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固定系统及无人平台车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57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车固定系统和一种无人平台车体,其中,无人车固定系统包括:箱体、气囊、传感装置、气压控制组件和控制器;箱体内用于停放无人车,气囊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无人车是否停放到位,气压控制组件与气囊相连通,气压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气囊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收纳箱的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气囊,使用气囊对无人车进行固定,气囊与无人车接触不会造成机械损伤,且气囊与无人车的接触面积大,实现了对无人车进行安全可靠的固定,此外,通过调整气囊的充气量和规格型号,可以实现对不同规格型号的无人车的固定,适用范围更广。

Fixed system and vehicle body of unmanne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车固定系统及无人平台车体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和一种无人平台车体。
技术介绍
无人平台可以替代人力执行一些危险、污染和枯燥的任务,如探雷、排雷以及长时间进行侦查和监视任务等。无人平台工作时一般需要携带一些可远程遥控操作的辅助设备完成上述任务,便携式小型无人车作为一种常用的辅助设备应用于无人平台时,需要考虑其能够通过远程遥控操作驶入无人平台,并且能够通过远程遥控操作或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小型无人车在无人平台上的自动固定与固定解除。当前并没有成熟的相关技术用以实现自动固定和固定解除。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何提供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及无人平台车体,以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这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无人平台车体。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包括:箱体、气囊、传感装置、气压控制组件和控制器;箱体内具有容纳腔,箱体用于停放无人车;气囊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气囊用于膨胀以对箱体内的无人车进行固定;传感装置设置在箱体上,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无人车是否停放到位;气压控制组件与气囊相连通,气压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气囊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控制器分别与传感装置和气压控制组件相连接,控制器根据传感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气压控制组件动作。本技术提供的无人车固定系统,其包括箱体、气囊、传感装置、气压控制组件和控制器,箱体内具有容纳腔,箱体用于停放无人车,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在无人车经由开口驶入箱体。气囊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气囊能够膨胀并对位于箱体内的无人车进行固定。传感装置设在箱体上,且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无人车是否停放到位。进一步地,传感装置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气压控制组件与气囊相连通,且气压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气囊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具体地,气囊在充气膨胀的过程中,气囊逐渐与无人车接触,一方面由于气囊与无人车为柔性接触,则在气囊固定无人车的过程中不会对无人车造成机械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膨胀后的气囊与无人车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实现对无人车的有效固定,此外,可以根据无人车的不同规格型号,对气囊的尺寸进行相应选择,有效扩大无人车固定系统的适用范围。控制器与传感装置相连接,且控制器也与气压控制组件相连接,当传感装置检测到无人车已经停放到位后,则控制器将控制气压控制组件对气囊进行充气。当传感装置检测到无人车停放到位后,气压控制组件将对气囊充气,气囊的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当气囊内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值时,气压控制组件停止向气囊充气,此时,充气膨胀后的气囊与无人车接触,进而将无人车紧紧固定在箱体内部,通过调节压力预设值的大小实现充气压力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无人车固定力的大小的调节。在需要释放无人车时,气压控制组件控制气囊排气,在排气过程中,气囊脱离与无人车的接触,实现对无人车解除固定,最终,气压控制组件将气囊内部气体排出以使气囊内部形成一定负压,气囊紧紧贴在箱体的内壁,从而不会占用箱体内的空间。本技术通过在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气囊,使用气囊对无人车进行固定,气囊与无人车接触不会造成机械损伤,且气囊与无人车的接触面积大,实现了对无人车进行安全可靠的固定,此外,通过调整气囊的充气量和规格型号,可以实现对不同规格型号的无人车的固定,适用范围更广。此外,通过气囊固定的方案无需复杂的定位和夹紧结构,使得无人车固定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制造生产难度和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无人车固定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无人车固定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器可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气压控制组件动作。在该技术方案中,无人车固定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模块可以为无线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外部设备发送的控制信号对气压控制组件进行相应控制。其中,当无人车停放在箱体内时,且气囊处于充气膨胀状态。用户可通过外部设备发送排气信号,进而使得气压控制组件工作,使得气囊排气。当无人车即将停放时,则用户可通过外部设备发送准备信号,即气压控制组件进入准备状态,进而当无人车停放到位时,可以及时对气囊进行充气,节约无人车固定所需时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无人车固定系统包括连接口,连接口设置在箱体的侧壁和/或顶壁上;气压控制组件包括:气泵、外部气管和连接头;外部气管与气泵相连接;连接头的一端与气囊相连通,连接头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口与外部气管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无人车固定系统上设置有连接口,具体地,连接口可以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箱体的顶壁上,可根据气囊的实际位置选择连接口的设置位置。气囊通过连接口与气压控制组件相连接,气压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充气气流的气泵、与气泵相连接的外部气管、与气囊相连接的连接头,其中,连接头的一端与气囊相连通,连接头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口与外部气管相连通。气泵设置在箱体的外部,通过外部气管与连接头实现气囊的充气或排气,便于气压控制组件的安装和维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口包括充气口和排气口,充气口和排气口间隔设置在箱体上;连接头包括充气接头和排气接头,充气接头的一端与气囊的充气口相连通,充气接头的另一端穿过充气口与外部气管的充气管相连通,排气接头的一端与气囊的排气口相连通,排气接头的另一端穿过排气口与外部气管的排气管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口包括充气口和排气口,充气口用于为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的过程中,逐渐与无人车相接触,气囊的体积变化逐渐减小,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在气囊内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值时,停止向气囊充气,此时,充气膨胀后的气囊将无人车紧紧固定在箱体内部,通过调节压力预设值的大小实现充气压力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无人车固定力的大小的调节。在需要释放无人车时,排气口用于气囊排气,在排气过程中,气囊脱离与无人车的接触,实现对无人车解除固定,最终,气压控制组件将气囊内部气体排出至气囊内部形成一定负压,使得气囊紧紧贴在箱体的内壁,不会占用箱体内的空间。此外,充气口和排气口间隔设置在箱体上,便于区分。当充气口或排气口发生故障时,便于维修人员进行针对性维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第一气囊设置在箱体的第一侧壁上;第二气囊设置在箱体对应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第三气囊设置在箱体的顶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气囊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气囊分别设置在箱体的第一侧壁、箱体上对应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和箱体的顶壁,每个气囊通过粘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箱体相应侧壁的内表面,通过三个气囊对无人车进行全方位的固定,进而可以保证对无人车的有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其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箱体用于停放所述无人车;/n气囊,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气囊用于膨胀以对所述箱体内的无人车进行固定;/n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无人车是否停放到位;/n气压控制组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压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囊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装置及所述气压控制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箱体用于停放所述无人车;
气囊,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气囊用于膨胀以对所述箱体内的无人车进行固定;
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无人车是否停放到位;
气压控制组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压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囊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装置及所述气压控制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车固定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车固定系统还包括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或顶壁上;
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包括:
气泵;
外部气管,所述外部气管与所述气泵相连接;
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外部气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口包括充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充气口和所述排气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连接头包括充气接头和排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的充气口相连通,所述充气接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外部气管的充气管相连通,所述排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排气接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排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伟邓希来邓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