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彩霞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24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2:54
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包括:支撑骨架,上层膜,下层单向膜,硬质壁板,管道,竖直设置在上层膜上方的上层硬质板以及竖直设置在下层单向膜下方的下层硬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骨架的上端面覆盖上层膜、下端面覆盖下层单向膜、周向端面覆盖硬质壁板;下层单向膜只允许水和空气自下而上单向通过;在上层膜、下层单向膜之间的夹层和外界大气之间设置管道将二者连通。上层膜、下层单向膜上分别布置能够处理污水、污泥的微生物,处理污泥产生的水和气体通过下层单向膜进入夹层通过管道排出。以上设备能够同时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稳定、良好,且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A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若存在大量污泥,即使河水治理达标,污泥仍有可能作为内污染源向河水中源源不断地排放大量污染,使河道反复黑臭,治理工作无法彻底完成。因此,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污水、污泥一并处理。现有的对于河道污泥的处理方法如下:可以采用污泥船或者抓斗机将污泥从河道中取出,向取出的河道污泥中投加凝聚剂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再用压滤机将低含水率的污泥压缩成泥饼进行填埋处理,该处理方法的工程量大,成本高,并且无法将河道中的污泥尽数取出,治理效果有限。或者,当河道中污泥的厚度不深时,也可以通过向河道中投加氧化剂或微生物使河道中的污泥分解,但该分解过程缓慢,不适合水流速度过快的河道,治理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目的在于使河道中的污水、污泥得到相对彻底的治理,且治理过程相对高效。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竖向杆和若干横向杆搭建而成;上层膜、下层单向膜和硬质壁板,所述上层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上端面,所述下层单向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下端面,所述硬质壁板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周向端面;所述上层膜和所述下层单向膜之间形成夹层,所述下层单向膜只允许其下方的水和空气单向通过进入所述夹层;上层硬质板和下层硬质板,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上层膜的上方,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下层单向膜的下方;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夹层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硬质壁板延伸至河道侧壁、再穿过河道侧壁向上延伸至大气中,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夹层和大气。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在所述上层膜的上方横竖交叉呈网格状排布,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在所述下层单向膜的下方横竖交叉呈网格状排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均匀排布,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均匀排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生植物容置槽,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硬质板的侧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分为高棱板、低棱板两种,在横竖两个方向上,所述低棱板和所述高棱板均为间隔排布;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固定设置在所述高棱板的侧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的底部与所述上层膜之间保持设定距离。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硬质板中所述高棱板的高度为11cm,所述低棱板的高度为2cm;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的高度为8cm,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的底部与所述上层膜之间的设定距离为3c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骨架呈长方体形,其四条竖向棱边处对应设置四根所述竖向杆,其八条横向棱边处对应设置八根所述横向杆。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长方体形的所述支撑骨架,其两条对角线上,至少一条所述对角线处对应设置倾斜杆,所述倾斜杆与所述横向杆和/或所述竖向杆固定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壁板、所述上层硬质板、所述下层硬质板中任意一项的材质为PVC或PP或HDPE;所述竖向杆和所述横向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钢筋,所述钢筋经过防锈防腐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污水污泥治理设备中,由竖向杆和横向杆搭建形成的支撑骨架其上端面覆盖有上层膜、下端面覆盖有下层单向膜、周向端面覆盖有硬质壁板;下层单向膜只允许水和空气自下而上单向通过;上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上层膜上方,下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下层单向膜下方;在上层膜、下层单向膜之间的夹层和外界大气之间设置管道将二者连通。使用时,将以上污水污泥治理设备稳定设置在河道中,在上层膜上布置能够分解污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在下层单向膜上布置能够对污泥中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和水能够通过下层单向膜进入夹层,再通过管道排出。以上设备能够同时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稳定、良好,且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去除上层膜、下层单向膜及硬质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支撑骨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除非另有说明。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去除上层膜、下层单向膜及硬质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支撑骨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中,污水治理设备安置在河道中,其支撑骨架1由若干竖向杆101和若干横向杆102搭建形成。此处,优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骨架1呈长方体形,此时该支撑骨架1的四条竖向棱边处对应设置四根竖向杆101,该支撑骨架1的八条横向棱边处对应设置八根横向杆102,竖向杆101和横向杆102在连接处焊接或者通过丝扣连接。支撑骨架1呈长方体形时,其稳定性更好;优选地,可以在长方体形的支撑骨架1的两条对角线上、至少一条所述对角线处对应设置倾斜杆(图中未示出),该倾斜杆与横向杆102和/或竖向杆101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焊接或者通过丝扣连接;倾斜杆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支撑骨架1的稳定性。当然,此处还可以设计,使支撑骨架1的竖向杆101的倾斜程度依河道坡度设置,使支撑骨架1能够更好地与河道贴合,只是会增加测算准备工作。另外,支撑骨架1的上端面覆盖有上层膜2,支撑骨架1的下端面覆盖有下层单向膜3,支撑骨架1的周向端面覆盖有硬质壁板4,如此,上层膜2与下层单向膜3之间边形成了一个夹层;下层单向膜3只允许其下方的水和空气单向通过、向上进入上层膜2与下层单向膜1之间的夹层。此处,上层膜2的材质可选择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薄膜,既不透水,也不透气,下层单向膜3为反渗透膜,表面微孔的材质一般在0.5-10nm之间。设置管道5,管道5的一端位于夹层中,另一端穿过硬质壁板4延伸至河道侧壁、再穿过河道侧壁向上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竖向杆和若干横向杆搭建而成;/n上层膜、下层单向膜和硬质壁板,所述上层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上端面,所述下层单向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下端面,所述硬质壁板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周向端面;所述上层膜和所述下层单向膜之间形成夹层,所述下层单向膜只允许其下方的水和空气单向通过进入所述夹层;/n上层硬质板和下层硬质板,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上层膜的上方,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下层单向膜的下方;/n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夹层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硬质壁板延伸至河道侧壁、再穿过河道侧壁向上延伸至大气中,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夹层和大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竖向杆和若干横向杆搭建而成;
上层膜、下层单向膜和硬质壁板,所述上层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上端面,所述下层单向膜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下端面,所述硬质壁板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周向端面;所述上层膜和所述下层单向膜之间形成夹层,所述下层单向膜只允许其下方的水和空气单向通过进入所述夹层;
上层硬质板和下层硬质板,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上层膜的上方,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下层单向膜的下方;
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夹层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硬质壁板延伸至河道侧壁、再穿过河道侧壁向上延伸至大气中,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夹层和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在所述上层膜的上方横竖交叉呈网格状排布,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在所述下层单向膜的下方横竖交叉呈网格状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上层硬质板均匀排布,若干所述下层硬质板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水污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生植物容置槽,所述水生植物容置槽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硬质板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污泥治理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彩霞王璇
申请(专利权)人:龚彩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