方向如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1.专利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用于对燃烧装置的传热管族喷射喷吹介质蒸气的吹灰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针对将换向马达的交替双向旋转输出转变为吹灰装置的喷管和喷咀总成的单向转动。2.背景说明诸如在电厂和蒸气发生站看到的这些大型锅炉中,尤其诸如在造纸和纸浆工场看到的再生锅炉中,燃料的燃烧引起大量颗粒物质积聚在锅炉的内表面上。颗粒物质,包括灰和焦油积聚在这些锅炉的热交换器管族的表面上是引起人们最大关注的。颗粒的积聚由于极大地减少了自燃烧气体到被加热或汽化的液体的传热量而能很快地降低这些锅炉的效率。燃煤作业产生了大量的灰和/或煤渣。煤品质越低,产生的灰和其它物质越多,它们堆积得越快,从而换热效率下降得越快。在纸浆和造纸工场的再生锅炉中,炭灰积聚得极快,在那里,燃烧物料通常是树皮和其它的废弃木制品。因此,需要一个基本连续的清理程序来使纸浆和造纸工场的再生锅炉内保持有效地作业。已开发了一些吹灰装置来提供这种定期清理工作。通常,这些吹灰装置被恒定地安装在热交换器管族的相邻排之间,以允许定期清理(若不是基本连续的话)而无须使锅炉停止工作。因此,在大型公用电站和造纸工场的作业中,连同每个锅炉安装的有50台或更多的吹灰装置,这并不是罕见的。这些大群的吹灰装置通过程序控制的清理循环提供了基本连续的清理工作,以去除累积的炭灰,并使运行着的锅炉保持效率。为保持运行效率,每一吹灰装置将按一定的周期工作,直到大约每小时一次,取决于炭灰积聚的严重程度。30多年来,被最广泛应用的吹灰装置一直被称为长伸缩型的结构。这种具有长伸缩喷管的吹灰装置已被安装在成百台公用电站和造纸工场中。这些吹灰装置一般包括一长管或喷管,在管的一端有一喷嘴,用以将喷吹介质,普通的蒸气或其它蒸气,引到热交换器管族的表面上。喷管穿过炉壁上的孔,并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允许喷咀移过炉内热交换器管的整个长度。该喷管自可移动的滑座这样延伸,使它能往复移过锅炉。在向前移入或往后移出锅炉的同时,喷管通常是转动的,因此,使靠近其一端的清理喷咀沿螺旋线行进穿过锅炉。在US-3,604,050,US-4,229,854,US-5,040,262和US-5,090,087中描述和图示了这些吹灰装置的例子,在这里引用其公开内容是作参考。这些专利全都描述长伸缩喷管型吹灰装置,其中,在喷管向前移入和向后移出锅炉期间,喷咀和喷吹介质沿同一螺旋轨迹行进。这些常规的吹灰装置全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因为它们全都沿相同的螺旋轨线进、出锅炉,所以它们不能提供对热交换器管族外围的全面积清理。这些常规的吹灰装置在喷咀进、出锅炉期间只沿由喷咀移过的单螺旋轨迹产生良好的清理效果。这样,炭灰、焦油和其它颗粒便能积聚在非面对由喷咀移过的单螺旋轨迹的热交换器表面上。这种结构具有双重的缺点,这是因为所形成的炭灰的清除是不均匀的,仅沿螺旋轨迹很好,并且因为腐蚀和机械应力会沿同一螺旋轨迹发展,这是由于高压喷吹介质总是打击在热交换器管族的同一部位所致。这些缺点是由Nils O.B.Andersson在US-3,760,222中判明的,在这里引用其公开内容是作为参考。Andersson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吹灰装置,它不再存在上述缺点。由Andersson公开的吹灰装置包括一个在旋转驱动传输中的无效运动装置,使吹灰装置在喷管每一工作周期内每隔一短距离纵向变量一次。也就是说,喷管的旋转运动在其自锅炉后退开始时会停止一短周期,产生了相对于前进螺旋线相位变更的反向螺旋线。虽然该系统确实提示了覆盖率并改善了清理工作,然而应当指出,仅通过变更螺旋线相位,喷咀会沿一系列平行的相位变更螺旋线移动,在其间的间隙内继续留下不良的清理区。公用电站和造纸工业一直不断地在寻求技术上改进的吹灰装置。