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材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565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材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将金属带材裁切成矩形平面片材;压纹,根据设计要求在平面片材上冲压处凹凸结构及安装孔;折边,利用折边机构将平面片材两端弯折出V形卡口;翻转,利用翻转机构将平面片材两端翻转180°,并使该两端的V形卡口转移至扣缝机构处扣合;扣缝,利用扣缝机构对V形卡口的扣合区域进行铆压;整形,驱动整形辊转动使环形筒材旋转至少360°;卸料,将整形后的筒材从整形机构内移出,筒材成型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筒材对加工顺序进行调整,即先扣缝后整形,解决了薄壁零件辊压后不宜输送的缺陷,实现了薄壁筒状部件的自动化成型,简化了加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A method of tube 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材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筒材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如洗衣机内筒壁这类薄壁圆筒形配件在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先压弯后扣缝的工艺顺序进行加工,即先将平面片才辊压出一定弧度,然后再将平面片材两端铆压成一体。这种成型方式的缺陷在于,片材弯曲成弧形以后,由于两端未进行连接,因此依然具有较大的柔性,在转移过程中,轻微的晃动就能使其变形,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也就不能实现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转运,这导致现阶段此类零件的加工依然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桶材成型效率的筒材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筒材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下料,将金属带材裁切成矩形平面片材;步骤2:压纹,根据设计要求在平面片材上冲压处凹凸结构及安装孔;步骤3:折边,将平面片材输送至折边机构,利用折边机构将平面片材两端弯折出V形卡口;步骤4:翻转,将折边后的平面片材输送至翻转机构,利用翻转机构将平面片材两端翻转180°,并使该两端的V形卡口转移至扣缝机构处扣合,;步骤5:扣缝,利用扣缝机构对V形卡口的扣合区域进行铆压,使平面片材两端固接形成环形筒材;步骤6:整形,松开翻转机构,同时利用整形辊将环形筒材夹紧,然后驱动整形辊转动使环形筒材旋转至少360°;步骤7:卸料,将整形后的筒材从整形机构内移出,筒材成型结束。所述折边机构包括定位输送机构和成型辊组,所述定位输送机构包括分置于平面片材两端的夹持单元,所述平面片材两端的待折弯区域位于两夹持单元的外侧,所述夹持单元沿平面片材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辊组位于平面片材两端待弯折区域的活动路径上;所述平面片材经成型辊组折弯后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其中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上,且第二折弯部构成所述的V形卡口,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角为钝角;所述成型辊组包括用于成型第一折弯部的第一辊组以及用于成型第二折弯部的第二辊组,所述第一辊组位于第二辊组上游即第一辊组先于第二辊组与平面片材接触,所述第二辊组跟随第一折弯部的翻折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辊组由至少一对圆台形对辊组成,所述第二辊组由至少两对V形对辊组成,且各V形对辊的折角沿平面片材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夹持单元安装在沿平面片材宽度方向设置的滑台上,所述滑台与基座滑动连接且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台滑动的电缸或气缸;所述步骤3中,折边的具体方法为:将平面片材输送至定位输送机构,定位输送机构的两夹持单元将平面片材两端夹紧,并在两端预留折弯区域,然后定位输送机构携带平面片材沿其宽度方向平移,使其两端预留区域依次经过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定位输送机构的行程末端,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平行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转轴转动设置,且夹持部在垂直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部转动的回转驱动单元,以及用于驱动夹持部在垂直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的平移驱动单元;所述步骤4中,翻转的具体方法为:定位输送机构携带平面片材经过第一辊组和第二棍组后,将平面片材送入翻转机构的两夹持部内,此时定位输送机构将平面片材松开,与此同时两夹持部将平面片材夹紧,然后平移驱动单元驱动两夹持部向两者中心的上方移动,同时回转驱动单元驱动两夹持部反向转动,使平面片材的两端向上翻转;当两夹持部分别翻转180°时,平移驱动单元将两夹持部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平移驱动单元驱动两夹持部相互靠近一段距离再远离使平面片才两端的V形卡口相互重叠,然后平移驱动单元再驱动两夹持部相互远离一段距离使两V形卡口相互咬合。