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01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底部连接有止荡导接头,止荡导接头底部连接有导向承重头收纳器;所述止荡导接头前侧还连接有液压马达;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与止荡导接头之间连接有阻尼油缸,阻尼油缸两端分别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和止荡导接头铰接;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侧壁还设置有小油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吊放缓冲机构,使得无人艇在吊离和回收回母船的过程中,无人艇受到来自前后和左后方向的阻尼力,从而避免了因海浪、海风等海况恶劣环境引起的激烈晃动、颠簸,在吊放和回收过程中保持平稳,提高了吊放无人艇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无人艇摇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A kind of buffer mechanism for unmanned 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研究勘探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无人艇是海上无人系统最为典型的智能化平台,在军事上,有搜集情报、侦查、探测、防御恐怖袭击等优越性;在海洋资源的研究、勘探方面,无人艇又能代替有人船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如海图绘制、资源开采、数据采集等。无人艇的投放与回收主要是利用母船上现有的吊艇架或坡道来进行。无人艇的投放和回收需要考虑作业时的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母船停驻在水面上,随着波浪不断地横倾和纵摇,使用吊艇架吊放无人艇时,这种摇摆会影响无人艇在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更恶劣的海况条件下,无人艇需要承受的吊放条件就更为严峻,如不考虑吊放装置的优化,无人艇的剧烈晃动影响无人艇投放和回收的效率,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更有甚者,造成惨重的损失和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底部连接有止荡导接头,止荡导接头底部连接有导向承重头收纳器;所述止荡导接头前侧还连接有液压马达;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与止荡导接头之间连接有阻尼油缸,阻尼油缸两端分别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和止荡导接头铰接;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侧壁还设置有小油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止荡导接头包括连接板和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支座,轴承支座上安装有中间连接座,中间连接座通过中间轴与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顶部铰接;所述连接板顶部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底部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支座内转动连接有液压马达转动轴承轴,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二级减速器与液压马达转动轴承轴前端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内还转动连接有上下两个导向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尼油缸前后对称设置各一个。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油缸均匀设置有三个,相邻两个之间夹角呈12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增设吊放缓冲机构,使得无人艇在吊离和回收回母船的过程中,无人艇受到来自前后和左后方向的阻尼力,从而避免了因海浪、海风等海况恶劣环境引起的激烈晃动、颠簸,在吊放和回收过程中保持平稳,提高了吊放无人艇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无人艇摇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的液压原理示意图。图中:1-连接座、2-止荡导接头、3-连接板、4-液压马达转动轴承轴、5-轴承支座、6-中间轴、7-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8-导向轮、9-导向承重头收纳器、10-液压马达、11-阻尼油缸、12-小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底部连接有止荡导接头2,止荡导接头2底部连接有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所述止荡导接头2前侧还连接有液压马达10;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与止荡导接头2之间连接有阻尼油缸11,阻尼油缸11两端分别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和止荡导接头2铰接;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侧壁还设置有小油缸12。所述止荡导接头2包括连接板3和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所述连接板3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支座5,轴承支座5上安装有中间连接座,中间连接座通过中间轴6与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顶部铰接;所述连接板3顶部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座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底部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支座5内转动连接有液压马达转动轴承轴4,所述液压马达10通过二级减速器与液压马达转动轴承轴4前端连接;所述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内还转动连接有上下两个导向轮8;所述阻尼油缸11前后对称设置各一个;所述小油缸12均匀设置有三个,相邻两个小油缸12之间夹角呈120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依靠操控母船上的吊艇架完成无人艇的投放与回收,吊艇架上增加了吊放缓冲机构。吊放缓冲机构主要由止荡导接头和导向承重头收纳器组成。止荡导接头安装于母船吊艇架上,是无人艇吊放过程中主要的缓冲机构;导向承重头安装在无人艇上,随无人艇一起航行,是无人艇投放及回收时与止荡导接头对接的装置。在本技术中,当止荡导接头与导向承重头对接后,不再依靠缆绳收紧回收无人艇,而止荡导接头与无人艇之间形成一个刚性连接:采用液压马达来提供无人艇前后方向的缓冲,使用一组阻尼油缸来应对无人艇左右方向的缓冲。液压马达、阻尼油缸、止荡导接头与导向承重头对接形式的选用,这些方案的选定对吊放缓冲机构起到重要的作用。连接座1连接在母船吊艇架上。作业时,止荡导接头2与连接座1螺栓连接。导向承重头9固定安装固定在无人艇上(无人艇并未在图中表示)。液压马达10经过二级减速器提供前后方向缓冲作用力。一对阻尼油缸11减缓无人艇左右方向的摆动。三个小油缸12的作用是让导向承重头9对接进入止荡导接头2后锁死,形成刚性连接。投放和回收无人艇时所用的牵引缆也并不是同一根,由于本技术主要提出解决无人艇收放过程中的缓冲影响,所以对于此牵引绳用作的回收无人艇作用不做赘述。吊放缓冲机构采用一个液压马达经减速机提供阻力扭矩起到吊放时的缓冲作用,一对阻尼油缸相对活塞杆活动阻碍无人艇左右方向的摆动。因前后方向吊艇架的收起、下放,摆动角度很大,所以在前后方向选用液压马达进行缓冲;而两侧摆动幅度不会过于剧烈,因此依靠一对阻尼油缸足够起到缓冲效果。一般的操作方式如下:下放无人艇时,三小油缸持续工作,吊起无人艇,液压马达及阻尼油缸工作,依靠缓冲作用,快速调整吊艇架,将无人艇伸出母船船舷外,收紧投放用缆绳,工作台接收投放信号,关闭三小油缸,下放无人艇至水面,回收投放用缆绳,无人艇开始工作;回收无人艇时,依靠回收用缆绳作为牵引,待导向承重头对接进入止荡导接头后,工作台接收回收信号,打开三小油缸,液压马达及阻尼油缸开始工作,调整吊艇架,将无人艇收回母船指定位置存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底部连接有止荡导接头(2),止荡导接头(2)底部连接有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所述止荡导接头(2)前侧还连接有液压马达(10);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与止荡导接头(2)之间连接有阻尼油缸(11),阻尼油缸(11)两端分别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和止荡导接头(2)铰接;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侧壁还设置有小油缸(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底部连接有止荡导接头(2),止荡导接头(2)底部连接有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所述止荡导接头(2)前侧还连接有液压马达(10);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与止荡导接头(2)之间连接有阻尼油缸(11),阻尼油缸(11)两端分别与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和止荡导接头(2)铰接;所述导向承重头收纳器(9)侧壁还设置有小油缸(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吊放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荡导接头(2)包括连接板(3)和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所述连接板(3)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支座(5),轴承支座(5)上安装有中间连接座,中间连接座通过中间轴(6)与收纳器固接的导线板(7)顶部铰接;所述连接板(3)顶部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培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劳雷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