没有公知的工业装置,或者至今没有任何对比文件公开或建议了一种能提供全面积清理的实用吹灰装置,这种装置,在向前和向后移过锅炉期间,沿着一系列的相位变更的然而却互成镜影的螺旋线行进,以便在整个清理周期内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清理轨迹。在吹灰装置工业中,长期以来一直意识到需要这种性能,但至今未满足需要。本专利技术满足了这种需要。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改进的吹灰装置,它适于对锅炉,例如公用电站或再生锅炉内的热交换器管族供应高压喷吹介质蒸气。本专利技术的吹灰装置包括一个框架;一个安装在框架内作纵向移动的滑座;一个安装在框架内作纵向移动和转动的喷管;一个将喷吹介质供应给喷管的阀;一个在喷管上对传热管族引导喷吹介质的喷咀;一个颠倒滑座和喷管纵向移动方向的变换装置,用以同时将转动和纵向移动传递到喷管的驱动装置;以及,在驱动装置内的一个接合装置,用以保持喷管沿同一方向转动,不管滑座一喷管的纵向移动方向以及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如何。本专利技术的吹灰装置借助于使喷咀在相对于锅炉向前和向后移动期间沿不同的最好是成镜影的螺旋轨迹移动,提高了覆盖率,改善了清理工作。由于配置有喷咀的喷管总是沿同一方向移动,因此只要在前进和后退移动期间纵向移动和转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后退螺旋轨迹的斜率和前进螺旋轨迹的斜率是相反的。由于提供了一种其内的喷咀的前进与后退轨迹不同的吹灰装置,因此可明显改善清理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接合装置还包括一个装置,用以在每次操作变换装置后,使喷管的转动停止一预定的时间间隔。这一改进措施导致在喷管的前移和后移开始时有一短暂的无效运动周期,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喷咀移过的螺旋轨迹,进一步提高了由吹灰装置确保的清理覆盖率。在现时最优选的实施例中,这些改进是通过一独特的轴套和驱动装置总成来达到的,它提供了一种装置,用以将换向马达交替的顺、逆时针转动转换成喷管所希望的单一方向的转动。在该优先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包括一斜齿轮总成,该总成具有沿固定着喷管的轴套的圆周配置的第一和第二旋转驱动齿轮。在该结构中,两旋转驱动齿轮同时跟安装在自换向马达传输动力的轴上的小齿轮啮合。然而,在任一时刻,旋转驱动齿轮中的仅一个与轴套啮合,将转动沿所希望的单方向传给轴套,同时另一旋转驱动齿轮绕轴套沿相反方向空转。该旋转驱动装置经一棘轮齿和掣子总成可与轴套啮合。在该最优选的实施例中,沿轴套圆周磨削两组带角度的槽,每组分别和旋转驱动齿轮配合。这些槽构成若干,最好为12至16个沿轴套圆周的棘齿轮。每一旋转齿轮上至少安装一个掣子,向轴套施以偏压,以便与棘轮齿啮合。在现时最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齿轮装有一对沿直径方向配置的掣子,以构成平衡驱动。由于每组棘齿槽沿同一方向倾斜,且因旋转驱动齿轮沿相反方向转动,因此,一个驱动齿轮便和轴套啮合,并将其驱动,而另一个沿相反方向空转。小齿轮旋转方向的颠倒,便使旋转驱动齿轮交替地啮合与空转,因此,轴套总成总是沿相同方向受驱动。在该最优选的实施例中,两组棘齿槽是不对齐的,但轴套被切削成有预定的相互角位移,最好是相邻棘轮齿之间角距离的一半。因此,相对于每一次小齿轮旋转方向的颠倒,当驱动齿轮反向时,便有一无效运动滑移量,于是在啮合反向驱动的下一偏移棘齿前,该驱动掣子滑移。由于有12至16条棘齿槽与每个驱动齿轮相联系,随着轴套总成经驱动槽阶跃前进,从而使喷咀移过所形成的24至36条不同位置的螺旋轨迹,基本上可获得全喷吹覆盖率。这样,在公用电站和再生锅炉工业中长期以来意识到的但未满足的对全覆盖率吹灰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W·霍尔登M·C·霍尔登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斯托姆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