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539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低压损的蜂窝过滤器。具备柱状的蜂窝基材(4)及配设于隔室(2)的任一开口端部的封孔部(5),在与隔室(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流入隔室(2a)的形状为六边形,流出隔室(2b)的形状为六边形,多个隔室(2)为如下结构,即,多个流入隔室(2a)以流入隔室(2a)的一边和相邻的流出隔室(2b)的一边平行的方式将1个流出隔室(2b)的周围包围,配设于流入隔室(2a)与流出隔室(2b)之间的第一隔壁(1a)中的至少1个第一隔壁(1a)构成为:配设于流入隔室(2a)彼此之间的第二隔壁(1b)的厚度(T2)相对于该第一隔壁(1a)的厚度(T1)的比值(T2/T1)大于1.0且小于2.5,蜂窝基材(4)的总开口率大于35%且为95%以下。

Honeycomb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蜂窝过滤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在其使用时能够实现低压损的蜂窝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各样的产业中,作为动力源,使用内燃机。但是,在内燃机于燃料燃烧时排出的废气中包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及煤烟灰、灰等粒子状物质。以下,有时将粒子状物质称为“PM”。“PM”是“ParticulateMatter”的简称。近年来,全球与除去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PM相关的限制越发严格,作为用于除去PM的过滤器,例如使用具有蜂窝结构的壁流(Wallflow)型过滤器。作为壁流型过滤器,提出各种蜂窝过滤器,其具备:蜂窝基材,该蜂窝基材通过多孔质的隔壁而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形成流体的流路;以及封孔部,该封孔部配设于多个隔室的任一开口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7)。上述蜂窝过滤器中,例如,在流出端面侧配设有封孔部的流入隔室和在流入端面侧配设有封孔部的流出隔室隔着隔壁而交替配置,多孔质的隔壁构成除去PM的过滤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98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8141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27949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56767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200741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4282960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昭58-1968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7中记载的那样的以往的蜂窝过滤器中,“配设于流入隔室彼此之间的隔壁”与“配设于流入隔室与流出隔室之间的隔壁”相比较,具有如下趋势,即,透过阻力高,废气不易流动。因此,以往的蜂窝过滤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即,蜂窝过滤器内的废气流不均匀,使得蜂窝过滤器的压损上升。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实施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其使用时能够实现低压损的蜂窝过滤器。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能够抑制PM在隔壁的表面堆积所导致的压损上升,从而能够实现更低的压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示出的蜂窝过滤器。[1]一种蜂窝过滤器,其中,具备:柱状的蜂窝基材,该柱状的蜂窝基材具有配设成包围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该多个隔室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以及封孔部,该封孔部配设于所述隔室的所述流入端面侧或所述流出端面侧中的任一侧的端部,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所述流出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入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在所述流入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出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多个所述隔室为如下结构,即,多个所述流入隔室以所述流入隔室的一边与相邻的所述流出隔室的一边平行的方式将1个所述流出隔室的周围包围,所述隔壁包括:配设于所述流入隔室与所述流出隔室之间的第一隔壁、以及配置于所述流入隔室彼此之间的第二隔壁,至少1个所述第一隔壁构成为:所述第二隔壁的厚度T2相对于该第一隔壁的厚度T1的比值(T2/T1)大于1.0且小于2.5,并且,所述蜂窝基材的总开口率大于35%且为95%以下。[2]根据[1]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二隔壁具有厚度梯度部,在所述厚度梯度部,该第二隔壁的厚度T2朝向与所述第一隔壁的连接部位而变薄或变厚。[3]根据[1]或[2]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隔壁的厚度T1为70~350μm。[4]根据[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流入隔室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流出隔室的水力直径。[5]根据[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流出隔室的一边的长度为0.5~1.6mm。[6]根据[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隔壁的气孔率为35~70%。[7]根据[6]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所述隔壁的气孔率为50~70%。[8]根据[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如下结构,即,六边形的6个所述流入隔室将1个所述流出隔室的周围包围。[9]根据[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流入隔室的形状为正六边形。