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7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该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且所述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线束设置在所述线束空腔内,所述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空腔连通的线束开口;堵盖,所述堵盖设置在所述线束开口处,且在打开所述堵盖时,所述线束适于从所述线束开口拉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保证车辆顶部美观性和密封性的同时,在用于车辆的行李架上提供了易于拿取的由车内供电的线束,以满足用户车顶用电的需求。

Luggage rack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功能,既可以承载货物,同时还可让车的造型更酷,对于现行李架上而言,如需加装用电设备,需要在车顶单独打孔引线束供电,既影响整车美观性,又不利于整车密封,现行李架无法满足不同车主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保证车辆美观和密封性的同时,实现车顶供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且所述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线束设置在所述线束空腔内,所述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空腔连通的线束开口;堵盖,所述堵盖设置在所述线束开口处,且在打开所述堵盖时,所述线束适于从所述线束开口拉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李架本体包括:行李架基体,所述行李架基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行李架基体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行李架基体之间合围成所述线束空腔,所述线束开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堵盖具有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的至少一段设置在所述线束固定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固定部为线束拉钩,所述线束拉钩具有线束容纳段,且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一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二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分离开,以在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二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线束通过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堵盖与所述线束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堵盖包括:堵盖本体和堵盖安装部,所述堵盖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线束开口的孔径,所述堵盖安装部经所述线束开口进入所述线束空腔内。进一步地,在所述线束开口的开口方向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堵盖本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形成有沉槽,所述线束开口开设在所述沉槽内,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与所述沉槽的内壁面贴合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李架基体上设置有线束预留孔,所述线束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线束空腔内,所述线束的另一部分经所述线束预留孔与电源相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保证车辆顶部美观性和密封性的同时,在用于车辆的行李架上提供了易于拿取的由车内供电的线束,以满足用户车顶用电的需求。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装配在顶盖钣金上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一部分的分解图;图4是堵盖和密封圈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堵盖位置的一个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行李架基体1、拱起部11、固定部12、连接螺栓121、盖板2、线束空腔21、沉槽22、线束开口221、堵盖3、堵盖本体31、线束拉钩32、线束容纳段321、线束通过口322、密封圈33、堵盖安装部34、线束4、行李架10、顶盖钣金2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包括:行李架本体和堵盖3,行李架本体设置在车辆的顶盖上方,且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21,线束4设置在线束空腔21内,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线束空腔21连通的线束开口221,堵盖3设置在线束开口221处,且在打开堵盖3时,线束4适于从线束开口221拉出。堵盖3易于拆卸,需要在车顶用电时,通过拆卸堵盖3即可将线束4从盖板2内取出使用,从而有利于线束4的拿取。当不需要使用线束4时,堵盖3封堵线束开口221,防止线束4外露,并且防止外界雨水、杂物经线束开口221落入线束空腔21内,从而有利于保证车辆的美观性和密封性,并且在有用电需求时,将堵盖3拆下,并将线束4从线束开口221取出,无需单独打孔即可满足用户在车顶用电的需求。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在保证车辆顶部美观性和密封性的同时,在行李架10上提供了易于拿取的由车内供电的线束4,以满足用户车顶用电的需求。行李架本体包括:行李架基体1、盖板2、堵盖3。行李架基体1设置在车辆的顶盖上方,行李架基体1可以包括:拱起部11以及设置在拱起部11两端的固定部12,行李架基体1可以是“n”形结构,“n”结构的两端的固定部12可以分别通过两颗连接螺栓121与顶盖钣金20螺接,“n”形结构的拱起部11适于与车顶行李箱等装置连接。可以由车内供电的线束4集成在固定部12上,线束4穿过固定部12固定在行李架基体1上,可满足用户在车顶用电的需求。盖板2设置在行李架基体1上,且盖板2与行李架基体1之间合围成所述线束空腔21。盖板2设置在行李架基体1与车身顶盖钣金20的连接处,换言之,盖板2位于固定部12处,盖板2可以通过卡接或滑轨连接等方式与行李架基体1固定。盖板2与行李架基体1连接后,线束4和连接螺栓121可以隐藏在线束空腔21内,有利于行李架10美观的同时,在车辆的顶盖上方形成流线型,以减少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盖板2还有隔绝雨水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防止螺栓生锈和防止线束4短路。参照图5所示,线束开口221设置在盖板2上。优选地,线束开口221位于车辆前方的盖板2上,使线束4靠近电池,从而便于线束4布置、减少线束4长度,进而有利于节约成本。线束开口221可以设置在朝向车辆上方位置,从而有利于堵盖3不易被用户观察到,进而保证整车美观。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线束开口221可以设置在盖板2的侧面,方便用户在车辆侧面使用线束4。参照图4和图5所示,堵盖3具有线束固定部,线束4的至少一段设置在线束固定部上,以实现在拆卸堵盖3的同时,可以通过线束固定部将线束4直接取出线束空腔21,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换言之,当需要使用线束4时,只需将堵盖3拆下,在取下堵盖3的过程中,线束4被堵盖3上的线束固定部拉出。在使用完毕后,将堵盖3重新封堵线束开口221时,线束3可随堵盖3同步动作,从而保证线束4回到线束空腔21中。具体地,线束固定部可以是线束拉钩32,线束4的至少一段勾在线束拉钩32上。进一步地,线束拉钩32具有线束容纳段321,且线束拉钩32的第一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固定,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分离开,以在线束拉钩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且所述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21),线束(4)设置在所述线束空腔(21)内,所述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空腔(21)连通的线束开口(221);/n堵盖(3),所述堵盖(3)设置在所述线束开口(221)处,且在打开所述堵盖(3)时,所述线束(4)适于从所述线束开口(221)拉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且所述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21),线束(4)设置在所述线束空腔(21)内,所述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空腔(21)连通的线束开口(221);
堵盖(3),所述堵盖(3)设置在所述线束开口(221)处,且在打开所述堵盖(3)时,所述线束(4)适于从所述线束开口(221)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本体包括:
行李架基体(1),所述行李架基体(1)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
盖板(2),所述盖板(2)设置在所述行李架基体(1)上,且所述盖板(2)与所述行李架基体(1)之间合围成所述线束空腔(21),所述线束开口(221)设置在所述盖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3)具有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4)的至少一段设置在所述线束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部为线束拉钩(32),所述线束拉钩(32)具有线束容纳段(321),且所述线束拉钩(32)的第一端与所述堵盖(3)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与所述堵盖(3)的内表面分离开,以在所述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晶高菲于浩周淑霞闫平姚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