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尿素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679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SCR尿素喷嘴,包括进液管结构、喷头结构以及座体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结构与所述进液管结构共同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喷头结构的出液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喷射孔;所述进液管结构和喷头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结构上,所述座体结构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所述进液通道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孔进入所述喷头结构的内部并向外喷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简单、安装简便、不易造成喷嘴堵塞且雾化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SCR urea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CR尿素喷嘴
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SCR尿素喷嘴。
技术介绍
SCR系统目前是成熟有效的,用于减少柴油机Nox的排放。然而,随着排放法规的越来越严,对SCR系统零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计量阀喷嘴是在安装底座上制作冷却水通道以对计量阀喷嘴底座进行冷却,从而防止底座温度过高进而烧毁计量阀,不过在安装底座上制作冷却水通道,会存在加工困难和安装复杂的问题。另外,计量阀喷嘴需要较小的孔径和光洁度才能实现较好的雾化粒径,工艺上对喷嘴微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造成加工复杂,而且在后期使用时也容易造成喷嘴堵塞且存在雾化粒径大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安装简便、不易造成喷嘴堵塞且雾化效果好的SCR尿素喷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CR尿素喷嘴,包括进液管结构、喷头结构以及座体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结构与所述进液管结构共同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喷头结构的出液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喷射孔;所述进液管结构和喷头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结构上,所述座体结构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所述进液通道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孔进入所述喷头结构的内部并向外喷出。所述进液管结构包括计量阀,所述计量阀的出液端与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连通。较佳地,所述喷头结构包括喷头和喷头套,所述喷头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套环绕所述喷头设置,所述喷头套与所述喷头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喷头套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孔对应的出口孔。较佳地,所述气体通道包括气体缓存区和气体喷射区,所述气体缓存区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气体喷射区连通在所述气体缓存区和所述出口孔之间,所述气体喷射区自与所述气体缓存区相连的一端向与所述出口孔相连的一端逐渐变窄。较佳地,所述散热通道呈上下蜿蜒设置。较佳地,所述座体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底壁、顶壁以及围绕所述内周壁间隔设置的若干散热片,所述内周壁围绕所述进液通道设置,若干所述散热片的内边沿密封连接至所述内周壁,若干所述散热片的外边沿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周壁,若干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若干分通道,若干所述散热片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若干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呈相互交错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下端密封连接至所述底壁,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上端分别形成有上通槽,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上端密封连接至所述顶壁,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下端分别形成有下通槽,所述第三散热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至所述顶壁和底壁,若干所述分通道、上通槽和下通槽对应连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入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连通至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相邻的各自的所述分通道,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底壁以与所述喷头结构的内部连通。较佳地,所述座体结构包括底座和插设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盖,所述底座包括所述外周壁和所述顶壁,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片由所述外周壁向内凸设形成且其内边沿与所述内周壁密封连接,所述顶壁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入气孔形成在所述底座,所述底盖包括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底壁,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由所述内周壁向外凸设形成且其外边沿与所述外周壁密封连接,所述内周壁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较佳地,所述内周壁的上端适配插接在所述通孔。较佳地,所述底盖的底部向外凸设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贴合在所述底座的底面。较佳地,所述底盖还包括位于中部的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喷头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所述喷头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下部,所述进液管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SCR尿素喷嘴的座体结构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进液通道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气体经由出气孔进入喷头结构的内部并向外喷出;从而使得辅助气体可以由入气孔进入散热通道并在散热通道内循环流动,再从出气孔流出,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会对进液管结构造成影响,无需在座体结构上加工冷却水通道,加工相对简单且安装简便。而且通过上述设计,辅助气体在从出气孔流出后便于实现与喷射出的液体的混合,进而可实现更加均匀的雾化,降低了对喷头孔径的要求,因此喷头孔径可适当增大,使得加工更加简单;且无需通过加工微孔进行雾化,也减少了喷嘴堵塞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SCR尿素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SCR尿素喷嘴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喷头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底盖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SCR尿素喷嘴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SCR尿素喷嘴,包括进液管结构1、喷头结构2以及座体结构3,喷头结构2的入液端与进液管结构1的出液端连通,喷头结构2与进液管结构1共同形成进液通道4,喷头结构2的出液端形成有与进液通道4连通的喷射孔211;进液管结构1和喷头结构2固定安装在座体结构3上,座体结构3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进液通道4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302,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303,气体经由出气孔303进入喷头结构2的内部并向外喷出。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辅助气体可以由入气孔302进入散热通道并在散热通道内循环流动,再从出气孔303流出,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会对进液管结构1造成影响,无需在座体结构3上加工冷却水通道,加工相对简单且安装简便。而且通过上述设计,辅助气体在从出气孔303流出后便于实现与喷射出的液体(尿素溶液)的混合,进而可实现更加均匀的雾化,降低了对喷头孔径的要求,因此喷头孔径可适当增大,使得加工更加简单;且无需通过加工微孔进行雾化,也减少了喷嘴堵塞的风险。应该注意的是,散热通道可以只是环绕喷头结构2形成的进液通道4处,也可以是环绕在进液管结构1形成的进液通道4处,亦可是同时环绕在进液管结构1和喷头结构2的进液通道4处(如附图所示),在此不作限制。进液管结构1可以是通过喷头结构2固定安装在座体结构3上。通常来讲,喷射孔211的直径小于进液通道4的直径,从而使得尿素溶液通过进液通道4到达喷射孔211时具有更大的动能,喷射效果更佳;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结构1包括计量阀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液管结构;/n喷头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结构与所述进液管结构共同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喷头结构的出液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喷射孔;及/n座体结构,所述进液管结构和喷头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结构上,所述座体结构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所述进液通道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孔进入所述喷头结构的内部并向外喷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管结构;
喷头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结构与所述进液管结构共同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喷头结构的出液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喷射孔;及
座体结构,所述进液管结构和喷头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结构上,所述座体结构上形成有呈蜿蜒地环绕所述进液通道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有入气孔,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孔,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孔进入所述喷头结构的内部并向外喷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结构包括计量阀,所述计量阀的出液端与所述喷头结构的入液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结构包括喷头和喷头套,所述喷头的入液端与所述进液管结构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喷头套环绕所述喷头设置,所述喷头套与所述喷头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喷头套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孔对应的出口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包括气体缓存区和气体喷射区,所述气体缓存区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气体喷射区连通在所述气体缓存区和所述出口孔之间,所述气体喷射区自与所述气体缓存区相连的一端向与所述出口孔相连的一端逐渐变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呈上下蜿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SCR尿素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底壁、顶壁以及围绕所述内周壁间隔设置的若干散热片,所述内周壁围绕所述进液通道设置,若干所述散热片的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一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