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其中一端固接为一体,另一端为悬伸状,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一个活动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上与活动壁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导辊,所述导辊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且导辊的轴线与第一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臂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活动臂沿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相对方向活动设置使活动臂与导辊形成夹紧动作,所述夹持部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臂沿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相对方向活动的夹紧驱动单元;所述步骤6中,当翻转机构的两夹持部松开后,两导辊始终与环形筒材的内壁贴合用于引导环形筒材旋转。所述活动臂通过导销与第二支撑臂构成滑动配合,且活动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弹性单元,弹性单元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活动臂向远离第一支撑臂的方向运动;所述夹紧驱动单元包括活动臂朝向第二支撑臂的一侧设置的楔形块,以及活动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设置的楔形驱动块,所述楔形驱动块沿活动臂长度方向活动设置,且楔形驱动块的斜面与楔形块的斜面相对设置,所述楔形驱动块通过连杆与第二支撑臂一端设置的直线驱动元件相连。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悬伸端设有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包括与第二支撑臂悬伸端铰接的拉销,其铰接轴与第二支撑臂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支撑臂上设有与拉销位置相对应的U型缺口,所述拉销与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拉销摆动至所述U型缺口内,所述拉销的端部设有T型头,该T型头与U型缺口的端面挡接;所述连杆靠近第二支撑臂悬伸端的一端设有推头,当直线驱动元件驱动楔形驱动块与楔形块分离时能够同时推动所述拉销翻转,使拉销从U型缺口内移出并避开第一支撑臂与活动臂之间的缝隙;所述步骤4中,定位输送机构将平面片材送入翻转机构的两夹持部内的过程中,所述拉销与U型缺口为分离状态。所述平移驱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电缸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电缸,所述第一电缸与基座固接,第二电缸与第一电缸的滑块固接,所述夹持部与第二电缸的滑块连接,所述回转驱动单元为设置在夹持部与第二电缸的滑块之间的电动关节。所述扣缝机构包括扣缝凸模和扣缝凹模,所述扣缝凸模与扣缝凹模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中至少其中一者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设置,当翻转机构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使该两端对接时,该接缝刚好处于扣缝凹模与扣缝凸模之间;所述整形辊设有三个,整形辊平行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设置,当平面片材到达翻转机构时,其中一个整形辊位于平面片材上方,另外两个整形辊位于平面片材下方,且下方的两个整形辊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设置,三个整形辊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整形电机的主轴相连以驱动三个整形辊滚动,且上方的一个整形辊的转动方向与下方两个整形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步骤7中,还包括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平行于环形筒材轴线方向活动设置的推板以及用于驱动推板运动的气缸,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环形筒材远离推板的一端设置的输送带;当环形筒材整形结束后,气缸将推板顶出,推板将筒材推送至输送带上,输送带将筒材向下游输送完成卸料动作。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筒材对加工顺序进行调整,即先扣缝后整形,解决了薄壁零件辊压后不宜输送的缺陷,实现了薄壁筒状部件的自动化成型,简化了加工流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材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下料,将金属带材裁切成矩形平面片材(1);/n步骤2:压纹,根据设计要求在平面片材(1)上冲压处凹凸结构及安装孔;/n步骤3:折边,将平面片材(1)输送至折边机构(20),利用折边机构(20)将平面片材(1)两端弯折出V形卡口;/n步骤4:翻转,将折边后的平面片材(1)输送至翻转机构(30),利用翻转机构(30)将平面片材(1)两端翻转180°,并使该两端的V形卡口转移至扣缝机构(40)处扣合,;/n步骤5:扣缝,利用扣缝机构(40)对V形卡口的扣合区域进行铆压,使平面片材(1)两端固接形成环形筒材(2);/n步骤6:整形,松开翻转机构(31),同时利用整形辊(51)将环形筒材(2)夹紧,然后驱动整形辊(51)转动使环形筒材(2)旋转至少360°;/n步骤7:卸料,将整形后的筒材从整形机构(50)内移出,筒材成型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材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下料,将金属带材裁切成矩形平面片材(1);
