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带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5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的生产制造,尤其是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和模具,所述机架包括上固定座、导向柱、下升降座和升降气缸,上固定座与下升降座之间通过数根导向柱连接,上固定座固定在导向柱的顶端,下升降座位于上固定座的下方,下升降座沿导向柱上下滑动,下升降座的下方设有升降气缸;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模芯和下模板,上模板的两端和下模板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的切料槽,上模板和下模板的端部的切料槽呈对称设置,且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切料槽组合后的形状与切料槽的形状相同,上模板、下模板和模芯组成环形的模腔;所述模芯内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其结构简单,可以准确控制阻力带的厚度,并提高了阻力带的强度和表面质量。

Resistance belt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力带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的生产制造,尤其是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阻力带,是辅助健身爱好者进行阻力运动的带子。阻力带一般由天然乳胶制成,可以有效改善肌力、身体活动能力和灵活性,其使用原理是运用拉引时的重力来锻炼体魄,对发力的肌肉形成阻力,健身人士通过对抗阻力,收缩肌肉来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现有阻力带的生产一般采用乳胶浸渍工艺,即将模具浸入乳胶池,使模具上覆盖业态的乳胶,将模具重复浸入乳胶池中使产品变厚,通过浸渍、烘干、再浸渍、再烘干等多次重复,达到加工工艺要求为止。采用该工艺得到的阻力带,其厚度无法控制,并且阻力带的质量较差,使用寿命普遍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准确控制阻力带的厚度,并提高了阻力带的强度和表面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其中包括机架和模具,其中,所述机架包括上固定座、导向柱、下升降座和升降气缸,上固定座与下升降座之间通过数根导向柱连接,上固定座固定在导向柱的顶端,下升降座位于上固定座的下方,下升降座沿导向柱上下滑动,下升降座的下方设有升降气缸;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模芯和下模板,模芯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上模板设置在上固定座上,下模板设置在下升降座上,所述模芯的两端均呈弧形,上模板的两端和下模板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的切料槽,上模板和下模板的端部的切料槽呈对称设置,且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切料槽组合后的形状与切料槽的形状相同,上模板、下模板和模芯组成环形的模腔;所述模芯内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本技术中,所述上固定座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加热板,上模板加热板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固定板,上模板与上模板固定板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固定在下模板固定板的上表面,下模板加热板位于下模板固定板的下方,下模板加热板位于上模板加热板的正下方,下模板加热板与下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机架还包括导向架,下升降座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方向设置的导向架,导向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的内壁设有导向槽,对应的在下模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导向条,导向条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在下模板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托模架,托模架平行于下模板固定架设置,托模架为封闭的框架,模芯设置在托模架内,模芯沿长度方向的侧边通过数个螺纹与托模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托模架沿长度方向的外侧壁固定有提升凸起,托模架通过提升凸起与提升机构连接。所述提升机构可以采用提升液压缸或提升气缸,提升液压缸或提升气缸的活塞与带有滑槽的提升架连接,提升凸起设置在滑槽内,且可以沿滑槽滑动。本技术中,加热管采用电加热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首先,通过上模板加热板、下模板加热板和模芯的加热,对固态胶片进行充分、均匀的加热,保证了磨具内加热温度的统一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提高了产品寿命;其次,通过升降气缸可以准确控制成型过程中模具内的压力,从而精确控制产品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模板、模芯和下模板之间呈压紧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N-N向视图;图4是环形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固定座;2上模板加热板;3上模板固定板;4上模板;5模具固定件;6导向柱;7托模架;8提升凸起;9导向架;10下模板固定板;11升降气缸;12下升降座;13下模板加热板;14加热管;15螺纹;16模芯;17下模板;18切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阻力带成型装置包括机架、上模板4、模芯16和下模板17,机架包括上固定座1、导向柱6、导向架9、下升降座12和升降气缸11,上固定座1与下升降座12之间通过数根导向柱6连接,上固定座1固定在导向柱6的顶端,下升降座12位于上固定座1的下方,下升降座12可以沿导向柱6向上运动。下升降座12的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1,升降气缸11动作过程中,可以带动下升降座12沿导向柱6上下运动。下升降座12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方向设置的导向架9。模芯16位于上模板4和下模板17之间,其中上模板4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下模板17设置在下升降座12上。