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球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手球包覆设备,操作方便,便于对手球进行包覆,提高外观一致性;包括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底端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顶侧壁后半区域连接,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前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下压气缸,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底端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定位头,两组定位头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模随型块,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底侧壁左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杆。
Automatic handball co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手球包覆设备
本技术涉及手球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手球包覆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手球包覆现有生产状况为包覆前员工手持热风枪,对表皮进行加热,然后将零件放到包覆支杆上,手工将表皮包覆到壳体上,员工使用手持热风枪对零件进行加热,这样很难控制加热距离及加热时间,可能会造成加热后的效果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同时人工进行包覆的方式,每个人的包覆手法和力度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个人包的手球也可能存在差异,造成外观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便于对手球进行包覆,提高外观一致性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包括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底端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顶侧壁后半区域连接,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前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下压气缸,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底端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定位头,两组定位头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模随型块,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底侧壁左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杆,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底侧壁右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支撑杆,两组左支撑杆和两组右支撑杆底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底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压真皮气缸,两组压真皮气缸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板,两组过渡板顶侧壁分别设置有四组左导向杆和四组右导向杆,四组左导向杆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均穿过固定板,四组左导向杆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压皮板和右压皮板,固定板上设置有两组左保压气缸和两组右保压气缸,两组左保压气缸和两组右保压气缸输出端均设置有下模随型块,固定板顶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真皮压紧机构,两组真皮压紧机构上均设置有多组加热管。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所述固定板外侧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底端均设置有万向轮。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后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均设置有加强筋,两组所述加强筋底端均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顶侧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两组压真皮气缸连接到上面的左压皮板和右压皮板,使左压皮板、右压皮板和两组真皮夹紧机构对真皮裁片四周进行固定,壳体放到上模随型块上,两组下压气缸将壳体送下,左右两侧下模随型块由两组左保压气缸和两组右保压气缸带动,将真皮压到壳体上,实现包覆和保压操作,壳体和裁片由两组真皮压紧机构四周的多组加热管进行包覆前的预热,从而实现设备对产品壳体及真皮进行加热,实现自动将真皮包覆到壳体表面(随型),实现自动对包覆好的零件进行保压,操作方便,便于对手球进行包覆,提高外观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下压气缸、定位头、上模随型块、左支撑杆、固定板、压真皮气缸、过渡板、左导向杆、左压皮板、左保压气缸、右保压气缸、下模随型块、真皮压紧机构、加强筋和加热管的立体图;附图中标记:1、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2、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3、下压气缸;4、定位头;5、上模随型块;6、左支撑杆;7、固定板;8、压真皮气缸;9、过渡板;10、左导向杆;11、左压皮板;12、左保压气缸;13、右保压气缸;14、下模随型块;15、真皮压紧机构;16、万向轮;17、加强筋;18、加热管;19、环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包括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底端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顶侧壁后半区域连接,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前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下压气缸3,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底端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定位头4,两组定位头4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模随型块5,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左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杆6,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右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支撑杆,两组左支撑杆6和两组右支撑杆底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底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压真皮气缸8,两组压真皮气缸8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板9,两组过渡板9顶侧壁分别设置有四组左导向杆10和四组右导向杆,四组左导向杆10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均穿过固定板7,四组左导向杆10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压皮板11和右压皮板,固定板7上设置有两组左保压气缸12和两组右保压气缸13,两组左保压气缸12和两组右保压气缸13输出端均设置有下模随型块14,固定板7顶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真皮压紧机构15,两组真皮压紧机构15上均设置有多组加热管18;通过两组压真皮气缸连接到上面的左压皮板和右压皮板,使左压皮板、右压皮板和两组真皮夹紧机构对真皮裁片四周进行固定,壳体放到上模随型块上,两组下压气缸将壳体送下,左右两侧下模随型块由两组左保压气缸和两组右保压气缸带动,将真皮压到壳体上,实现包覆和保压操作,壳体和裁片由两组真皮压紧机构四周的多组加热管进行包覆前的预热,从而实现设备对产品壳体及真皮进行加热,实现自动将真皮包覆到壳体表面(随型),实现自动对包覆好的零件进行保压,操作方便,便于对手球进行包覆,提高外观一致性。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固定板7外侧设置有环形板19,环形板19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底端均设置有万向轮16;通过环形板、四组支腿和四组万向轮的相互配合,便于设备移动。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后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均设置有加强筋17,两组加强筋17底端均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顶侧壁连接;两组加强筋提高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之间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通过两组压真皮气缸连接到上面的左压皮板和右压皮板,使左压皮板、右压皮板和两组真皮夹紧机构对真皮裁片四周进行固定,壳体放到上模随型块上,两组下压气缸将壳体送下,左右两侧下模随型块由两组左保压气缸和两组右保压气缸带动,将真皮压到壳体上,实现包覆和保压操作,壳体和裁片由两组真皮压紧机构四周的多组加热管进行包覆前的预热,从而实现设备对产品壳体及真皮进行加热,实现自动将真皮包覆到壳体表面(随型),实现自动对包覆好的零件进行保压,通过环形板、四组支腿和四组万向轮的相互配合,便于设备移动,两组加强筋提高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之间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自动手球包覆设备,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焊接、铆接或其他常见机械方式,其中可滑动/转动固定即为滑动/转动状态下不脱落,密封连通即两连接件连通的同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手球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底端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顶侧壁后半区域连接,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前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下压气缸(3),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底端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定位头(4),两组定位头(4)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模随型块(5),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左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杆(6),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右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支撑杆,两组左支撑杆(6)和两组右支撑杆底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底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压真皮气缸(8),两组压真皮气缸(8)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板(9),两组过渡板(9)顶侧壁分别设置有四组左导向杆(10)和四组右导向杆,四组左导向杆(10)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均穿过固定板(7),四组左导向杆(10)顶端和四组右导向杆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压皮板(11)和右压皮板,固定板(7)上设置有两组左保压气缸(12)和两组右保压气缸(13),两组左保压气缸(12)和两组右保压气缸(13)输出端均设置有下模随型块(14),固定板(7)顶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真皮压紧机构(15),两组真皮压紧机构(15)上均设置有多组加热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手球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和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底端与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顶侧壁后半区域连接,第一下压气缸支撑板(1)前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下压气缸(3),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底端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过渡孔,两组下压气缸(3)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定位头(4),两组定位头(4)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模随型块(5),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左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杆(6),第二下压气缸支撑板(2)底侧壁右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支撑杆,两组左支撑杆(6)和两组右支撑杆底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底侧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压真皮气缸(8),两组压真皮气缸(8)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过渡板(9),两组过渡板(9)顶侧壁分别设置有四组左导向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奇,王明帆,杨丽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盖尔瑞孚艾斯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