步骤2:压纹,根据设计要求在平面片材(1)上冲压处凹凸结构及安装孔;
步骤3:折边,将平面片材(1)输送至折边机构(20),利用折边机构(20)将平面片材(1)两端弯折出V形卡口;
步骤4:翻转,将折边后的平面片材(1)输送至翻转机构(30),利用翻转机构(30)将平面片材(1)两端翻转180°,并使该两端的V形卡口转移至扣缝机构(40)处扣合,;
步骤5:扣缝,利用扣缝机构(40)对V形卡口的扣合区域进行铆压,使平面片材(1)两端固接形成环形筒材(2);
步骤6:整形,松开翻转机构(31),同时利用整形辊(51)将环形筒材(2)夹紧,然后驱动整形辊(51)转动使环形筒材(2)旋转至少360°;
步骤7:卸料,将整形后的筒材从整形机构(50)内移出,筒材成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材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机构(20)包括定位输送机构和成型辊组(22),所述定位输送机构包括分置于平面片材(1)两端的夹持单元(21),所述平面片材(1)两端的待折弯区域位于两夹持单元(21)的外侧,所述夹持单元(21)沿平面片材(1)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辊组(21)位于平面片材(1)两端待弯折区域的活动路径上;所述平面片材(1)经成型辊组(22)折弯后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其中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上,且第二折弯部构成所述的V形卡口,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角为钝角;所述成型辊组(22)包括用于成型第一折弯部的第一辊组(221)以及用于成型第二折弯部的第二辊组(222),所述第一辊组(221)位于第二辊组(222)上游即第一辊组(221)先于第二辊组(222)与平面片材(1)接触,所述第二辊组(222)跟随第一折弯部的翻折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辊组(221)由至少一对圆台形对辊组成,所述第二辊组(222)由至少两对V形对辊组成,且各V形对辊的折角沿平面片材(1)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夹持单元(21)安装在沿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设置的滑台(211)上,所述滑台(211)与基座(10)滑动连接且基座(10)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台(211)滑动的电缸或气缸(62);所述步骤3中,折边的具体方法为:将平面片材(1)输送至定位输送机构,定位输送机构的两夹持单元(21)将平面片材(1)两端夹紧,并在两端预留折弯区域,然后定位输送机构携带平面片材(1)沿其宽度方向平移,使其两端预留区域依次经过第一辊组(221)和第二辊组(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材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0)设置在定位输送机构的行程末端,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夹持部(31),所述夹持部(31)沿平行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转轴转动设置,且夹持部(31)在垂直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部(31)转动的回转驱动单元(32),以及用于驱动夹持部(31)在垂直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的平移驱动单元(33);所述步骤4中,翻转的具体方法为:定位输送机构携带平面片材(1)经过第一辊组(221)和第二棍组后,将平面片材(1)送入翻转机构(30)的两夹持部(31)内,此时定位输送机构将平面片材(1)松开,与此同时两夹持部(31)将平面片材(1)夹紧,然后平移驱动单元(33)驱动两夹持部(31)向两者中心的上方移动,同时回转驱动单元(32)驱动两夹持部(31)反向转动,使平面片材(1)的两端向上翻转;当两夹持部(31)分别翻转180°时,平移驱动单元(33)将两夹持部(31)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平移驱动单元(33)驱动两夹持部(31)相互靠近一段距离再远离使平面片才两端的V形卡口相互重叠,然后平移驱动单元(33)再驱动两夹持部(31)相互远离一段距离使两V形卡口相互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材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1)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所述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的其中一端固接为一体,另一端为悬伸状,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与第二支撑臂(312)之间设有一个活动臂(313),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上与活动壁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导辊(314),所述导辊(314)与第一支撑臂(311)转动连接,且导辊(314)的轴线与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丰吾道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