上固定座1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加热板2,上模板加热板2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固定板13,上模板4通过模具固定板5与上模板固定板1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上模板加热板2采用的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电机热或者蒸汽加热,由于模具的加热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下模板17通过模具固定板5固定在下模板固定板10的上表面,下模板加热板13位于下模板固定板10的下方,下模板加热板13位于上模板加热板2的正下方。下模板加热板13与下升降座12固定连接。导向架9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的内壁设有导向槽,对应的在下模板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导向条,导向条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从而实现了导向架9与下模板固定板10之间的滑动连接,即下模板固定板10可以带动下模板17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托模架7设置在下模板固定架10的上方,托模架7平行于下模板固定架10设置,托模架7为封闭的框架,模芯16设置在托模架7内,模芯16沿长度方向的侧边通过数个间隔设置的螺纹15与托模架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一般状态下,模芯16直接放置在下模板17上。托模架7沿长度方向的外侧壁固定有提升凸起8,托模架7通过提升凸起8与提升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提升机构可以采用提升液压缸或提升气缸,提升液压缸或提升气缸的活塞与带有滑槽的提升架连接,提升凸起8设置在滑槽内,且可以沿滑槽滑动。当提升液压缸或提升气缸的活塞带动提升架上升,从而带动托模架7上升,此时固定在托模架7上的模芯16离开下模板17;活塞复位过程中,带动托模架7下降,模芯16再次落至下模板17上。如图2和图3所示,模芯16的两端均呈弧形,本实施例中为半圆形。上模板4的两端设有弧形的切料槽18,下模板17的两端也设有弧形的切料槽18,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端部呈对称设置,且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切料槽组合后的形状与切料槽18的形状相同。上模板4、下模板17和模芯16组成环形的模腔。为了保证模具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的均匀性,模芯16内设有多个加热管14,本技术中,加热管14采用电加热管。成型过程中,在上模板4和模芯16之间、下模板17和模芯16之间均放置固态的胶片,通过上模板加热板2、下模板加热板13和模芯16的加热,对固态胶片进行充分、均匀的加热,当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固态胶具有流动性,此时在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压力作用下,胶自动布满整个模腔,成型得到如图4所示的环状产品。脱模时,在模芯的两端适当吹风,然后人工将产品从模芯上取下后,经过后续的裁切步骤等,即可得到阻力带。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首先,推动下模板固定板10,将下模板17和模芯16推离上模板4的正下方,利用提升机构,将提升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其中包括机架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上固定座(1)、导向柱(6)、下升降座(12)和升降气缸(11),上固定座(1)与下升降座(12)之间通过数根导向柱(6)连接,上固定座(1)固定在导向柱(6)的顶端,下升降座(12)位于上固定座(1)的下方,下升降座(12)沿导向柱(6)上下滑动,下升降座(12)的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1);/n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4)、模芯(16)和下模板(17),模芯(16)位于上模板(4)和下模板(17)之间,上模板(4)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下模板(17)设置在下升降座(12)上,所述模芯(16)的两端均呈弧形,上模板(4)的两端和下模板(17)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的切料槽(18),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端部的切料槽呈对称设置,且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切料槽组合后的形状与切料槽(18)的形状相同,上模板(4)、下模板(17)和模芯(16)组成环形的模腔;所述模芯(16)内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力带成型装置,其中包括机架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上固定座(1)、导向柱(6)、下升降座(12)和升降气缸(11),上固定座(1)与下升降座(12)之间通过数根导向柱(6)连接,上固定座(1)固定在导向柱(6)的顶端,下升降座(12)位于上固定座(1)的下方,下升降座(12)沿导向柱(6)上下滑动,下升降座(12)的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1);
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4)、模芯(16)和下模板(17),模芯(16)位于上模板(4)和下模板(17)之间,上模板(4)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下模板(17)设置在下升降座(12)上,所述模芯(16)的两端均呈弧形,上模板(4)的两端和下模板(17)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的切料槽(18),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端部的切料槽呈对称设置,且上模板(4)和下模板(17)的切料槽组合后的形状与切料槽(18)的形状相同,上模板(4)、下模板(17)和模芯(16)组成环形的模腔;所述模芯(16)内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1)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加热板(2),上模板加热板(2)的底部表面固定有上模板固定板(3),上模板(4)与上模板固定板(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涛寇超高岭尹杰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健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