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装置及全液晶仪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952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交互装置及全液晶仪表。其中,所述装置配置发射端及接收端;发射端配置:至少一个操作部件,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生成检测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发射电路,调制所述控制信号为无线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端配置:接收电路,接收发射的所述无线信号并且解调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接口电路,通信所述驱动信号至所述全液晶仪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驾驶员不改变坐姿的操作全液晶仪表。

Interactive device and full LCD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互装置及全液晶仪表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互装置及全液晶仪表。
技术介绍
汽车仪表由仪表、指示器及报警器等功能器件组成,为驾驶员提供汽车的静态和/或动态参数信息。现有的汽车仪表有三种类型;其一是纯机械表芯的机械表;其二是电气仪表;第三代为数字化的液晶仪表。其中,液晶仪表数字化程度高并且线束链接简单,是当前及未来车辆主要搭载的汽车仪表。目前,汽车全液晶仪表的人机交互方式通常为:通过方向盘或驾驶室其他位置的固定按钮进行人机交互,固定按钮与仪表之间通过线缆传递电信号;全液晶仪表为触控屏,通过触控的方式控制。对于选用固定按钮进行人机交互的全液晶仪表,存在以下问题;在车辆出厂时未安装固定按钮,固定按钮后期难以再安装;固定按钮与全液晶仪表之间通过线束连接,成本高并且维修困难。对于选用触控屏进行人机交互的全液晶仪表,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大多数车辆的全液晶仪表在方向盘的正前方,全液晶仪表与触摸屏集成在一起,驾驶员如果使用触控屏,有可能造成手臂对方向盘转动的妨碍;通常仪表的位置离驾驶员大概有1.5倍臂长的距离,若需要使用触控屏操作全液晶仪表,需要改变坐姿,有悖于人机工程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公开一种用于全液晶仪表的交互装置,能够供驾驶员不改变坐姿的操作全液晶仪表。所述装置配置发射端及接收端;发射端配置:至少一个操作部件,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生成检测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br>发射电路,调制所述控制信号为无线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端配置:接收电路,接收发射的所述无线信号并且解调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接口电路,通信所述驱动信号至所述全液晶仪表。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件配置至少两个操作按键;所述检测电路配置与所述操作按键分别连接的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的一端耦接电源,另一端接地;在所述检测支路串联有检测电阻及所述操作按键,所述检测电阻反向的并联有稳压管,在所述稳压管及所述操作按键之间配置有用于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节点,所述检测节点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耦接。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配置有逻辑检测电路;所述逻辑检测电路配置有基础逻辑电路,所述基础逻辑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检测节点耦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耦接。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件配置为用于驱动全液晶仪表中指针移动和/或点选的方向键、确认键及返回键;所述基础逻辑电路配置为与非门,所述与非门的一输入端耦接所述方向键相应的所述检测节点,另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确认键或返回键相应的所述检测节点。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为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配置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的第一输入引脚及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出引脚,若干所述第一输入引脚分别耦合所述检测节点,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发射电路耦接。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节点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驱动引脚。在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配置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的第二输入引脚及用于输出所述驱动的第二输出引脚,所述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接口电路耦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公开一种全液晶仪表,所述全液晶仪表配置有上述交互装置。针对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详细描述,亦使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交互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逻辑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检测电路的部分原理图;图5为第一控制单元的原理图;图6为发射电路的原理图;图7为接口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公开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为全液晶仪表提供操作指令的交互装置;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分离的发射端及接收端,发射端配置在车辆靠近驾驶员手臂的位置,接收端与全液晶仪表耦接。发射端配置有四个方向键及确认键;其中四个方向键分别是向上键、向下键、向左键及向右键。那么驾驶员在车辆驾驶中通过操作发射端的五个按键实现对全液晶仪表中指针的移动或切换。发射端配置有用于检测四个方向键及确认键工作状态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连接有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有发射电路。检测电路在分别检测四个方向键及确认键按下状态或松开状态后生成检测信号并且发送检测信号到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检测信号生成对全液晶仪表操作的控制信号,发射电路根据预置的传输协议将调制控制信号为无线信号并且通过天线发射至接收端。接收端配置有接收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电路,接收电路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解调获取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接收解调的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接头电路通过串口将驱动信号通信至全液晶仪表。请参考图2,检测电路配置有5个分别与四个方向键(S6~S9)及一个确认键S10耦接的检测支路。检测支路的一端耦接电源,另一端接地;在检测支路的两端间串联有检测电阻R1及相应按键(S6~S10),如方向键或确认键,检测电阻反向的并联有稳压管,在稳压管及相应按键(S6~S10)间配置有一个用于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节点(KEY1~KEY5),检测节点(KEY1~KEY5)与第一控制单元耦接。那么方向键(S6~S9)或确认键S10在按下状态或松开状态时,相应检测支路的检测节点(KEY1~KEY5)处在高电平或低电平。第一控制单元根据多个检测节点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实现对驾驶员操作指令的识别。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电路配置有逻辑检测电路,逻辑检测电路配置有与非门,与非门的一输入端耦接向上键相应的检测节点,另一输入端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装置配置发射端及接收端;/n发射端配置:/n至少一个操作部件,/n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生成检测信号,/n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n发射电路,调制所述控制信号为无线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无线信号;/n接收端配置:/n接收电路,接收发射的所述无线信号并且解调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控制信号,/n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n接口电路,通信所述驱动信号至一全液晶仪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配置发射端及接收端;
发射端配置:
至少一个操作部件,
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生成检测信号,
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发射电路,调制所述控制信号为无线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无线信号;
接收端配置:
接收电路,接收发射的所述无线信号并且解调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接口电路,通信所述驱动信号至一全液晶仪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配置至少两个操作按键;
所述检测电路配置与所述操作按键分别连接的检测支路;
所述检测支路的一端耦接电源,另一端接地;在所述检测支路串联有检测电阻及所述操作按键,所述检测电阻反向的并联有稳压管,在所述稳压管及所述操作按键之间配置有用于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节点,所述检测节点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耦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路配置有逻辑检测电路;
所述逻辑检测电路配置有基础逻辑电路,所述基础逻辑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检测节点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