[10]根据[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流入隔室的形状为正六边形以外的六边形。[11]根据[10]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流入隔室的形状为对置的至少1组边彼此的长度不同的六边形。[12]根据[11]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流入隔室的形状为对置的边彼此的长度分别不同的六边形。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构成为:在使配设于流入隔室与流出隔室之间的第一隔壁的厚度为厚度T1、使配设于流入隔室彼此之间的第二隔壁的厚度为厚度T2时,T2/T1的值大于1.0且小于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的蜂窝基材的总开口率大于35%且为95%以下。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与以往的蜂窝过滤器相比较,发挥出如下效果,即,在用作捕集废气中的PM的过滤器时,能够实现低压损。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发挥出如下显著的效果,即,有效地抑制PM堆积于隔壁的表面时的压损上升,能够实现更低的压损。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通过使第二隔壁的厚度T2相对变厚,使得第二隔壁内的细孔的总容积相对增大,废气容易在第二隔壁的细孔内流动。因此,即便在煤烟灰等PM堆积于第一隔壁的表面而导致第一隔壁的透过阻力增大的情况下,流入至流入隔室内的废气也容易在第二隔壁的细孔内经过而向流出隔室内流动。由此,能够实现蜂窝过滤器的低压损。特别是,由于第一隔壁形成从流入隔室向流出隔室流动的废气的主流,所以,存在煤烟灰等PM容易堆积的趋势,透过阻力容易随着PM的堆积而增大。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中,在第一隔壁的透过阻力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隔壁非常有效地用作废气的流路。另外,第二隔壁与第一隔壁相比,对使用初始状态下的压损上升的贡献度低。因此,即便使第二隔壁的厚度T2以一定量相对变厚,通过使蜂窝基材的总开口率为上述的数值范围,也能够抑制使用初始状态下的蜂窝过滤器的压损过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从流入端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蜂窝过滤器的流入端面的俯视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流入端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3中的第一隔壁的厚度T1及第二隔壁的厚度T2的示意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蜂窝过滤器的流出端面的俯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A-A’截面的截面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过滤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入端面的俯视图。图8是将图7所示的流入端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视图。图9是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过滤器,其中,具备:/n柱状的蜂窝基材,该柱状的蜂窝基材具有配设成包围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该多个隔室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以及/n封孔部,该封孔部配设于所述隔室的所述流入端面侧或所述流出端面侧中的任一侧的端部,/n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n在所述流出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入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n在所述流入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出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n多个所述隔室为如下结构,即,多个所述流入隔室以所述流入隔室的一边与相邻的所述流出隔室的一边平行的方式将1个所述流出隔室的周围包围,/n所述隔壁包括:配设于所述流入隔室与所述流出隔室之间的第一隔壁、以及配设于所述流入隔室彼此之间的第二隔壁,/n至少1个所述第一隔壁构成为:所述第二隔壁的厚度T2相对于该第一隔壁的厚度T1的比值、即T2/T1大于1.0且小于2.5,/n并且,所述蜂窝基材的总开口率大于35%且为95%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16161.一种蜂窝过滤器,其中,具备:
柱状的蜂窝基材,该柱状的蜂窝基材具有配设成包围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该多个隔室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以及
封孔部,该封孔部配设于所述隔室的所述流入端面侧或所述流出端面侧中的任一侧的端部,
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
在所述流出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入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
在所述流入端面侧的端部配设有所述封孔部的流出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
多个所述隔室为如下结构,即,多个所述流入隔室以所述流入隔室的一边与相邻的所述流出隔室的一边平行的方式将1个所述流出隔室的周围包围,
所述隔壁包括:配设于所述流入隔室与所述流出隔室之间的第一隔壁、以及配设于所述流入隔室彼此之间的第二隔壁,
至少1个所述第一隔壁构成为:所述第二隔壁的厚度T2相对于该第一隔壁的厚度T1的比值、即T2/T1大于1.0且小于2.5,
并且,所述蜂窝基材的总开口率大于35%且为9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
所述第二隔壁具有厚度梯度部,在所述厚度梯度部,该第二隔壁的厚度T2朝向与所述第一隔壁的连接部位而变薄或变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过滤器,其中,
所述第一隔壁的厚度T1为70~3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哲也寺西慎伊藤匡人大原悦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